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花小猪是滴滴旗下的另一项打车业务。与滴滴不同的是,花小猪专注于下沉市场。刚上线的时候,花小猪以大额补贴和转发奖励的方式实现裂变;作者分享了他对小花猪为什么存在的思考。让我们来看看。
每个产品都是因为需求而存在的。我们在分析花小猪的时候,需要问一个问题:花小猪满足什么需求?或者反过来问:滴滴还有哪些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
01 滴滴品牌隔离了一部分需求
滴滴给我们的感知一直是专业、稳定、确定的,这是滴滴一直致力于打造的用户体验品质;为了维持这个的品牌定位和调性,运营成本会很高,相应的服务价格也会很高,间接筛选了滴滴的用户群;
满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必然会导致一部分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也就是对确定性和稳定性要求不那么高,而对价格更敏感的一群人。这是最浅薄的分析。
我们知道,滴滴依据用户需求对服务进行了细致的拆分,比如针对高端人群的豪华轿车和豪华轿车,针对商务人士的六大商务车,针对普通消费者的快车和专车等。
这种服务难道不是满足各类用户需求的好方法吗?如果还有没有覆盖到的用户群体,为什么不探索滴滴平台,而是另起炉灶孵化花小猪平台?
02 花小猪和滴滴秉持的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
滴滴平台,无论是高级轿车、快车、豪车还是商务车,本质上都是在提供确定性和稳定性。
知道用户多长时间能打到车,司机打到车后多长时间到,肯定到,否则司机会被平台处罚;唯一的区别在于提供服务的车辆质量和司机的专业水平。
在整个服务中,滴滴会严格考核司机,偏向用户。甚至滴滴公司会承担用户下车后不支付的资金成本和坏账,以保证滴滴价值观和服务理念的持续传递和塑造,保持良好的用户体验质量。
花猪要做的就是打破这个价值,不再提供确定性和稳定性,不再青睐用户;朱晓的司机可以一天取消三次订单而不承担责任,这意味着用户打到的车不一定会来,等待时间不确定,准入门槛再次降低。如果你运气好,还可以体验一下从五菱洪光推回来的感觉。乘客下车后不付款的风险也由司机承担。
小猪只提供人车匹配的基础服务,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一个品牌不能承载太多的价值观,否则会导致产品定位不清,用户认知模糊。
03 打破即有体系
只有打破原有的价值框架,才能不断降低运营成本,降低服务价格,扩大用户覆盖面。
维护和稳定性需要运营成本。在现有体系无法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唯一的办法就是打破现有体系,另起炉灶建立新体系,在新的秩序和边界内构建服务,满足那些在滴滴平台下无法满足的用户。
04 从家长到裁判的身份转变
如果滴滴像一个大家长,制定家规,承担风险和运营成本,维护司机和乘客的生态,在整个体系中有很强的存在感。
花猪就像一个裁判,生活在幕后,把舞台让给司机和乘客。花猪只是提供基础的、社会化的人车匹配服务,双方有很多的责任和权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例如:
使用花小猪打车,乘客上车后必须提供手机号后四位,平台通过这种方式识别乘客是否上车,平台不再承担乘客是否上车的责任以及由此产生的纠纷;高速过路费等附加费不能由司机单方面加到乘客账单内,需要乘客与司机经历协商收取,乘客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甚至现金的方式支付,平台不再承担承运之外产生的费用责任以及由此产生的纠纷;司机每天可以无责拒单三次,不再进行繁琐的责任判定流程,不再一味偏袒乘客,将司机与乘客放在平等位置上;司机必须督促乘客在车内支付车费,否则乘客未支付车费的后果将由司机承担,平台不再承担垫资责任。05 为什么是一口价?
小猪和滴滴的一个重点区别在于计费方式。小猪是一个价格,滴滴是实时定价。实时定价也是“每个人都在成长”价值观的体现。滴滴为乘客提供确定性服务,同时也为司机提供收入保障,导致服务成本的不确定性,这其实是滴滴不愿意看到的。
从经济学上我们知道,不可能三位一体定律是指制定经济、社会和金融政策目标的一个普遍困难,即难以同时实现三个目标: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2。
一个国家只能有两个,不能同时有三个。例如,如果一个国家希望允许资本流动,并要求独立的货币政策,就很难保持汇率稳定。
这也是滴滴无法避免服务成本不确定性的原因。
而当花猪突破了滴滴原有的限制,维持服务成本的确定性就变得可能,这也符合花猪下沉的市场定位。
06 未来
未来对于花小猪来说,可能会继续放开各种限制,比如允许司机抢单,而不是现有的派单模式,这将成为一个更加社会化的平台,与滴滴的优质服务形成鲜明对比。
对以上观点有不同看法?欢迎来到信息交流。
另外,如果简单地给花小猪贴上“出租车版的拼多多”的标签,就下定论,好像知道所有的事实一样,这也太粗心了。
个人号:我想喝冰水。
本文@我想喝冰水,原由人人作为产品经理发布。未经许可,禁止复制。
题目来源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