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微信支付青蛙代理商,怎样合理改造水田养殖泥鳅?
近年来,泥鳅养殖的效益还不错,归根结底就是泥鳅养殖的成本低,且技术也不复杂。很多地区,在泥鳅养殖的发展过程中,也研发出了许多新技术,下面我们要了解的是铜仁市改造稻田高产养殖泥鳅试验。
一、稻田改造
1.稻田选择
试验点位于江口县闵孝镇。5丘面积较大、集中的稻田,共计面积9亩。地势平坦,土壤为弱碱性黏性土,土壤肥力较高,保水性好。周边交通便利,便于物资和产品运输。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无畜禽养殖场和生活污水等污染源。
2. 田埂改造
沿田埂开挖 20 厘米宽的基脚沟,深度视土质软硬程度而定,挖到硬土为止,一般20厘米。以混凝土平整基脚,单排横砌6块390毫米×190毫米×190毫米规格水泥空心砖挡墙。每隔5米在挡墙外部再紧贴砌一空心砖柱,以保证座水后挡墙能够承受住压力。挡墙内部以水泥砂浆粉饰,做好防水措施。在对角线位置分别设置进水管和排水管,进水管高于水面20厘米左右,排水管铺设在池埂底部与排水渠相连,蓄水时用PVC管套住。
3.防逃防害设施
进排水口安装40目双层聚乙烯滤网。稻田上方和侧面均用尼龙防鸟网覆盖,以木柱或水泥柱作为支架固定。防鸟网设置一般高2米,以方便饲养管理和捕捞为宜。
二、鳅苗放养
1.苗种选择
品种为台湾泥鳅,苗种来源为附近当年人工繁育苗。苗种体长3~4厘米,要求无病无伤、体质健壮、游动有力、体表黏液丰富、规格整齐。
2.苗种放养
放苗时间在4月下旬,密度为6万尾/亩。鳅苗种入池前用食盐水浸泡10分钟左右以杀灭携带的致病菌,浸浴消毒时要注意观察泥鳅的反应情况,如有不良剧烈反应时要缩短浸浴时间。鳅苗入池时要放试水鳅20余尾,检测池水是否会引起鳅苗不良反应。
三、养殖管理
1.水质管理
放苗之前,应先进行培饵。此时水深不宜过深,可先期注水0.4米左右,每亩施腐熟发酵的猪、牛粪等300千克左右或多元复合肥25千克。每间隔2~3天注水10厘米左右直至达到正常深度。这样有利于水温提升,便于轮虫、桡足类、枝角类等饵料生物的培育。养殖过程中保持水位70厘米以上。定期注换池水,前期可每半月换水1次,中后期特别是夏季高温季节每10天应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控制在15~20厘米。定期巡塘,发现泥鳅浮头时要及时换注新水。可采取施用微生态制剂、底质改良剂、泼洒生石灰等方式进行水质调控。保持水质“肥、活、嫩、爽”,溶解氧在3毫克/升以上,pH 7.5左右,水色为黄绿色。
2.投饲管理
投喂全价膨化配合饲料,投喂量为泥鳅重量的 4%~6%。随着气温、水温的升高,泥鳅的活动量和摄食量逐渐增加,应适当增加投喂量,以在一小时内吃完为宜。投喂采取“四定”原则,定时:每天投喂3次,分别是上午8点左右、中午12点和下午6点左右。定量:根据泥鳅的不同生长阶段,在一定时期内投喂量相对稳定。定位:泥鳅的游动能力相对较弱,为减少泥鳅长距离游动摄食,应沿池塘四周均匀投喂。定质:保证投喂的饵料不受潮、不变质等。
3. 病害防治
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注水培饵前要彻底清塘并晒塘,选择苗种要规格统一、活动力强、体形健壮。定期检查、加固防逃设施和进、排水口。定期驱除和清理蛇、鼠、蛙、鸟等敌害生物。此次养殖过程中泥鳅没有发生大的病害。
四、收获上市
9月后,泥鳅规格便达到30克/尾以上。此时可视市场情况和气温变化适时捕捞上市。台湾泥鳅具有不钻泥的习性,可用地笼进行捕捞,剩余的将水放干后集中捕捞。此次试验共捕获成品泥鳅9730千克。
五、效益分析
1.投入成本
