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 年 2 月,小米正式发布了自主独立芯“澎湃 S1”,这是一颗八核 64 位处理器,主频 2.2GHz,辅以四核 Mali T860 图形处理器。
虽然当时的雷军踌躇满志,但澎湃S1并不出彩的性能,加上C5的平平销量,澎湃S2又传数次拖延,市场上也多次传出了小米手机芯片的不利消息。到2019年,松果电子拆分出大鱼半导体,让小米自研手机芯片的未来更加不明朗。
2020 年八月,雷军终于时隔三年再次聊到了澎湃的进展,雷军当时在微博中表示:“我们 2014 年开始做澎湃芯片,2017 年发布了第一代,后来的确遭到了巨大困难,但请米粉们放心, 这个计划还在继续,等有了新的进展,我再告诉大家”。
有消息人士表示, 小米最终目的一定是自研手机芯片 ,但是业务重启之后第一款芯片不太可能是手机处理器,而是会从周边芯片着手。
而就在最近,小米在芯片上一些举措印证了这一说法。
今年四月,小米发布了公司首款 ISP 澎湃 C1。不过澎湃 C1 是一款 ISP 芯片,即独立的手机影像芯片,它采用自研 ISP+ 自研算法,可以帮助手机进行更精细、更先进的 3A 处理。
此外,据媒体半导体行业观察今日报道,从多方获悉,本土手机巨头小米正在招募团队,准备重新杀入手机芯片赛道。
报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小米现在正在与相关 IP 供应商正在进行授权谈判,但公司已经开始在外面招募团队。
为什么小米会在此时再度宣布回归芯片领域呢?
根据业内人士透露,虽然这次小米的动作不小,但其实小米在过去一直在努力,只不过这次是无奈之举,因为 芯片短缺太厉害了 ,导致小米的很多产品线都受到了影响。
所以小米的这次回归其实颇为无奈,不过小闪觉得这不是坏事,小米确实应该吸取华为的教训,是时候开始掌握一些核心技术,摘掉 “手机组装厂” 的这个帽子了。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李诚)距小米12系列发布日期愈发临近,每天给你一个小惊喜的小米官方于12月24日再爆“猛料”,小米将会在12Pro机型中搭载自研芯片澎湃P1,这是小米澎湃系列继S1/C1后的第三款芯片,也是首款自研充电芯片,支持单电芯120W大功率“秒”充,电芯电量0至100%仅需15分钟。 图源:小米 对于小米这位“黑 科技 ”玩家来说,造芯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小米于2017年在自研芯片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发布首款澎湃S1手机处理器芯片,并搭载在小米5C机型中,成功切入手机芯片研发赛道。不过由于各种原因,搭载该芯片的手机给用户带来的使用体验不佳,导致手机销量并不理想,小米也因此暂时搁置了芯片研发的后续工作。 在澎湃S1发布后续的几年中,小米造芯的事情如石沉大海般,有关造芯的消息甚少,在大家都认为小米已经放弃芯片的研发工作之时,雷军公开回应了大家的疑虑,并表示手机芯片的研发工作确实是遇到了困难,但造芯计划还在持续。时隔四年,卧薪尝胆的小米在芯片领域再次实现突破,于今年三月发布了一款ISP专业影像芯片澎湃C1。 芯片短缺迫使不少厂商走上了芯片自研的道路,澎湃C1只是小米在芯片研发道路上新的起点,如今12Pro发布在即,小米携重磅自研芯片澎湃P1前来撑场,为新机的发布进行充分的预热。 回顾小米手机充电功率的发展史,就可以看出小米近年来在快充领域积极的 探索 着,并于2019年起将快充设为重要的战略方向。小米5的发布标志了小米开始进入18W快充时代,从小米9开始充电功率逐渐提高,到2020年,小米10Pro充电功率提升至50W。在很多网友还在为50W快充带来的极速体验为之兴叹之时,同年8月发布的小米10至尊版充电功率实现了百瓦的突破,120W的充电功率一度领先众多国内手机厂商,并成为全球首个最早量产120W快充的手机品牌。如今自研快充芯片成功,小米又可以再度领先友商一段时间了。 据官方介绍,澎湃P1是一款充电芯片,可满足最高120W的单电芯快充应用。确切的来说,这是一款电荷泵芯片,主要用于电芯前端,负责对充电电压与电流进行管理,起到降低充电系统热量,提高充电效率的作用。澎湃P1的亮点在于实现了百瓦快充单电芯电源架构的突破,达到了目前市面上其他芯片所未能企及的高度。 图源:小米 目前市面上支持百瓦快充的手机均采用双电芯架构,那么小米的单电芯架构和主流的双电芯架构有何不同,又存在什么优势呢? 单电芯与双电芯最本质的区别在于电芯的数量不同,双电芯也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元器件作为电路的支持,会让本就拥挤的手机内部空间带来更沉重的负担,同时也会因冗余的电路导致原本属于电芯的空间被占用,进而降低电芯的容量。在相同的空间下,单电芯的电芯容量会高于双电芯4%。 同时,在电芯充放电过程中,由于单电芯供电链路比双电芯供电链路更短的原因,单电芯的系统转换效率也会高于双电芯3% 4%。同时由于双电芯使用的电荷泵芯片也会被比单电芯的用量更多,因此应用成本也会更高。仅从成本、电芯容量与转换效率来看,单电芯架构在紧凑的手机内部中应用更具优势。 图源:小米 上图为小米12Pro 120W澎湃“秒”充的电路拓扑,该方案采用两颗澎湃P1并联的方式,对单电芯充放电的电流电压进行管理,最高支持120W的电能输入。当输入电能为20V/6A时,并联的澎湃P1芯片能够将20V的输入电压转换为5V的电芯安全电压,并将充电电流提升至24A,以保证大功率快充的安全性与高效性。 这款芯片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多档自由变压的功能,可根据手机当前的工作状态以及使用的充电设备,实现1:1、2:1和4:1充电模式的自由切换,以满足在不同应用场景中,充电效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据小米官方表示,该芯片在4:1的工作模式下,充电效率达到最高,在谐振拓扑应用中转换效率为97.5%,非谐振拓扑的效率为96.8%,并有效降低30%的热损耗。 在这款芯片还未面世之前,4:2双电芯的充电模式一直被视为最优的快充解决方案之一,直至澎湃P1的出现,突破了手机大容量电芯和快充无法兼容的技术壁垒,填补了快充行业120W单电芯的技术空白。澎湃P1的发布,也预示着小米在技术研发上又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为国产芯片再添一笔。
是的2017年2月28日,小米正式推出了自出研发的首款松果处理器——澎湃S1,该处理器定位中高端,主打性能与功耗之间的平衡。搭载该处理器的小米5C也一同发布,另外小米还发布了一款主打性价比的红米4X。小米首款自主芯片澎湃S1澎湃S1是首款小米自主研发的处理器,该处理器定位中高端,直接竞争对手就是高通骁龙625与联发科HeiloP系列处理器。澎湃S1采用八核ARMCortex-A53架构,其中四个大核主频2.2GHz,四个小核主频1.4GHz,Big.little架构在功耗和性能上取得了平衡。图形方面采用Mali-T860MP4,性能上可保证运行大型3D游戏。请采纳
推发布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