每当你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有一些老话可以作为鼓励,比如勤奋可以弥补不足,天道酬勤,笨鸟先飞,黑发不知早苦读,山中有路好走等等。
这些话和诗句似乎告诉我们,只要学生愿意花时间和努力,他们就能成功。现在大学生就业问题很严重。是学生不够勤奋的原因吗?也许不是。
因为高校图书馆里都是准备考研的人,觉得学历是他们的绊脚石,只要提高学历就能摆脱就业难的困扰。所以备考的热度只增不减,近两年考生数量急剧上升。
学生非常相信我们国家的古语,所以他们非常勤奋地准备考试。慢慢的,他们的勤奋变成了比较,变成了内卷。同学们也总结了自己上次考试的经验。一个人努力提高分数,一群人努力提高分数,国家线大幅上涨,导致很多同学连调剂的机会都没有。
作为精英教育的研究生,高考逐渐进行,报考人数的增加促进了考生之间的竞争。看来考研成了独木桥。
2023考研人数预计增加80万,缩招形势却很明显
2022年考研的四百多万人中,有三百多万人没有上岸,成为陪跑者,包括一些二战、三战的考生。但是,很多考生还是不准备放弃。毕竟提升学历是提升竞争力最直接的方法。因此,相关部门预计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将达到520万人。
按照往年的招录比例,可能有400万人无法上岸,所以考试压力还是很大的,报考人数已经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没想到部分高校的招生简章出来后,考研招生会减少。
一位二战的候选人今年分享了他的发现。他的目标是考山东大学的研究生。去年,他招收了80名本专业的学生。今年他招了60个名额,增加了保送的学生。这让一个二战出身的考生压力很大。如果大环境是这个,招聘人数减少,应聘人数增加,竞争会非常激烈。
当前很多知名高校已经签约招聘,包括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有的承包招聘2人,有的甚至承包招聘300人,直接让很多考生心态崩溃。但并不是所有学校都在缩水,考生不必太紧张。
近两年,为了缓解本科生就业困难,很多地方的教育都开始扩招,这对学生来说是福音。然而,一些高校的宿舍不堪重负,教师的分配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一方面,不达标的住宿和教育问题会影响学生的学业。如果质量和数量得不到保证,学历就没有意义。
其实今年考研结束后,很多考生都表示这是考研最难的一年,也是史上压力最大的一年。但是看到2023年的情况,只能说2022已经很善良了。
很多非高校的考生希望通过考研获得名校光环。没想到考试难度会逐年递增。考生应该怎么做?
张雪峰说出真实原因
张老师说,很多考生都有“铁脑袋”。说明同学们已经把考研当成了一种执念。起初,他们可能有自己的目的。慢慢的,他们好像也参与到了考研中。如果失败了,他们会一直参加考试,甚至忘记自己为什么要参加考试。他们充分意识到他们的堕落有多严重。
每年都有几百万考生削尖脑袋想上岸。他们心硬,头硬,但力量不够硬。可能考生会觉得委屈。为什么他们那么坚决,还是考不上?张老师也说了原因。
因为很多同学买了很多复习资料,但是只有前几页写满了条条框框,其余的几乎都是全新的。没有执着的决心,他们如何在百万大军中脱颖而出?
总的来说,考研是好事,因为很多岗位都不要求研究生岗。这是精英教育。如果未来考研真的像高考一样,学生会不会觉得自己的学历又没有竞争力了,然后继续提高学历去考?所以,未来还是以培养自己的能力为主,不要盲目考研。
话题分享到此为止,明天的内容会更精彩。
欢迎大家积极转发收藏,在此表示感谢。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