共改造稻田9亩。投入包括稻田改造费用 65000 元,铺设防鸟网费用 9500 元,苗种费用43200元,饲料费用93400元,稻田租金6300元,水电、人员工资、病害防治等有关费用合计19700元。试验总投入237100元,平均亩投入26344.4元。
2.销售收入
共起捕成品鳅9730千克,平均亩产1081千克。泥鳅按塘口销售平均价格26元/千克计算,销售收入252980元,平均亩销售收入28108.9元。
3.经济收益
此次效益核算是把稻田改造工程、防鸟网铺设等固定设施投入计算在内,稻田改造一次投入可使用 6~10 年,防鸟网可使用3年,第二年养殖则可节约成本约每亩8278元。
六、小结与讨论
1.泥鳅是一种大众化的小型经济鱼类,目前市场前景较好。在铜仁地区,泥鳅价格与鲟鱼价格差不多,但养殖泥鳅投入要小得多,技术门槛更低,更能为普通农户所承受。养殖泥鳅应选择台湾泥鳅,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苗种来源有保障。
2.本文介绍的改造稻田养殖泥鳅模式是一种在铜仁山区更容易推广的模式。山区百姓思想更为保守,流转土地时不允许破坏稻田边界、土质和面貌。相较于直接挖田成塘,本文的模式改造成本略高,但当年即可回收成本实现盈利,往后盈利可达每亩万余元,经济效益可观。
3.养殖成功的关键在于防漏、防害和养水,田埂改造时,务必做好防漏措施。稻田的选择要远离大河大沟,防止洪灾损毁。防害设施要配备完全,定期巡塘,定期清除敌害生物。暴雨天气尤其小心,务必经常巡塘。塘中可适当种植水葫芦、水白菜、水花生,为泥鳅生长营造良好的水体环境。
4.苗种投入约占养殖成本的20%。台湾泥鳅繁殖的技术门槛不高,建议大规模养殖时,苗种以自繁为主,降低养殖成本
你对那条河记忆是什么?
我的家乡在湘潭,湘潭有条母亲河一湘江。小时侯我家就住在离河边不远的地方,2000年搬到了紧邻河边的小区,和母亲河这么亲近,故事很多很多!
身边的母亲河一湘江
惊慌+喜悦一青少年时期的记忆
刚懂事时,我随母亲在湘潭县生活了几年,每当要回湘潭时,就得先在河口镇座渡轮过江,再沿着河西大堤走上12公里才能到家。现在还记得当时的情形;座船时,水流很急,船晃得厉害,有头晕恶心的感觉。发动机声音很大,与江水的波浪声混合在一起,让幼年的我有些惊慌,总要紧紧抓住妈妈的手,一刻也不放开。走路更艰难,成年人走10几公里路都难,何况一个小孩呢?那时我就想,这条河怎么这么宽,这么长,回家怎么这样难呢?
那个时期的渡轮
少年时期爱上母亲河了。当年我住的机关院子里有30多个伙伴,每到夏季,有一名大叔就领着大伙去游泳,那是最开心的时刻。我因为调皮,不认真学游泳,总是拍打水花攻击别人,伙伴们就潜水过来把我拖到深水区灌上几口水。久而久之,我拍水的技术一流,一个人可以对付三个人,可是怕他们灌水,一直不敢离开浅水区,至今还是旱鸭子。后来这种快乐感受又延续到了儿子的身上,看到儿子在水中嬉戏的开心劲,时不时回忆到过去的时光。
少年时期喜爱游泳和玩水
担忧+奉献一工作生涯中的感受
参加工作后,开始关心母亲河的治理了。很多时候,母亲河总是静静的流淌,默默的滋育着几百万湘潭儿女,也带给人们无限的快乐。可是,母亲河也有发威的时候。80年代初连着发了几次大水,每一次我们都要上堤抗洪。记得1986年那场水,把整个窑湾都淹了,十里老河街也成了汪洋一片。高峰时洪水还到了市区雨湖路和人民路。我和同事们白天要扛麻袋加固大堤,晚上要到辖区一些地下经营场所检查,警示,夜里还要巡查,防止垮堤,累得半死。
窑湾和老河街成了泽国
1999年长江流域和洞庭湖发生百年不遇的洪水,湘江河因为洞庭湖水倒灌又出现超高洪峰,抗洪保卫战又打响了。中途听到一些传言,说是长江洪峰更严重,上面做好了保武汉,弃长沙的预案,这一下吓得不轻,保谁是对的,弃谁谁遭殃呀!幸亏在全国人民支持下战胜了洪水,保全了湖南湖北,也催生了长沙枢纽工程,有了治本之策!
