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在社交媒体上表达对狗狗生活的羡慕:“为什么狗狗每天都那么开心?因为它不用上班也不用上学”。但他们不知道的是,现在的狗也需要上学。
有李雪芹接他的宠物狗老金上学一个月的视频,然后有韩国一家宠物幼儿园宠物狗盖着被子成排睡觉的照片,广为流传,让很多人心里萌动,也打破了很多人的认知。
韩国的宠物幼儿园韩国宠物幼儿园
为了让狗狗和主人相处融洽,融入日益复杂的城市管理体系,很多人选择把自己的宠物送到训练中心进行训练。
主人早已习惯称宠物为自己的“孩子”,所以“孩子”去培训中心的经历自然就叫“上学”。
与人类的教育不同,宠物“上学”(主要是狗)是为了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如咬人、大小便、冲厕等。
当然,这种不好是指不符合人类生活和管理的规律。所以这种宠物学校更像是“问题儿童”的改造中心。
况且以狗为代表的宠物的学校情况很像人类的孩子。主人的宠物注册后,经历学校老师的评估,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教育持续1-3个月,让主人住校。教育期结束后,对宠物进行“毕业考试”,合格者颁发“毕业证书”;不及格的人将被延期继续学业。
这些“学校”收取不同的费用。有的“家长”报了最便宜的班,大概几千元。有些“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于是报了一个几万甚至几万元的班。
还有人很惊讶,觉得花钱让狗“上学”,要么是因为有那么多钱可以花,要么是脑子“不正常”。但宠物主人却不这么认为,因为给宠物“上学”不仅能让它们更好地与自己相处,还能减少对他人造成的不便。
而且,他们觉得怎么花钱是他们自己的事。
“上学”
“首都机场有朋友吗?这个问题我每天都会问一次”。王冲在7月5日发了这条微博,之后的三天每天都发。
不为别的,他想把自己的宠物狗“蓝色”从杭州送到北京“上学”,但又怕到了北京,出租车或网上出租车不允许他带狗上车。于是他想找一个熟人或者朋友,可以从机场接他和蓝去“学校”报到。
他也可以选择把蓝色运到北京,但是他觉得这个会让狗狗不舒服,所以他想自己送过去。
送蓝色上学源于王冲的一项观察。他发现,有几次出去遛狗的时候,布鲁总是在和其他狗玩耍的时候被它们吼。
“很不礼貌,但不会拒绝。”事后,王冲想起了之前外国宠物上学的视频。在学习了一些社交礼仪后,他们的狗会知道如何通过坐在地上或转身离开来拒绝社交。
王冲觉得这会影响他的狗的成长,所以他让一个朋友给他找一个可靠的宠物学校。
7月4日,宠物学校的老师给Blue做了在线测评。依据老师的分析和数据,Blue是一只非常敏感的狗,可能是经常分开造成的,因为王冲白天上班的时候只能把狗一个人留在家里。另外,蓝胆小,经常缺乏自信,服从性在降低。
听了这话,王冲后悔小时候没有送布鲁上学。“狗狗的成长环境和学习方式会对它的性格和社交产生影响。”
经历评估,王冲给Blue报了一个在京的培训班,培训期一个月,学费一万多元,计划7月底“入学”。
上海人也把她刚养了一个多月的宠物狗“小问号”送到了学校。“小问号”是一只边境狗。林雨当初选择养它,是因为她了解到边境狗是非常聪明的狗,很容易养。
但养了一个月后,她发现“小问号”变得咬谁都咬,甚至咬自己。另外,他通常会出去遛狗。他拒绝皮带,不陪主人。
我认为林雨不能再这个下去了。边牧是一只中等大小的狗。如果现在这么难管,长大了就更危险了。宠物医院的一位朋友也告诉林雨,如果狗的不良行为得不到纠正,很容易被邻居投诉,“小问号”的“户口”(狗证)至今没有办下来。一旦举报,狗就会被带走。
为了纠正这些“小问号”的坏习惯,林雨买了一些训狗书籍,还在网上找了相关的训狗视频来学习。但是,我试了好几天书上和视频里的方法,一点效果都没有。后来,经那位朋友介绍,林雨把“小问号”送到了宠物学校。
在学期前的评估中,老师告诉林雨,她的“小问号”性格过于开放和勇敢。“它到处想当老大,在家里努力当我们老大,所以对我们这么凶。”
老师给“小问号”上了两周的课,学费4000元,主要解决了“小问号”咬人和排斥牵引绳的问题。另外还教了一些握手捡球的表演作为奖励。两周的课在学校上,“小问号”在学校寄宿,林雨不能去探望。老师说这会打扰他的学习。
通常,学校的老师会拿一段录像给林雨看。在近日的视频中,“小问号”可以戴着牵引绳在门口走来走去。
