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上的科技配置越来越多。例如,自适应巡航是近年来开始流行的驾驶辅助技术。但是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很多车型都配备了“全速域自适应巡航”,那么全速域自适应巡航和全速域自适应巡航有什么区别呢?今天就来说说这个问题。
自适应巡航和全速域自适应巡航有什么区别
很多年前,当时车辆上的科技配置很少,甚至一个定速巡航功能都可以算是“科技配置”。但是熟悉原理的人都知道,定速巡航功能就是这么简单便宜,很多1000元的电动自行车都有这个功能,而且这个的功能并不是那些车型上的标配,而是一些中高端车型的专属。
另外,巡航功能也不好用。我们不可能在拥挤的市区使用巡航功能。巡航功能的唯一使用场景是高速。但在高速路况下,即使使用巡航功能,右脚也要一直放在刹车踏板上,不能放松。一旦车辆在你面前减速,你必须立即踩下刹车,退出巡航,重新控制车辆。这种把脚放在刹车上却不踩的行为,甚至比右脚一直踩油门还累。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除非这条高速公路是给你的,否则有定速巡航功能并不比没有定速巡航功能好。
相比之下,自适应巡航要好得多。毕竟毫米波雷达加入了自适应巡航功能。此时车辆不仅会保持原来的速度,还会通过毫米波雷达观察自己与前方车辆的距离。一旦发现自己与前方车辆的距离在缓慢减小,系统就会控制车辆减速,直到两车距离不再减小。这就是自适应巡航的原理。换句话说,在驾驶自适应巡航时,尽管你仍然需要集中注意力,但你的右脚不必随时踩下刹车踏板去袖手旁观。反正车辆会依据前方车辆的速度自动调整速度。
那么全速域自适应巡航和自适应巡航有什么区别呢?其实这只是科技进步道路上的一个小阶段。当相关软硬件跟不上时,很多车辆的自适应巡航功能都无法全速开启。比如很多车辆的自动巡航功能只有在达到时速二三十公里以上时才能开启,但低于这个速度系统就无法工作。此时,车辆的控制权完全回到了驾驶员手中。换句话说,如果前方车辆直接停车,配备非全速自适应巡航的车辆会在车辆减速到一定程度后将车辆的控制权交还给驾驶员,驾驶员会完全停车,而配备全速自适应巡航的车辆则可以完全停车。
另外,起步也是如此。配备非全速自适应巡航的车辆,启动时系统是没有办法自动完成的。只有驾驶员可以在车辆加速到所需速度后激活自适应巡航功能,而配备全速自适应巡航功能的车辆可以在前车启动后自动跟随车辆。当然,出于安全考虑,大多数配备全速自适应巡航的车型都要求驾驶员在距离上一次刹车停止超过3秒后再次启动前,必须按下恢复按钮或踩下油门,以避免在驾驶员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启动造成事故。
从功能上看,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自然比自适应巡航好。毕竟自适应巡航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全速域自适应巡航。
自适应巡航这个功能究竟好用吗
那么自适应巡航的功能真的好用吗?其实很多没用过这个功能的消费者对它都有一些误解,而这种误解的出发点其实来源于当年定速巡航给人留下的不好印象。但是,其实用过这个功能的人几乎不会觉得这个功能不好用。
当然,自适应续航通常不会单独出现,或者说单独使用自适应巡航的优势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如果车辆同时配备车道保持功能,这两种功能的结合可以大大减轻驾驶员的驾驶疲劳。在高速路况下,只需要握着方向盘观察路况即可。一般可以把车辆交给系统来接管,这个你的驾驶疲劳度会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