治洪水的场景
感动+敬畏一不惑之年的感悟
到了不惑之年,我开始关注母亲河的文化了。也是这个阶段,才真正让我了解了这条河的壮丽和伟大。
发源于广西兴安白石河的湘江全长880多公里,流经湖南5个城市。从永洲到衡阳流域为潇湘,从衡阳到湘潭流域为蒸湘,从长沙到岳阳流域为漓湘。湖南还有资江,沅江,澧水三大水系,三湘四水因而得名。
湘江从株洲进入湘潭,在湘潭流域与支流涟水和涓水交汇处形成了一个长达42公里的S型湾,这个江湾比永州东安的江湾要长,故称千里湘江第一湾。湘潭城就在S型两个弧湾中。
清晰的S湾
都说大江大河的大湾是沉淀文明的地方,在湘潭应验了。因为三水交汇处水面宽广,河床深,形成了天然的内河良港。明代以来,湘潭成为内地与广州进行内外贸易的集散地。据记载,从江湾顺流而下十公里的河西岸边,有5500多家商铺,62个码头,是内地商贸重镇和全国四大米市,药市;还赢得金湘潭,米湘潭的美誉。
金湘潭繁华盛况
这段繁荣史的影响延续至今,老湘潭城至今以“总”和“码头”作为地理名称,大地名从9总,10总一直到18总,小地名叫宋家码头,贺家码头,农民码头等等,足见湘潭城与湘江河的密切关系。
码头,商船,桅杆,货物是湘潭的写照
湘潭的人文就更鼎盛了,湘江支流的涟水岸边走出了毛泽东,曾国藩,陈庹,谭政,涓水流域孕育了彭德怀,齐白石,王闿运,杨度,湘江岸边又培育了刘揆一,刘道一,秋瑾,吕骥等一大批成就非凡的名人。这条母亲河为湘潭,为湖南,为中华民族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湘潭得名于昭山脚下的深潭,湘江又从这里流进长沙,驻足在这里,不免让人感慨万千!是什么让湘潭城出了那么多伟人和名人呢?
昭山,湘江一召唤豪杰,输送英雄
抬头看昭山,放眼望湘江,我的脑海里涌出这样两句话:
张开双臂,招来天下豪杰,
敞开胸怀,输送四海英雄!
这不正是昭山和湘江的写照吗?
很多古桥下悬挂着文物斩龙剑?
在中国的南方,一般大的古代石拱桥下,通常会悬挂一把剑。这种剑名曰“斩蛟剑”,又称斩龙剑
因为遇到大水的时候,古人通常会认为是“走蛟”,而蛟龙过水,通常是摆尾而过。
所以一时间狂风暴雨、地动山摇。蛟龙过处,树木、房屋、庄稼乱七八糟倒得一地。特别是大山里的大江大河,每逢夏季,下大雨后,山洪暴发,蛟类借着洪水,沿着江河逆流而上,一路之上拖垮桥梁、岸边房屋、农田,也就是常事了。
古人修个大的石拱桥那是相当不容易的,全靠拱形结构支撑。在大山大水之上建起的桥梁往往耗费数代人只心血和财富,同时也是造福数十代的功业。所以无论如何古人都是不希望蛟龙从桥洞下通过的,因为蛟龙从桥洞下通过,这桥十有八九就保不住了。
但是古代神话故事里,一直有“斩龙”的传说,因此石拱桥下,用铁链悬着“施过法”的铜剑,而蛟类远远看到这“斩蛟剑”,便不敢从此桥洞过,如若敢从此过,则会被“砍下龙头”。
所以民间传说里,有很多山洪遇到悬剑石拱桥而不过水(就是水涨得再高,也不过剑尖)的传说,意思就是蛟龙遇剑而回头。甚至有的遇到更为高深的蛟类,经过几个回合,拱桥逆流而塌的故事。都是为了证明蛟龙无论如何都不敢直接从悬剑石拱桥下过。
当然这是古人的美好愿望。究竟有没有蛟类不好说,但是山洪、暴雨、龙卷风这些自然灾害是一直存在的。古人建过很多的石拱桥,也悬过很多的“斩龙剑”,但是现存的并不多了。