两周后,“小问号”将接受老师的“期末考试”。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将逐一进行测试。合格了就毕业了。不合格的,继续留校。
拐点
在他没有养狗之前,林雨不知道送狗去学校,并认为这听起来很荒谬。但既然“小问号”已经困扰了她,她自己也解决不了,她觉得有必要。
但林雨不知道的是,“送狗上学”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宠物培训作为宠物行业的配套部分,随着宠物市场的兴起而出现。上世纪末,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大量海归的回归,宠物饲养开始在中国盛行。
2000年左右,北京、上海开始出现宠物培训学校。但当时数量很少,大多数人对宠物的消费需求集中在“温饱”层面。训练大多集中在一些护卫犬上。
可以说,宠物的需求大概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一波又一波的宠物消费热点正在逐级推进。
从一开始的宠物饲养交易,到宠物食品的消费,再到从宠物医疗到宠物美容的消费,随之而来的是现在比较时尚的宠物培训。
2006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编制了《宠物训练师国家职业标准》,确定了宠物训练师的职业。但是直到近几年这个职业才被很多的人知道。
训狗师何伟已经工作11年了。在他的认知中,宠物培训热点的出现与宠物主人的增多密切相关。“因为养狗的人多了,有问题的人就多了。”在他的印象中,这个变化发生在2015年到2016年之间。
2013年,在做了几年训狗师后,何伟在广州创办了一家宠物培训中心,提供宠物寄养和美容服务。起初,他对做这件事很感兴趣。那时候很少有人送宠物去训练,所以宠物训练的生意几乎没有收入。
但从2015年开始,送宠物训练的人明显增多。到现在,他们中心每个月都有20-30只宠物狗进行训练,包括他自己,还有4个训狗师。
当前,我国宠物猫狗数量已超过1亿只,其中宠物狗5200万只。如此巨量的加持,宠物的不良习惯和行为都会被放大,所以宠物训练的消费飙升似乎是必然的。
另外,随着宠物数量的增加,还有人们的收入和社会的单身率等。有经济能力,需要情感寄托的宠物主人,都希望自己的宠物贴心,不要给他们添麻烦。
这和何卫平一天的观察是一致的:70%的客户是年轻人,一半是单身人士。
家庭教育
在何伟的宠物培训中心,有四种狗狗培训课程。最简单的课程训练宠物狗的服从性,包括坐、躺、回忆、陪伴等。3个班,学费3500元。
其他复杂的课程,除了服从训练,还包括改善狗狗的心理行为,教授花式动作,包括敏感心理、自闭焦虑、装死、握手等。费用从5000元到10000元不等,授课时长从一周到一个月不等。
他们在中心也有宠物猫的培训课程,但何伟说,养猫的宠物主人不多。因为猫的个性很强,很难驯服。但理论上,任何动物都是可以驯服的。
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条件反射。宠物训练也是如此。
何伟每收到一个“新生”,第一件也是最重点的事情就是评价。这就像入学考试,为了找出“大一”的弱点在哪里。评价并不复杂,就是训狗师与狗互动,在过程中观察它的肢体动作、眼神以及对人类行为的反应,从而了解狗的性格。
需要多年的经验才能体会到狗狗微妙的心理变化和情绪反应。
“因为每只狗的心理思维和性格都不一样,所以训练方法也不一样。”何伟告诉南方之窗,给宠物“上课”不同于人类学校的集体授课,而是依据每只狗狗的性格和喜好来分配相应的课程。这就决定了训犬师在训练过程中会给被训犬什么样的奖励。
“奖励”可以说是宠物训练的核心秘诀。训犬师通过指导狗狗做出正确的动作来纠正狗狗的不良习惯,然后给予食物或精神奖励。之后,重复这个过程,直到狗形成条件反射。
“狗其实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你得有吃的或者有奖励,所以他会形成一种惯性思维。他会慢慢明白,我要听主人的话,才能得到回报。”何伟告诉记者,奖励式前进训练法是当前国内外比较推崇的训练方法,但不是唯一的。
