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约公元前256~ 279年),因不满贵族子弟的统治,写下了著名的《离骚》。在楚怀王被排挤后,他情绪低落,在汨罗江自杀。屈原一生热爱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追求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他不朽的爱国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使他成为后人永远怀念的爱国诗人。屈原,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曾任楚国丞相、宰相。相传他在流放中写下了“路漫漫修远长,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对后世影响深远。
一.生平事迹
公元前278年出生于楚国国都郢(今湖北秭归),是楚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公元前278年,楚王去世,楚怀王即位。不久,申生王子杀了皇位。楚怀王继承王位后,重用了范雎等人。在楚怀王的支持下,屈原写下了著名的《离骚》,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屈原被楚王流放到汨罗江-沅水流域的一个小洲。他写了著名的《离骚》,是因为他不满足于贵族子弟的统治,充满了对权贵、对贵族阶级、对底层人民的强烈不满。公元前278年秋,他写下了著名的《离骚》。同年,秋被楚道王流放到元水边。后来被楚人放在湖南河畔。大约在公元前278年秋天到公元前278年夏秋之交,他在湖南水边生活了一段时间。离骚被称为骚体、绝句、怀骚(离骚)。屈原死后,楚人聚集在河边为他守墓三年多。后来,楚怀王即位后,他被召回宫中继续任职。然而,在遭到谗言和屈原本人被楚王杀死后不久,他不得不在汨罗江自尽(《离骚》是他的作品)。公元前279年(楚道王二十八年)秋十月,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应城(今湖北江陵),屈原当夜被杀于汨罗江边,即今湖南汨罗市。《离骚》全文共279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其中最重点的一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且是,吾将上下而求索”(《李》卷六);全文不足2000字;只剩下两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又是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原名是平子吗?
第二,思想和情感
屈原一生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用自己的行动为祖国统一做出了贡献。他虽然不愿意与贵族同流合污,但他选择了反抗秦朝的暴政,反抗人民生活的艰辛,反抗国家的内忧外患。他用自己的言行和爱国情怀,为楚国做出了贡献。他一生都在探索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他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在《离骚》中,诗人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和夸张手法,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了他对楚国衰落的强烈不满和深切同情。同时,屈原把这种情感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诗人把国家放在首位,把人民放在首位。他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把个人感情融入国家兴亡之中。
1.理想和信念
从某种意义上说,屈原是一个爱国者。同时,屈原有着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在《离骚》中,他表达了对楚国灭亡的深深愤慨和深切哀悼。他的“报国”、“成德”、“以德桑”(离骚),都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屈原也高度赞扬了屈原在遭遇不幸时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精神。
2.情感态度
《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屈原的主要诗作,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开山之作,被誉为“千古绝句”。表达了一种对祖国统一和人民幸福生活的热爱。他的作品既有对秦朝暴政的控诉,也有对楚国没落命运的同情。在《离骚》中,诗人总是以“怀沙不流,哀叹百姓生活艰难”的情怀观察民间疾苦,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政治上,他始终站在国家利益一边,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己任。为了使楚国富强,他多次冒着生命危险与秦朝的暴政作斗争。比如公元前278年的“屈赋”,就是因为秦王的荒淫政治。公元前276年,“申屠怀恨在心”,后被楚怀王“杀死”;公元前284年“怀沙之盟”后,被秦国俘虏…他一生都对祖国和人民充满了无限的爱。
第三,艺术成就
屈原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文学创作与楚国政治密切相关。他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之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如“骚体”、“绝句”等。《离骚》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在文学上最重点的代表作品之一。屈原写了很多优美的爱国主义作品,如《离骚》、《九歌》、《田文》、《九章》、《招魂》等。到了楚国后续,由于周王与贵族集团的斗争和迫害,他终于消沉了。后人依据自己的爱国情怀和自身经历写的诗约有400首,其中著名的约有20首。屈原把一生都献给了人民,死而无憾,他的伟大精神和高尚人格永存。他是世界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经典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