其中现存的比较著名的是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杉树乡黄土村与贵州省德江县枫香溪镇木老云村交界处,有一座200多年历史建于嘉庆14年的“天马桥”石拱桥。桥下就悬着一把锈迹斑斑的“斩龙剑”,一眼就见证了沧桑。
其实不但贵州有,湖南、四川、重庆、湖北、广东、浙江都有发现过古拱桥下曾经悬过剑。只是如今这种古代的石拱桥已存不多。而现代的桥梁,甚至跨海大桥,也未见有挂“斩龙剑”的。
其实从图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斩龙剑”挂的位置实在太艺术,小偷就是想偷这把剑,也不太容易,更何况在古代强大的民俗心理暗示之下,偷“斩龙剑”就是想毁桥的意思。所以古人是不会干这事的。
而放到近现代,没准真有人偷,虽然“斩龙剑”就是把普通的生锈的剑,离开了石拱桥的那个位置,就没什么文物价值,但是的确也可能压制不住好奇心啊。
至于专家应该也不至于不敢研究,只是专家研究的角度肯定不是“斩龙剑”究竟能不能斩蛟龙。
贵阳周边有哪些适合一日游的好玩地方?
在贵州,
一定要去安顺,
去“中国最美的地方”——黄果树。
在瀑布群中聆听飞流直下的水声,
寻找最大最壮观的黄果树大瀑布,
在数生步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风景,
登天星桥将大大小小的瀑布揽入眼底,
再进入溶洞观赏千奇百怪的溶洞石头,
好玩、好看的景观,引人入胜。
在贵州,
一定要去安顺,
去“大自然的大奇迹”——龙宫,
星罗棋布的溶洞充满无限的神秘色彩,让人拍案称奇,
龙潭湖水下泄,惊涛奔涌,蔚为壮观,是实至名归的“中国地下瀑布之冠”。
在贵州,
一定要去安顺,
去观赏黄果树瀑布群中瀑顶最宽的瀑布陡坡塘瀑布.
在贵州,
一定要去安顺,
到格凸河观赏壮丽河山,
感受少数民族的热情,
仰望满天的星星。
在贵州,
一定要去安顺,
去大山深处的天龙屯堡,
穿着明朝的长衣大袖、
跳明朝军傩的屯堡人
仍然沉眠于老祖宗“插标为界,
跑马圈地”的荣耀之中,
让人觉匪夷所思又眼界大开。
在贵州,
一定要去安顺,
拾级而上天台山,
俯瞰百尺悬崖,赏华美殿宇,
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完美地融合。
在贵州,
一定要去安顺,
去石头寨做一回布依石头寨寨民。
在贵州,
一定要去安顺,
去花江大峡谷,
峡谷两边峰林似海,
谷底飘带般奔腾的花江河,
水势汹涌,响声如雷。
西游记中“八百流沙界,七千弱水深,
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的流沙河
就是这里。
在贵州,
一定要去安顺,
去夜郎洞看奇特的喀斯特溶洞。
在贵州,
一定要去安顺,
去明代军屯、商屯遗存的实物见证
和屯堡文化的典型代表——云山屯。
在贵州,
一定要去安顺,
去北盘江驻足游览雄浑壮观的大峡谷。
在贵州,
一定要去安顺,
去最为典型的、最奇特、
最具有欣赏价值的溶洞——神龙洞。
在贵州,
一定要去安顺,
去庄严典雅的文庙,
了解古代文人的文化生活。
在贵州,
一定要去安顺,
去犀牛洞观赏栩栩如生的钟乳石,
扣响发出金属声的石锣石鼓,
洞中八音响起,清脆悦耳,经久不息。
在贵州,
一定要去安顺,
去仿若世外桃源的大河苗寨。
我的青蛙养殖场有蛇?