“不管是人还是动物,有两件事要让对方按照你的意愿去做。一个是胁迫,一个是诱导。”何伟说,也有很多宠物训练师会采取高压或者暴力的训练方式,通过让宠物产生恐惧来服从命令。
然而,这种方法被很多人所拒绝,比如王冲。他之所以把自己的狗送到北京“上学”,是认可那所学校采取的积极训练方式。
他认为狗很聪明,没必要对它们使用暴力和高压。所以他觉得当前国内的宠物培训市场比较混乱,培训学校尤其是培训师水平参差不齐。
在这一点上,林雨与王充有着不同的理解。虽然她不赞同暴力的训练方法,但她同意在训练时给狗施加一些压力。比如当她的“小问号”出错时,训练员可以把她的脖子按在地上。
她仔细观察到,有时候大狗会这个教训不听话的小狗。我认为林雨的狗的一些行为是我们的天性,如果不加以约束,可能很难改善它们的坏习惯,但绝对有奖励。
完成学校课程,领取毕业证后,狗狗会被主人领回家。
交接当天,何伟会给宠物主人讲解回家后的注意事项,让他们回家后继续教育。“有的狗在训练中心很听话,回家就不听话了”,何伟说。这和很多“家长”一回家就撒手不管有很大关系。
“有些人是抱着消费心态来的,以为我付了钱,回去就不想管了。”何伟告诉记者,宠物培训类似于儿童教育,学校只做一个启蒙教育,重点的部分是家庭教育。
他还说,对狗狗的教育要从小开始,3-9个月是狗狗最好的时候。不要等到有问题了才去改正。
在他看来,每只狗在融入家庭之前,都应该接受系统的宠物训练,让宠物与人和社会更和谐地相处。抛开商业上的考虑,何伟的建议确实是有迹可循的。一些发达国家也有类似的规定,对将要进入家庭的宠物进行系统的训练。
比如奥地利维也纳就成立了一所专门训练狗的“大学”。在进入家庭之前,每只狗都要接受交通法规、卫生、安全和礼仪方面的培训。如果它不能正常毕业,就不能进入人类大家庭。于是有件事让很多初到维也纳的人大吃一惊——当地的狗懂得交通规则,可以独自乘坐公交车。
谁让它们生在了城市
林雨从小就喜欢狗,但她的父母却反其道而行之,所以她一直等到今年毕业,搬出去住,于是她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只狗。但是养狗的麻烦远远超出了她的预期。她以为狗狗总是喜欢和别人相处,只要对它们有爱,就会和自己相处的很好。
她打算养狗的时候,想和下面的“小问号”做“哥哥”,但“小问号”的坏习惯打破了她的美好预期。“真像个傻瓜。它什么都不懂。我完全是个老母亲。”于是,“小问号”自然成了她的“儿子”。
这一点,和林雨一样,王冲一直称自己为“蓝爸爸”,在所有有关蓝的微博里,他都称之为“孩子”。所以他会花钱“上学”,给他买一袋800元起的进口狗粮。这有什么意义呢?“你就是全世界”,王冲在微博中回答了养狗的意义。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这种努力。
林雨的母亲在得知她把自己的狗送到学校后,称她为“疯子”。“你自己不上学,你送你的狗上学。”林雨忙解释说“你上学不需要钱”,她妈妈告诉她“我相信你是鬼”。的确,在宠物的世界里,没有义务教育。
王冲也遇到了别人不理解他送狗上学的问题。记者问他是怎么跟别人解释的,“没必要解释,我花自己的钱”。
不仅家人不能理解,林雨的朋友也不能理解她花钱买狗来学习。他们认为林雨有太多的钱可以花。
另外,一位在林雨也养狗的朋友在得知她的狗性格不好时并没有支持她。而是让她换一只听话的好狗狗。朋友说这是解决问题狗的主流方式。但是林雨不同意。她想的是,如果把“小问号”改回来,它的性格没变,后面的人还是养不了它,然后它可能就变成流浪狗了。
这和何伟的观点类似。“如果狗的行为得不到纠正,主人可能会觉得养不下去了,就会抛弃它,导致流浪狗增多”。据世卫组织2019年统计,全球2亿只流浪狗中,中国有4000万只,数量最多。
在养狗之前,林雨看到那些训练狗的视频时感到不舒服。“他们凭什么要听话,要自由?”但她养了一只狗后,才意识到“如果是自由的,可能就活不下去了”。
“太可惜了,谁让他们生在城里呢。”林雨又说道。
7月10日,“小问号”顺利毕业,林雨把它从学校接回家。“真的比之前好多了,不过我真的不咬人了。现在我只舔手。太神奇了。”林雨有些激动地告诉记者。
但是老师告诉她,这些只是暂时的,未来要像老师一样天天教育,这个成绩才能巩固。
尽管如此,林雨对这些“小问号”的变化感到满意,“老母亲很高兴”,她说。
(王冲、林雨为化名)
作者|何
编辑|莫奈
排版|詹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