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年在buy buy买的时候,今年双十一,你的购物车里有你喜欢的摄影器材等着付款吗?有没有想过买这些设备会不会遇到问题?
佳能大三元,双十一“买买买”
在这一期的卡色教学课上,我(作者)将为大家讲解一些有关相机镜头的知识。我会买上一期【教程】的相机,不会用?以佳能为例,让读者更流畅地使用自己的设备。
索尼呢?
当前市场上主流的相机厂商有佳能、尼康、索尼、富士。
佳能和尼康是当之无愧的行业巨头,所以如果你需要买机器学摄影,首先推荐买佳能和尼康,因为产业链和配套设施比较齐全,整体成本比其他品牌低。但当前索尼是性价比最高的机身。可惜一入大法,就深似海。从此,镜头就是路人。索尼的E卡口镜头近年来爆炸式增长。可惜价格不亲民,只能玩。
佳能原装镜头
安装镜头卡口的注意事项
佳能机身卡口(APS-C)
上图是一台佳能APS-C单反。主要要学的东西已经在图中标出来了。现在我们把重点放在这几点上。
一般来说,佳能的单反当前有两种卡口,分别是全画幅工作室的EF卡口和APS-C工作室的EF-S卡口。当前佳能新推出的射频卡口是针对无反系统设计的,鲜有新上市,这里就不详细解释了。本文只关注单反系统。EF卡口镜头几乎可以用在所有佳能系列的单反上(5D系列、6D系列、70D、80D、760D等一至四位数机),而EF-S镜头只能用在佳能APS-C画幅机上(70D、80D、760D等两位三位四位数机,一位数7D系列也可以),不能用在全画幅机上。
佳能EF-S镜头的特点是没有红圈,价格相对便宜,重量轻。它有几个大尺寸的标志性变焦镜头,镜头体有EF-S标志。
EF卡口标志性的红圈镜头,只有EF标志,只能用在全画幅机身上。
EF卡口镜头安装表示点是红点,EF-S是小白方块。确保相机机身和镜头匹配,然后对准相机机身和相机机身对应的颜色识别点顺时针插入安装。
镜头旋转到底会听到金属碰撞的声音,这是机身卡口的镜头锁钉已经锁紧的反馈声,证明镜头安装正确。
机身和镜头接触
红圈是机身和镜头交换数据的接触点。
机身和镜头触点的作用类似于两个人在工作中不断交流,通过分享两人获得的信息来完美完成工作。这个比喻很适合机身和镜头的关系,接触是两者之间的桥梁。一般来说,镜头会将光圈值、对焦、防抖等信息传递给相机机身,相机机身会将用户设置的信息交换给镜头。因为涉及到很多电子工程知识,这里就不详细解释了。相机机身当然是和原厂镜头的最佳搭配。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原厂镜头有防水防尘的胶圈,可以保护相机镜头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平时要多保养触点,避免氧化造成接触不良。
镜体详细说明
佳能镜头标志
以佳能17-40超宽变焦(Ultra Wide Zoom)为例,其中17-40mm是指镜头的焦距可以从最宽的17mm变焦到中等焦距的40mm。可以兼顾风景和一些人像(数值越小角度越宽,数值越大焦距越长)。比如你想聚焦风景,建议选择35MM以下的镜头,广义上可以称之为广角。如果要优先考虑人像或其他用途,建议选择35mm、50mm或85mm以上。所以如果想兼顾风光和日常拍摄,可以选择更便宜的17-40或者更好的16-35mm。
先说一下logo的含义。如上图,镜头标有“佳能变焦镜头EF 17-40mm 1:4 L USM”。首先,佳能就是佳能,变焦镜头就是变焦镜头,EF就是EF卡口,17-40mm就是焦距,1:4就是恒定光圈F4,L就是高光学质量,USM就是使用超声波马达。
自动/手动对焦切换
几乎所有镜头都在对焦模式下切换,AF代表自动对焦,MF代表手动对焦。正常拍摄下,AF自动对焦可以完成大部分拍摄需求,但在某些情况下,比如拍摄慢门、拍摄星轨,就需要将镜头的对焦模式切换为手动对焦,让用户自行判断和对焦。当你熟悉手动对焦时,它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比自动对焦更快。
聚焦窗口
作为历史的产物,对焦窗在现在的镜头中仍然广泛存在,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已经不再使用。随着对焦技术的发展,对焦窗的作用可能只作为美观和装饰存在于镜头中。因为对很多人来说几乎没用,所以在空间里就不细说了。
防抖开关
一些入门级镜头和高端镜头都配备了防抖机制。佳能会在配备防抖的镜头本体上标注“防抖”字样,便于识别。一般防抖级别在3到5之间。比如某镜头官方说可以提供3速快门补偿。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当相机机身测光后决定使用相对较慢的快门时,比如1/15s,即使手持并打开镜头防抖,成像效果也相当于快门的1/125。但毕竟防抖不是万能的。如有必要,建议牺牲iso来提高快门速度。建议在手持拍摄时,如果没有特殊需要,可以开启防抖。但是如果要使用三脚架或者其他静态拍摄,一定要关闭防抖,因为当相机固定时,镜头中的防抖机构还在工作,会影响慢门下的成像,导致画面抖动。反正简单的理解就是三脚架要收,手要开。
使用过滤器
很多国内设备零售商都会赠送的配件。
相机镜头都是高价买的,大家都会格外注意保养。大概上很多零售商在购买镜片的时候都会赠送很多配套的小物件。在这里,笔者将重点介绍保护镜片最重点的配件“滤镜”。
几乎每个镜头都会标上滤镜光圈(规格)
常用的滤镜是旋钮在镜头正前方的圆形滤镜。进入数码时代后,过去用来过滤紫外线的UV镜成了摆设,因为现在CMOS传感器对紫外线不敏感,而过去紫外线对胶片的影响很大。在贴膜被主流市场淘汰后,UV镜依然找到了自己的角色,成为保护镜片前端镜片的保护镜。所以现在有些膜友说的UV镜大概都是指用来保护镜头的圆形镜片。
由于镜头种类繁多,也衍生出很多尺寸的滤镜。当然也有行业标准尺寸,比如49mm,55mm,58mm,62mm,67mm,72mm,77mm,82mm,这些都是常用的,也是主流。只要口径匹配,安装正确。
购买的时候可以依据自己镜头的口径来购买。UV镜在零售市场也是鱼龙混杂,有的便宜十几二十块,有的几十万块。主要区别体现在玻璃材质和涂层上。一般来说,这些区别可以体现在防摔、防油污、防污水渍等方面。淘宝上很多几十块钱的通常只有一块普通玻璃,没有镀膜。保护镜头是可以的,但是可能会影响光学质量。所以建议大家有可能的话买大品牌的产品。
正确使用镜头是出色成像的关键。
由于篇幅所限,本期内容到此结束。如果有使用方面的问题,可以在凯瑟微信官方账号后台或者推文底部留言,会有人为你解答。下次见。
(本期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