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对蒙古的印象还停留在“于谦岳父是海军司令的国家”这个梗上。真实的蒙古是什么样的?这个恐怕很多人说不清楚,因为平时我们接收有关蒙古的信息太难了。就国土面积而言,蒙古是仅次于哈萨克斯坦的世界第二大内陆国,但在国际新闻中却很少听到有关蒙古的报道。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最后一次收到有关蒙古国的消息是在去年疫情期间,我向中国捐赠了3万只羊。
作为一个内陆国,蒙古全境被中国和俄罗斯两个邻国所包围。蒙古国作为一个内陆国,陆地上没有出海口,也没有可以在空自由飞翔的国际领。所以客观上蒙古在国际事务上是比较封闭的。虽然蒙古国与中国有4710公里的边境线,但到当前为止,两国的接触主要集中在资源贸易上,两国之间的贸易和文化接触并不多:蒙古国在中国对外贸易格局中的份额实际上相当有限。
一般来说,中国人出国旅游不会选择蒙古作为首选。蒙古在地理上的确是我们的邻居,但在我们的心理印象中却像是一个遥远的神秘国度。有些人可能连蒙古的蒙古语和内蒙古的蒙古语是不是一样的都不知道。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语言文字”这个词是由两个相互联系但又不完全差不多的概念组成的:所谓语言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文字是文字记录的工具。
事实上,语言的历史远远长于文字的历史:自从300多万年前人类诞生以来,任何不是聋子的人都可以说话,但文字的发明却是近日几千年的事。事实上,时至今天,世界上仍有相当多的民族只有口语,没有书面语。中国56个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语言,但只有31个民族有文字。美国的一些印第安部落,澳大利亚的土著以及亚马逊丛林和非洲的一些原始部落都没有自己的文字。
蒙古族和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有文字之前就有语言。13世纪之前,蒙古人处于有语言无文字的状态。最早的蒙古语是成吉思汗命令回鹘人塔塔汤加用回鹘字母拼写蒙古语而形成的。1269年,忽必烈在元世祖颁布了由“佛教徒”八思巴创制的“蒙古新文字”。这种新的蒙古文字是藏族八思巴发明创造的。忽必烈颁布八思巴蒙古语后,开始限制使用原回鹘蒙古语。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等人北伐,攻克元大都(今北京),元顺帝只好逃回漠北草原。脆弱的游牧经济不足以支撑忽必烈在中原建立的以汉制为模式的统一帝国,蒙古贵族对成吉思汗直系后裔金氏家族的离心倾向开始日益增长。不久,蒙古各部逐渐宣布从金氏大元政权中独立出来,蒙古草原又回到了成吉思汗统一前各部割据的状态。
蒙古人回到草原后,逐渐恢复使用回鹘蒙古语。在割据混战的过程中,蒙古各部逐渐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联盟体系:先是鞑靼和瓦拉两大势力,到明末清初,蒙古各草原部大体形成了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卫拉特蒙古三个部分:今天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部落称为漠南蒙古,生活在新疆天山以北的蒙古人称为漠西卫拉特蒙古,今天生活在蒙古的蒙古人称为漠北喀尔喀蒙古。
17世纪回鹘蒙古逐渐发展为两个分支:1648年,莫西未拉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亨泰吉将原来的回鹘蒙古人改造为托特人。托特语作为维吾尔蒙古语变体的一个分支,是只在惠拉特方言区使用的蒙古语。这一时期,漠南蒙古和漠北哈尔卡蒙古仍然使用传统的古蒙古语,而莫斯威拉特蒙古主要使用自己的原始托特语。当时整个蒙古地区使用的文字是从回鹘蒙古语演变而来的两个分支。
但蒙古自独立以来,长期深受北方列强的影响:自20世纪30年代起,蒙古就试图依据拉丁字母对蒙古语进行改革。拉丁蒙古语于1942年开始试行,1946年正式使用。但随着苏联将拉丁语政策改为斯拉夫语,蒙古将拉丁语蒙古语改为用斯拉夫字母拼写的斯拉夫蒙古语(国际上也称西里尔蒙古语)。从此,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的蒙古族形成了口语相近,书面语差异很大的现象。
蒙古语和汉语一样,也有不同地区的方言口音差异。蒙古语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语在口音上有所不同。随着蒙古族人民与外界交流的加深,一些原本在蒙古语中没有的外来词开始传入:内蒙古的蒙古语外来词主要来源于汉语;蒙古语借词主要来源俄语。这些因素导致了蒙古语和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些差异。
但是,这种差异并没有大到影响交流的程度。事实上,一个在内蒙古使用蒙古语的人和一个使用蒙古语的人可以在没有翻译帮助的情况下进行交流。从整体上看,蒙古的口语与中国蒙古族使用的蒙古语大概差不多,但蒙古的书面语与北方列强影响下的中国蒙古族使用的有很大不同:几十年来,中国内蒙古使用的是传统的维吾尔语古蒙古语,而蒙古使用的是以斯拉夫字母拼写的西里尔蒙古语。
苏联解体后,蒙古出现了恢复使用回鹘蒙古语的呼声。2019年,时任蒙古国总统的哈勒特马·巴特图勒嘎在纪念成吉思汗诞辰时发表讲话称:从2025年起,蒙古国将过渡到由传统的回鹘蒙古语和西里尔蒙古语组成的官方文字。事实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蒙古政府多次发布有关恢复和扩大使用维吾尔蒙语的决议。蒙古国总统多次发布命令加强这项工作,并对各级政府部门提出具体要求。
依据2015年生效的《蒙古语言文字法》的相关规定,从2025年1月1日起,蒙古国政府的官方文件将全面恢复使用传统的维吾尔蒙文。2020年3月18日,蒙古国政府会议通过了《蒙古文字国家大纲》,要求2020年至2024年各级政府部门和文化、艺术、科学、传媒等领域共同努力,提高传统蒙文的应用水平。恢复传统的维吾尔蒙语是蒙古全面恢复其传统民族文化的重点环节。
苏联解体后,蒙古在外交上放弃了向北方列强一边倒的政策,转而努力发展独立多元的外交。要真正实现国家的政治独立,就要实现文化独立。民族文化独立本身就是一个强大国家最大概的体现,因此蒙古政府把恢复民族传统文化作为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的重点手段。恢复传统民族文化不仅有助于蒙古实现团结国内民众的目标,也有助于蒙古拉近与海外蒙古人的关系。
蒙古族是一个跨越国界生活在世界很多国家的世界性民族:除了蒙古和中国,还有几十万蒙古人生活在俄罗斯、日本、韩国、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等国。恢复传统文化可以使蒙古与海外蒙古人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便利。作为一个内陆国,蒙古全境被中国和俄罗斯两个邻国所包围。这意味着蒙古国与任何第三国的交往都需要经历中俄两国的领土。
事实上,蒙古国的经济发展高度依赖与内蒙古的边境贸易。长期以来,蒙古和内蒙古的蒙古族虽然口语大概差不多,但双方使用的书面语却有很大差异。蒙古恢复使用传统的回鹘蒙古语后,解决了双方的分歧问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了两地的区域经济融合。但回鹘蒙古语的恢复并不是要完全废除西里尔字母,而是同时使用回鹘蒙古语和西里尔蒙古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