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证明,雌雄比例会影响动物在种群中的性别角色。通常,性生活多的人会更积极地争夺生殖伴侣,而性生活少的人会花很多时间养育后代。而且,两性数量上的不平等越明显,他们的作用也就越明显。
德国科学家研究表明,一个种群中成年雌性与雄性的比例决定了种群中性别角色的明显程度,即动物在选择伴侣时有多挑剔,它们为繁衍后代的可能性竞争有多激烈,以及它们为养育后代奉献了多长时间。该结果发表在《生物评论》杂志上。
在雌雄异株的物种中,雌性和雄性在身体结构、生理和行为上通常有很大的差异。这些性别差异也暗示了两性在竞争程度、慎重选择伴侣和父母关爱方面的差异。一般来说,雌性在选择雄性时更挑剔,更注重养育后代,而雄性对繁殖机会的竞争更激烈。然而,在很多物种中,情况恰恰相反。现在科学家发现,人口中成年男性与女性的比例是影响性别角色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
通常,预计人口中的性别比例是差不多的。事实上,不同的动物群体之间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在等足类甲壳动物中,雄性的比例仅为1%,而在某些鸟类中则达到90%。在群居物种中,即使是同一种群,相邻群之间的雌雄比例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显著变化。
事实证明,性别比例对角色的影响很大。交配次数越多,对伴侣的竞争越激烈,而交配次数越少,只需要选择最合适的申请者,对后代的关注度越高。这种分布越不均匀,性别作用就越明显。例如,在布谷鸟种群中,雄性明显很多,因此雌性会争夺雄性,然后雌性会照顾雏鸟。
雌性和雄性数量的差异对这个物种的生存也很重点。因为在很多动物身上,性别不是由基因决定的,而是由温度等环境因素决定的。在这些物种中,气候变化的影响可能导致极端的性别比例,危及种群。例如,与气候变暖有关的蜥蜴类胎生蜥蜴雄性过多,导致雌性种内攻击性增加,对其生存和繁殖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减少种群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