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解放战争,一直有一种论调:国民党军队明明占优,为什么输得这么快?日本人用了14年,却没能彻底打败国民党。我们党只用了三年就取得了胜利。为什么?
这里需要先沟通一个关键问题: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是尖端武器吗?
显然不是。我不敢说今天的战争一定是这个,但在80年前的战争中,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关键因素不是高科技武器,而是一个简单的字:人。
再好的武器,如果没人愿意打,就是一堆废铁。解放战争中,我们党在三批人的对抗中取得了压倒性胜利,最终赢得了战争。
1.士兵:前线对抗
抗日战争刚战败的时候,国民党威望很高,军队很豪华,很多人装备精良。这应该是国民党官兵士气最高的时刻。
然而,就像自然规律一样,高峰之后是下降。
在三年解放战争中,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很多高级军官一直很头疼:部队的士气怎么越来越差,感觉不愿意打仗了。
士兵厌战,这是一个可怕的迹象。其实很早就显露出来了。
早在1945年11月内战全面爆发前,张治中就曾劝阻蒋介石,最好不要打内战。原因之一是士兵们厌倦了战争:
“就今天的民族士气和形势而言,还不能继续战斗。将军们在即位前,不敢表现出明显的厌战情绪,甚至有的自告奋勇,坚持武力解决中共。而且,今天的国军大多不会打仗。”
但蒋介石不同意,因为当时我军战斗力虽然不是很弱,但在蒋介石眼里,一举拿下是没问题的。至于士兵是否厌倦了战斗,这不是最重点的。
相反,我们党非常重视军队的政治建设。我军政委的作用是为了什么?用今天的话说,那就是搞团建,政治宣传永远和军事战争一样重点。
毛主席一开始就告诉官兵们,我们的目标是打倒蒋介石,解放穷人,打倒地主。
不要小看“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这句话,有着巨大的号召力和渲染力。
我们的大多数士兵都是穷人家的孩子。他们就算没读过什么书,也知道蒋介石是扶富的,毛主席是扶穷的,所以愿意和毛主席一起战斗。豫东战役中被俘的国民党军军长区寿年,面对新华社记者蔡凡,曾以钦佩的口吻说:
“贵军士气高昂,将士用生命,炮火猛烈。这是意料之外的。”
就官兵士气而言,解放军更胜一筹。
2.司令级的较量:毛主席VS蒋介石。
今天,没有人敢质疑毛主席的军事威力。
内战爆发时,国民党军队430万人,装备大致为:1/4美式装备,1/2日式装备,1/4国产装备。我军127万人,装备除了少数日本装备外,大概都是国产的。
在如此悬殊的差距下,毛主席仍然敢于挑战蒋介石。
重庆谈判前,我们党内很多人劝毛主席不要去,怕毛主席此行遭到反击或扣留。毕竟有张学良进谏的先例,但毛主席坚持要去,就像关云长一个人去开会一样。他不仅去了重庆谈判,还和蒋介石进行了毫不客气的谈判。43天后,双方签署了双十协议。后来解放战争第一年,蒋介石心情很好,因为解放军接连丢失重点城市,形势对国民党很有利,特别是1947年占领延安未来。
当时,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几乎所有国民党高级军官都异常兴奋。蒋介石仔细查看了毛主席居住的山洞里的每一个角落,希望能找到线索。
但是他很失望。当时的延安是一个空城市。解放军走得很从容,看不出任何惊慌和撤退的迹象。他们甚至没有看到一份有用的电报文件。胡宗南所谓“激战”后攻占延安,显然是捏造的。
事实上,当时我们党内甚至苏联人都有不少人认为应该坚守延安,不能轻易撤退,以免挫伤士气。只有毛主席显得很冷静,决定从战略上撤出延安,于是以“李德胜”(意为“从胜利中来”)的笔名离开延安。
这也是毛主席和蒋介石在军事思想上非常不同的一点。
毛主席主张先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不必在意损失一两个城市,而蒋介石表面上喜欢“攻城略地”。至于死了多少人,俘虏了多少人,还不是最关键的。另外,两人在战争期间的习惯也大相径庭。
蒋介石乘飞机飞到前线开会,亲自部署战斗,如何扎营,如何哨所,如何带兵,如何行军…我问了每一个细节,有时还打电话给营长询问战斗部署,生怕有人不按他的意思去做。
但是毛主席不一样。首先,他没有飞机,所以大概上自始至终都待在西北的一个山洞里,抽着烟,说着湖南话,靠着一封电报在偏僻的黄土高坡上指挥千里之外的战斗。就像古人说的,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3.人心层面的较量
事实上,在一开始,农民并不支持我们党,或者保持中立。后来他们为什么愿意跟着我们党?为什么国民党在一开始占优的时候逐渐失去了民心?
应该说这是一个青蛙式的慢杀过程。
一方面是军队和政府的政治腐败,一方面是政府的经济混乱:乱印钞,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和人民最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国民党都没有处理好,最终导致了民心的偏差。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官都在忙什么?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五子入题”。
他们忙着抢五样东西:房子、车子、车票、女人和面子。《大公报》曾评论说:
“在南京和上海,政府在短短20天内就失去了民心。”
在如何接受日据区的问题上,他们想的不是如何稳定经济民生,而是如何赚钱投机。(这也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独特之处:政治腐败最严重的时候不是战争期间,而是战争刚结束和平刚开始的时候。)之后政府为了维持军费,多印钞票,造成了钞票的贬值。人们上街买一斤大米要带一麻袋钞票。所以很多人一拿到工资就赶紧换成银元或者物资,生怕纸币贬值砸到手。
更严重的是,有些印刷厂甚至用纸币作为生产原料,因为当时的低值纸币价值低于印刷成本。
在这种恶性循环下,民众对政府的不满逐渐升温。
必须在这里无缘无故的表扬一下。我们党成功地实行了土地改革,这是一个极其了不起的成就,也是我们党取得胜利的最关键因素之一。
土地改革非常重点。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孙中山一直在呼吁“均地权”,蒋介石其实也在呼吁土改,只是失败了。本质原因是国民党内很多人本身就是大地主。如果他们搞土改,他们就自己谋生,自己割肉。谁会这么高尚无私?
毛主席为什么成功地进行了土地改革?因为我们党本身是代表无产阶级的,所以讨厌地主。农民被分配了房子和土地,突然变成了主人。这种好日子几百年来从未有过。现在终于实现了,自然不想再失去了。
所以,每当解放军出征,后方总会有一大批老百姓,推着牛车、马车、毛驴,冲到前方去送衣服、军鞋、糕点。
国民党军队一到,村里的人大概都跑了。不仅人逃跑了,连食物和牲畜都被抢走或藏起来了。很明显你来的时候没吃没喝。国民党军看似占领了大片区域,但军队还是要靠飞机空补给。
有了民众的支持,解放军在后勤上更加安全。总之,人民解放军不是靠精良的武器,而是靠单纯的人的力量就能打败国民党军队。不同角色的人都支持解放军,都愿意为自己的生命而战。这种力量是不可抗拒的。
事实证明,大家的选择都是正确的。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国内生产总值为123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3美元。70年后的2019年,中国的GDP是14.4万亿美元,人均GDP是1.02万美元,高了几百倍。中国人民的力量不可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