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妃在宫》中,甄嬛听到方若阿姨提到绝对美女的艳丽公主时,说了两句话“以色服人能好多久?”
后来来到中国的公主的悲剧结局也证明了这一点。
她凭借家世和美貌赢得了皇帝的宠爱。
可是后来,她怎么样了?
她失宠后,被打入冷宫。在知道自己多年不孕其实是皇帝造成的后,她绝望地撞墙自杀。
她的结局正好印证了甄嬛的两句话,这两句话源自李白的一首情诗。
这首诗叫《妾不吉利》,全文如下:
汉武帝曾经很爱阿娇,给她盖了金殿住。
皇帝太纵容她了,即使她的口水掉下来,也会像珍珠一样珍贵。
放纵到极点,爱情也停止了,皇帝对她的好感逐渐消退。
当阿娇被贬到长门后,连皇帝的寝宫都靠近皇帝,皇帝不肯回到阿娇那里暂住。
雨一落,就飞不上天,水也很难收回。
武帝和阿娇的感情,自己的事情。
美丽的芙蓉花,今天成了一根荒凉的小草。
如果你以美服人,好日子是很短的。
这首《妾之不幸》是李白以旧题乐府所作的诗,翻译过来就是:如花美,不如水美。
在这首诗中,李白以陈阿娇的得宠为例,揭示了“以色服人能好多久”的深刻道理,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
诗歌大致可以分为四层。前四句是第一层,描述了陈阿娇的宠爱。
汉武帝当初有多看重阿娇,甚至想盖金屋。
那时候的阿娇是那么的珍贵,哪怕吐一口唾沫,也会随风化为珍珠玉石。
前两句是“金屋藏娇”的典故。
汉武帝年轻的时候,姑姑馆陶公主指着女儿问他:“阿娇怎么样?”
当时四岁的刘彻仍然是胶东国王,他回答说:“如果我能娶到阿娇,我就给她建一座金色的房子住。”
因为这句话,刘彻赢得了馆陶公主的支持,最终登上了王位。
很难想象一个四岁的孩子会说出这个的话。很多人认为应该是他母亲王太太教的。
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阿娇一定是个浓妆艳抹,玉质如玉的小姑娘。否则,即使有他母亲的启发,刘彻也不可能对一个丑陋的女孩说这个的话。
汉武帝爱陈阿娇,一方面是因为馆陶公主的地位,一方面是因为她的美貌。
但是陈阿娇比刘彻大,而且后宫里最重点的是一个如花似玉的女人。加上馆陶公主的傲慢,陈阿娇很快就失宠了。
接下来的四句话是有关陈阿娇的失宠。
因为嫉妒得到宠幸的魏夫人,她在宫中施展巫术,最后被流放到宫。
长门宫与汉武帝的寝宫仅一步之遥,但汉武帝却不肯回头看她一眼。
传说陈阿娇还花了很多钱请当时名扬天下、备受皇帝宠爱的司马相如为她写了一首诗,但即使司马相如的文章写得深情,汉武帝也始终没有回心转意。
其实说白了,武帝就是不爱她。
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男人,也叫不回一个不再爱你的男人。
阿娇过去有多爱,她在长门生活有多孤独。
接下来的四句,用比喻的方式,进一步凸显汉武帝的粗暴之情。
雨水落到地上后,就再也不会回到天上;溢出的水永远无法从杯子里收回。
汉武帝曾经对阿娇的好感早已如流水,一去不复返。
这里的“桥下之水”最初讲述的是姜子牙和他的妻子马史的故事。
姜子牙在遇到之前,穷困潦倒,马在他无法忍受的时候抛弃了他。
后来姜子牙辅佐文王、推翻商朝,建立西周,一时名声达到顶峰。
当马史看到这一幕时,他想和他重修旧好。姜子牙把水往地上一扔,说:“你我就像这落水,回不去了。”
而李白在这里引用“桥下之水”的典故,主要是为了突出汉武帝的决心。
最后,李白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色彩为人服务,色彩放松,爱情衰退的规律。
阿娇之前像芙蓉一样娇嫩美丽,现在却像那可怜的无根草。
一个以美服人的女人能被宠爱多久?
汉武帝因为卫子夫疏远了陈阿娇。
但当卫子夫老了,褪色了,她也走上了阿娇的路,甚至她的结局比阿娇更悲惨。
他们的经历都揭示了一个道理:“以色服人能好多久?”。
李白的这首诗,比喻新颖,语言生动自然,道出了很多女性的心声。
所谓“如花似玉,终将败于水”,大概就是这个。
-结束-
作者:凯子
读者看完,记得给凯哥点个赞。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