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被骗,也有可能是报案的警察因为对诈骗罪认识不够而无法立案。实际上,人们通常所说的诈骗罪是所有诈骗罪的统称。在我国刑法中,诈骗的种类很多,有金融诈骗、合同诈骗等,其中金融诈骗又可以细分为集资诈骗、信用卡诈骗、贷款诈骗等。不同的罪名名称也代表不同的犯罪行为。那么法律是如何规定一般诈骗罪的呢?立案的标准是什么?
一般诈骗罪的规定
依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二百一十条第二款:骗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一般来说,本罪的大概结构是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诈骗,导致被害人产生误解。因此,被害人基于误解处分财产,导致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财产损失。但诈骗罪的成立需要一定的数额或者一定的情形。下面将列举欺诈的立案标准。一般诈骗与盗窃差不多,经济诈骗如集资诈骗、贷款诈骗、票据诈骗等,可见《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有关经济犯罪案件起诉标准的规定》: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或者五十万元以上的,分别按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认定& # 34;大量& # 34;、"巨额& # 34;、"数额极其巨大& # 3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依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范围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中国法制网边肖提醒大家,诈骗的立案标准取决于诈骗的数额,但具体数额还会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以上给出的标准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有关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一般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