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上次说的,如果想申请海外博士,一定不能等到黄花菜凉了再等老板发招聘信息。我们要主动把老板都挖出来,然后一个个发邮件,以便设置磁铁,问老板要不要招人。
那么如何找到教授的邮件呢?
有几种方法:
先去自己喜欢的大学,官网,按顺序找到院系,系,组,再去找教授或者PD。PD可以简单理解为副教授,有招生资格。同时查看他们的研究方向和邮箱。另外,组长也可以被磁化。哪怕组长只是个博士头衔,也可以把博士挂在其他教授名下招生。每个学校的官网都不一样,所以比较费功夫。甚至一些有一些院系的官网都没有大学一般网站的链接,这就需要一定的搜索能力。
同时也可以收集关注一些科研院所。虽然研究机构最终由联合大学授予学位,但它们的行政组织、招生模式和网站都是分开的。以德国为例,四大著名研究所更值得关注。它们是亥姆霍兹研究所、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弗兰霍夫研究所和莱布尼茨研究所。
第二,寻找相关文献,依据关键词和大学名称在Pubmed上搜索文献,然后逐个寻找通信作者,看其研究方向,邮件就自动出来了。
第三,去一些教授的数据库网站搜索,比如ResearchGate,X-mol,Experts Cape,Find a PhD等。,但是这些信息也比较杂乱,看起来教授的信息都收集到了,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不如前两种方法高效。
这些方法有点费时费力,但确实没有什么特别的捷径可走。我建议你准备一个Excel,把你感兴趣的教授都列出来,然后按照你感兴趣的顺序投递,同时避免一个学校的所有教授一次全部投完。
上面已经说了,当前除了我们团队,学生的DIY申请或者一些兼职中介的申请方式效率还是不是很高。对于中介来说,多一个学生根本应付不过来。
我们制胜的法宝就是拥有庞大的教授系统,包括教授的所有信息,比如学校、学院、院系、邮箱、方向、文章等。,什么时候给哪些同学上过瓷,面试过哪些同学,哪些同学成功过等等。,以及投递过程中收到的反馈,比如快退休了,不招人了,近两年没地方了,什么背景的学生等等。,这让我们站在了一个比较高的角度。一方面节省时间,一方面有针对性。当然,对于一些报考专业非常困难或者条件一般的同学来说,这种精准投放效果不大,只能广而告之。不过好在我们有这个的教授数据库,撒网速度也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