蛇是青蛙的天敌,养殖青蛙最怕的就是附近有蛇出没,那么青蛙养殖场应该采取一些什么措施防止蛇的出现,或者当出现了蛇以后,应该怎么办呢?可以有纯天然、物理、化学等防蛇、驱蛇的方法。
一、纯天然方法
大自然很神奇,不论再厉害的东西,总是会有克制它的克星存在,这就是一物降一物吧。比如蛇这种看着就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动物,也有降服它的自然之力噢。
1、野决明
野决明是一种毫不起眼的花草,但是却有另一个霸气侧漏的名字——蛇灭门!光听名字就知道它的厉害之处了。野决明开花时有浓郁的花香,人们闻起来只觉得非常芬芳,但是蛇一闻到这个气味,会吓得屁滚尿流,马上逃之夭夭。
而神奇的是它随着蛇活动频繁的6-10月,生长茂盛,但到了蛇冬眠的时候,它的气味也逐渐变淡,随即枯萎。这分明就是故意的好吗?(蛇:“你是猴子请来降我的吗?)
2、七叶一枝花
七叶一枝花又称为:重台草、草河车、七叶莲、枝花头、鸳鸯虫、螺丝七等。也是通过散发独特的气味让蛇避而远之,对于蛇虫咬伤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3、凤仙花
凤仙花的茎叶里含有硫磺的成分,而蛇是非常不喜欢硫磺的气味的,所以如果蛇发现附近有凤仙花的存在,就会躲得远远的。
以上这些植物可以种植在青蛙养殖场周围,就能起到很好的防蛇效果了。除了植物,以下这些东西蛇也很害怕。
4、鹅
对于农村一霸的鹅来说,就没有什么是它不敢去碰的,鹅有着很强的攻击性和领地意识,谁要是敢侵犯进去,迎接它的只有鹅那张凶狠的嘴,甚至在鹅的领地范围之外,要是它见谁不爽,也会上去欺负一番。
所以蛇在鹅的眼里,就是战五渣,让它们看家护院,妥妥的。
5、鹅粪
鹅都那么强,它的便便自然也不弱,据说因为鹅是吃百草的,也有蛇药草,所以蛇要是碰上鹅粪的话,就只有自认倒霉了。
二、物理方法
除了原生态的防蛇、驱蛇方法,也可以通过物理方法达到更好、更全面的效果,比如:
1、铁丝网
铁丝网安装简单效果好,且不受地形的限制,适应性强,价格也不是很贵,适合大面积使用。用铁丝网不仅可以防蛇,也可以防止青蛙逃跑,可谓一举两得。
2、清除杂草
蛇大多时候都是躲在草丛中偷窥,然后伺机作案,所以我们要将养殖场附近的杂草清除干净,蛇没有了躲藏的地方会很烦,感到无聊后就走了,而且没有了杂草的遮掩,我们能清楚的发现蛇的踪迹,以便采取应对措施。
三、化学方法
要是遇到了千年蛇妖,以上的方法通通不管用怎么办?别急,我们还有招,那就是化学的,这个技术含量高吧?
1、雄黄
相信很多小伙伴是看了《新白娘子传奇》后才知道,原来蛇最怕雄黄啊。但其实雄黄不能够直接对蛇产生伤害,更多的是雄黄的气味产生一种驱离效果,如果结合酒的使用,将雄黄泡在酒中,让酒精易挥发的特性帮助雄黄发挥,效果会更好。
但是也有实验说,蛇怕的不是雄黄,而是酒的那个刺激气味(蛇:“你想把我震晕了,炖了我吧?”)
2、松香、石灰、煤油
这几种东西都是利用其刺激性的气味让蛇退避三舍,蛇不是通过“闻”来闻到气味的,而是用它的舌头,也就是蛇信来采集空气中的气味颗粒,然后把蛇信收回到嘴里,放在口腔上的小洞里,这些小洞可以连接到大脑,然后由大脑分析出气味来。
所以蛇害怕刺激性气味(买糕的,我吃了个啥?)
最后的最后,听说去雷锋塔敲一块砖回来也很有效果噢~
因此,对于养殖青蛙来说,有很多方法可以防蛇、驱蛇,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就一定能让青蛙宝宝们安全健康成长的。
我是“一曲烟雨”,专注三农领悟,欢迎关注、留言评论,一起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