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武侠的朋友一定很熟悉《断头台》。但正史中并没有断头台的记载。那么,有没有断头台,前因后果是什么?
这还得从康熙帝晚年九子走马上任说起。康熙不仅治国能力强,而且播种能力一流。他一生有24个儿子。结果他老了,快死的时候,九个儿子都参加了皇位的争夺。最后,四哥胤禛获胜,在康熙皇帝死后继承王位,成为雍正帝。
雍正这个阴谋家之所以能以微弱的政治力量在收储之争中取得胜利,是由于他的长期谋划和未雨绸缪。很小的时候,他就花了很多钱,养了一批武功超群的高手和奇人,把他们改编成自己的仆人,侍奉自己登上皇位。
雍正称帝后,为巩固政权,借鉴明朝东厂、西厂的做法,设立了具有清朝特色的特务机构——粘杆署。
为了我族人的耳目,粘吧公开展示了一个专门抓蝉蜻蜓钓鱼的“休闲机构”,实际上却是一个四处刺探、铲除异己的“特务机构”。
当然,棒子上的人员都是雍正登基前招募的江湖武林高手和奇人。他们的性质相当于明朝的锦衣卫。
雍正很高调,但做这件事很低调。他把粘棒建成了一个非常隐蔽和神秘的恐怖组织。所以自然不像明朝的东厂西厂那样刮风下雨,引起全城大张旗鼓的宣传。但这并不意味着棒子就是一个小组织。相反,大棒耳目无数,无孔不入。
清史学家赵翼在《露檐杂记》中记载了这个一件事:某年春节,大臣王云金在家中与亲朋好友打叶牌,不知为什么丢了一张。第二天,雍正帝漫不经心地问王云金春节期间做了什么。当王乃石返回游戏时,雍正帝点了点头,说他没有在每个细节上欺骗你,并从他的袖子里拿出了丢失的叶子卡。王云金顿时傻眼了。
另一方面,棍子的恐怖之处在于他们有一个独特的武器——断头台。
据说这种“断头台”是雍正做太子时,和他的一帮江湖侠士一起研究发明的。正所谓“雍正能学武,谁也拦不住。”雍正正是凭借这一利器,才得以在权力之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继位。
“断头台”到底是什么?大致有以下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隐藏武器。
据《茅山物语》记载,“断头台”是茅山道士发明的。它的作用是降伏妖魔鬼怪。其降魔降魔的方式是“以皮为袋,内藏若干尖刀,控制脏器,以袋盖人头,拔去脏器,以头取之”。
断头台是草帽或钟形鸟笼盖的帽子,开口外缘绕一圈鱼翅形钢刀。断头台释放时会发出奇怪的声音,使用时会旋转并展开环内锋利的刀刃。一旦敌人的头被抓住,“断头台”就像一个照相机快门——它可以立即折断敌人的头。
这种暗器,杀的人措手不及,自然让人害怕。
另一种说法是毒药。
据说“断头台”其实是一种致命的毒药,由一种蛇的毒液和某种树的毒汁混合而成。只要一滴就能使人溃烂而死,所以被称为“断头台”。
提炼这种毒药的主要原料树汁,是一种叫“播娘树”的树汁,产于广西边境山区。苗族人常用一种“斩血封喉”的毒箭,箭簇上涂的毒药也是用这种树汁制成的。雍正在苗人的基础上改进配方,做了隐形的“断头台”。
相传雍正的两个争夺皇位的弟弟都死在了“断头台”上。当然,这种影射未必可信。
当然,不管断头台是隐藏的武器还是毒药,作者认为断头台是真的存在的。毕竟以雍正的聪明才智和头脑,组建一个恐怖组织,发明一个秘密武器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据说雍正一生杀人如麻,无形无息,这也证实了他很可能拥有断头台这个的超级武器。再者,无风不起浪,民间有很多有关断头台的传言。如果是在空的基础上编造出来的,就不会如此深入人心,影响深远。
总之,雍正是靠断头台得皇位,靠断头台保大权,但最终死于断头台的错位。
据史料记载,1735年8月20日,雍正白天精神很好,处理了一天政务。当天晚上,他突然病重,“治疗无效”于次日凌晨去世。因为意料之外的死亡,在官场和民间产生了各种猜想和传说。
最流行的民间故事是吕四娘为雍正报仇。
谁是吕四娘?他为什么要冒生命危险?据传,雍正年间,湖南书生曾静不满清廷的统治,上书陕西巡抚岳钟琪(岳飞的后代),策动反清运动。结果这个情况首先被雍正的棒棒知道了,雍正很重视,派人严查。最后,曾静等人被九族所杀。浙江文士吕留良卷入此案,引发了一场离奇的文字狱案,最终吕留良全家死亡。幸运的是,吕留良的孙女吕四娘在安徽的护士之家,所以她躲过了一场灾难。听到这个悲惨的消息后,年仅13岁的吕四娘发誓要为他的家族复仇。他马上用手指刺了一下,用自己的血写了八个字:“不杀雍正,死不瞑目。”
后来,吕四娘在机缘巧合下认识了天下第一勇士甘凤池。甘凤池非常同情吕四娘的遭遇,收她为徒,教她武术。当吕四娘长大后,她已经成为一个有特殊技能的侠女,可以爬檐走壁。之后,她在一名宫女的陪同下来到北京,终于在雍正居住的干青宫得到了刺杀雍正的好机会。吕四娘砍了雍正的头,悄悄地离开了。
于是,民间盛传雍正死后,他的儿子乾隆皇帝用黄金重铸了他的头颅,葬于河北益州太陵地宫。
如果是这个的话,真的印证了因果轮回的说法。俗话说,成功是断头台,失败是断头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