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段
来源|孔子旧书网APP动态
(此处增加了一个小程序,请在今天头条客户端查看)
热,在家收集库存。旅游地理杂志占了很多期刊,大多十几本。20年前的《时尚旅行》《中国国家地理》《旅行家》《旅行家》从文章到图片都比现在的杂志精彩。人老了,总觉得比之前差,就像鲁先生笔下的那个超重的老太太。其实这种感觉或者认知在当下是对还是错?只是主观臆断还是客观事实?哪里有人群,人们就有不同的看法。
见物思源是50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普通人无法出行,乡下人被囚禁在土地上。要去李三路外的市场,他们必须向生产队请假才能出行。城里人挣的钱只够温饱,生意之外的旅行很少,更别说观光了。
没有电视,没有几本书刊,外界是无知的。有一天,邻居的叔叔以收废品的价格,用他的自行车从中国书店给我寄来了两本《旅行者》杂志。看完之后,就像在四面墙上开了一扇窗,豁然开朗。现在回想起来杂志除了封面和封底是黑白的,还有两张三色套印的图片,纸质也差。书面部分,国内游记大多来源名人,出国旅行的文章要么是外交官,要么是公费留学生。这种体裁大概上是白话文版的明清短篇小说,带着置身于新时代的赞叹,这就是陶陶和陶醉。具体文章的内容我都忘了,只有一篇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记忆里。是两个法国男孩骑着轻便摩托车从巴黎到北京,年龄大约29岁和31岁。以长陵碑为背景,两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骑着摩托车的黑白画面依然历历在目。
文末说,我们的成功之一就是顽强的毅力和法国摩托车的品质。现在想起来,有点广告的味道。不清楚摩托车制造商是否是赞助商。此后,为了这篇文章,我多次去国家图书馆,搜了五六十年代的《旅行者》杂志,都找不到。那篇文章和故事,像一个美丽的梦,让我对旅行和摩托车充满了期待。
现在的传统纸媒正在衰落,文章和图片的质量已经不能和十年二十年前的鼎盛时期相比。过去的一切都是历史,手边的这些旧书旧报,都记录着作者、编辑、出版人的激动与荣耀。珍惜他们也是我们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