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极腰力
腰部是连接上下肢的枢纽,是中轴,是纽带。练太极拳。要形成一个整体的动作,必须靠腰部来调节。武术中有“太极腰”的说法,说明太极拳特别注重腰的锻炼,要用腰带动四肢的运动。从运气的角度来看,“齐沈丹天”也在腰部。运气方面,“发源于腿,主于腰”,也离不开腰。杨成福说:“你能放松腰,那么你的脚就有力,你的下盘就坚实,虚实的变化都是从腰开始的。”由此可见腰的重点性。
我们练太极拳,首先要注意用腰带动四肢。腰要松,臀要松,心要松,力度可达上下。
其次,要灵活,要靠腰。我们练习的时候,注意力不要放在手上,而是放在腰上,这个有助于手脚协调。当然,强调腰的主导作用并不意味着手完全被动。练拳时要“带领”,也就是说手的主导作用和腰的主导作用要相辅相成。
二、太极胯功
“髋”是人体下肢三大关节之一,是下肢三大关节的根。髋关节是连接腰部和腿部的重点枢纽。Hip的技巧很有效。甚至腰腿柔韧性的关键也是练好髋关节。
胯部的作用:促进上下肢的协调,作为气血运行的主要屏障,产生爆发力的源泉,是重量的承受者,是技击的利器。
我们学练太极拳,一定要松胯,圆胯。即使稍微松一点胯部,不松胯部或者胯部也不能让你的内能产生。
松胯标准:双胯能沉,胯圆,腿弯,膝盖弯;上身的重量可以通过胯部负载在脚上,胯部相对无重量;双胯随身体重心移动,胯部也能承受适当的重量,转换灵活,下盘稳定。
胯部松脱的感觉:人的重量已经绑在膝盖以下的小腿和脚跟上;在膝盖不前倾的前提下,胯部可以上下起伏;上半身重量沉下来,胯部有一种释放能量的感觉,从上往下释放;收缩会阴时,胯部有吸吮感。
通过安静的练习,慢慢的练习,你会在仔细了解之后找到自己的感觉。
第三,太极腿脚
腿和脚是人体的重点部分。俗话说“人老了,腿先老。”太极拳之所以能延年益寿,让人保持健康,很重点的一个原因就是练腿。太极拳的健身要以保持双腿强壮为主,这个会减缓衰老。同时,深呼吸会增加你的肺活量和血液循环,有利于身体健康。腿脚好也和呼吸功能有关。长期练太极拳的老人很少摔跤,因为下盘特别稳。在拳击中,这是“扎根”。那么你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首先,我们应该练习好桩功。初学者要练大概功,包括手、腰、腿的练习,高级阶段要练手、眼、身、步的配合,但最基础的还是腿功夫的练习。练腿功夫,主要是站桩,比如圆桩。
桩要符合太极拳的要求,肩肘沉重,胸背挺拔,气沉于腹。站圆桩,我不提倡站太久,站2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然后换成其他桩法,比如弓步桩,哑桩。还有,立桩的时候,活桩要立,不能死桩,立桩过程中要不断移动重心。比如重心前移成弓步,再后移成虚步,如此往复,不断练习。这些方法可以加强腿部的力量,也可以加强步态的稳定性,为接下来的拳击练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体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练拳时,脚给地面一个推力,地面给脚一个反作用力。这叫“向地面要力”,这个力通过脚、膝盖、臀部、腰、肩、肘传递到手上。练习太极拳时,按照这七个环节来转移力量,动作要缓慢轻柔,注意体验内力的运行。这个下一套功夫练好了,然后中套和上套的动作就容易协调了。
再次,在练腿脚功夫的时候,要体会到拖长、阴阳合璧的太极劲。比如练习桩功,精神是下沉的,而精神是向上的,这个精神才能得到加强,身体才能直立。做动作时,前进的过程中要有一个后撑,形成一对拉长;还有,做动作的时候要注意“想左先右,想右先左”。这是一个对立统一,阴阳平衡的问题。
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打好基础,循序渐进地练习。高水平运动员在初学者的时候就应该打好这些基础。当他们达到高级阶段时,他们也应该练习这些大概技能。他们要经常回到这些基础的东西的实践中去,基础的东西要结合高级的东西(比如神的精神)去实践。否则手部动作和眼部表现都不会流畅。
当前部分太极拳练习者存在误区,思想浮躁,不愿意练大概功,只是学套路,极大影响了健身效果和拳法的提高。我在教学中一般采取大概功和套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将大概功融入套路教学中,既提高了练习者的学习兴趣,又保证了练习者拳术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