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形势越动荡,全球性挑战越突出,中欧关系的世界意义就越突出。”12月1日,中国习近平主席与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举行会谈。习主席就发展中欧关系提出四点看法,期待欧盟成为中国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伙伴。米歇尔表示,欧盟愿意成为中国可靠的、可预测的伙伴。这释放了双方推进中欧关系的积极意愿。
米歇尔此次访华是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中欧最高领导人的首次正式会晤。这也是他担任欧洲理事会主席以来首次访华。欧洲理事会官方网站近日宣布,在地缘政治和经济环境紧张的背景下,此访是欧洲和中国相互接触的“及时机会”。法国《费加罗报》认为,米歇尔的访问关系到欧洲如何在中国问题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中欧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两支重点力量,是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中国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欧关系。在会谈中,习近平结合中共二十大的重点成果和中国现代化的五大特征,明确阐述了中国内外政策的客观追求,强调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以自身制度、治理、政策和发展的稳定,不断为国际社会注入宝贵的确定性和稳定性。在全球面临诸多挑战和危机的当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释放出的稳定预期,给包括欧洲在内的国际社会吃了一颗“定心丸”。
一段时间以来,欧盟内部出现了一些如何看待中国的杂音。一些政客片面夸大与中国的竞争和对抗,干涉中国内政,甚至主张与其他国家联手与中国展开“新冷战”。这损害了中欧关系,也损害了欧洲自身的利益。
“正确认识”、“妥善管控分歧”、“更高层次合作”、“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习近平主席在会谈中就中欧关系发展提出四点看法,为双方提供了正确的相处之道。
由于历史、文化、发展水平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中欧在一些问题上有不同看法是正常的,但双方没有根本的战略分歧和冲突。如何处理分歧?关键是要尊重彼此的重大关切和核心利益,以建设性的方式保持沟通和磋商。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扩张。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政治承诺,反映了中国14亿多人民的意志。中国式现代化和欧洲一体化是中欧着眼未来的选择。双方应该相互理解和支持。
会谈中,米歇尔总统承诺欧盟将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中国内政;我们愿与中方开展下阶段高层交往,减少误解误判,通过加强直接对话与合作,加强沟通与合作。这些说法非常积极。只要欧方把承诺落到实处,中欧关系的稳定发展就有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经贸合作一直是中欧关系的压舱石。今年前10个月,中欧贸易额达到7114亿美元,增长6.3%。中国仍是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继续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和欧洲已经形成了强大的经济共生关系。
在此基础上,中方建议双方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打造数字经济、绿色环保、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的增长引擎,共同反对“脱钩断链”和保护主义,共同反对经贸、科技交流的政治化和武器化。欧方表示愿与中方继续推进EU-中国投资协定进程,增进供应链稳定和互信,深化欧中各领域互利合作。可以预见,中国持续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将给欧洲带来巨大机遇。双方都能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欧有责任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事实上,双方在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和公共卫生等全球性挑战方面有很多共识。中方欢迎同欧方进行发展战略对接。为应对乌克兰危机,中国支持欧盟加大斡旋力度,主导建设平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架构。这凸显了中国和欧盟的责任以及在关键问题上的相互支持。
当前,世界、时代、历史的变化正在加速。国际形势越动荡,中欧合作就越重点。期待欧盟坚持战略独立,与中方共同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稳致远,为彼此带来很多机遇,为动荡的世界注入很多稳定和确定性。(国际评论评论员)
来源: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