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澎湃S1芯片作为松果处理器的初代产品,表现效果勉强达到及格线,搭载澎湃S1芯片的小米5C发热严重,使用体验不好。2、小米在2017年与OPPO、Vivo、高通达成意向备忘录,采购120亿美元的电子零部件,导致松果处理器生存空间大大下降。3、松果处理器是北京小米松果电子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其自主设计的处理器,松果处理器型号为V670,松果第一代处理器GPU是maliT860mp4。
小米松果处理器有两款,具体性能因没发布不得而知。1、小米松果V970定位高端,就是用于小米5c的、核心参数为4×A73+4×A53的八核架构,大核主频达到了2.7GHz,小核则为2.0GHz,同时还会配备Mali G71 MP12图形芯片,主频速度900,松果V970则会采用与骁龙835相同的10nm工艺,并且同样由三星代工。2、松果V670定位低端,采用的是4×A53大核+4×A53小核组成big架构,所配的图形处理器则为MaliT860 MP4,主频速度为800HMz,但采用的是28nm工艺,由于中芯代工。
9月8日,手机芯片设计公司联发科启动大规模计划,其中硕士毕业生年薪触及200万元新台币(约合46.68万元),博士年薪250万元新台币(约合58.35万元)。
但即便抛出“诱人”的薪资,在过去两年中,IC设计芯片公司在优秀人才上的难度却越来越大。“从公司离开的员工有跳槽去OPPO、vivo、甚至去寒武纪、地平线这样的AI企业,有些薪水直接翻倍。”展锐的一名工程师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外部机会的增多为行业的从业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权。
为了组建自研芯片团队,近年来不少手机公司把的面试地点安排到了这些芯片公司的办公室旁边,而在最新的中,一家手机厂商为ISP芯片总监提供的月薪高达15万元,年薪甚至高达180万元。
而随着芯片的研发进入“深水区”,从研发人员到技术专利布局的“底层技术”竞逐开始呈现白热化趋势。根据智慧芽全球专利数据库向之一财经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手机厂商在手机芯片领域的技术布局已经覆盖基带芯片、电源管理芯片、无线充电、指纹识别、头、驱动芯片等多个领域。
芯片自研是一条必经之路
如果手机厂商想要做更好的产品,芯片自研是一条必经之路,虽然投资巨大,但在行业内,逐渐成为共识。
“十多年前手机大多数是贴牌,或者是高通、联发科、展讯这些芯片厂家直接提供一成的参考设计方案,手机厂家稍微改一改就能卖了。而最近五年,手机的竞争变成了核心技术,即全产业链整合能力的竞争。”国内一家芯片公司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从趋势上看,手机厂商对于芯片等核心技术的夯实无疑将加强产品的竞争力,也是它们对换取“未来空间”的一种投资。
具体来看,中国以四十多年的时间展开了人类有史以来更大规模的一场商业运动,人口红利从本质上看是红利、红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红利。其中,制造型企业以世界工厂的名义 上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但和日本、德国相比,真正称之为高科技的技术还是不够多。
以手机为例,虽然中国的手机品牌目前已经在全球占据着50%以上的份额,但能否继续走下去,怎么走下去,对于而言都是眼下必须思考的问题。但其实答案也很清晰,大机会时代已经远去,机会的经营观不仅过时,而且容易越走越窄。
从手机自研芯片的历程来看,华为是最早投身的一家,虽然期间走了不少弯路却也是成效更大的一家。
2007年,在华为开始攻坚芯片解决方案的时候,内部研发人员比喻就像攀登雪山一样,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去征服,而巴龙是一座位于定日县,海拔在7013米的雪山,因此,巴龙成为了华为芯片家族中基带芯片的名字,资历相当于“老大哥”。
巴龙之后,华为又研发了其他芯片,按照出生的顺序,麒麟是,凌霄是老三,Ascend是老四,鲲鹏是老五。
随后小米入局,2022年成立松果电子,主攻手机 SoC 研发,三年后推出了搭载在小米 5C 上的澎湃 S1 ,而后负责小米芯片的松果电子团队又分拆组建新公司鱼半导体并独立。今年上半年,小米发布了澎湃 C1 芯片,搭载在小米首款折叠屏手机中。
除了华为和小米外,OPPO和vivo近年来也在不断加大对芯片技术的投资。
2022 年12月,由OPPO 100%持股的上海瑾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这一公司被视为OPPO在半导体领域投资的开始。2022 年,OPPO守朴科技(上海)芯片研发项目正式签约,而该公司在去年八月更名为哲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此前的5000万元增加至1亿元。
今年年初,有消息称,哲库ISP 芯片已在流片,该芯片有望搭载于明年上半年发布的旗舰手机上。但对于自研芯片的细节,OPPO并未做公开回应。
而vivo在明日发布的vivo X70系列手机将搭载自研芯片V1,这颗芯片由300人的研发团队历时约24个月打造,实现了自研影像芯片与主芯片软件算法协作。
vivo 执行副总裁胡柏山在此前的采访中对记者表示,vivo 目前会将重点放在聚焦算法、IP 转化和芯片架构设计,而芯片流片等生产制造环节,都交给合作伙伴完成。
根据智慧芽全球专利数据库显示,在手机芯片的侧重点上,目前华为主要集中于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技术、基带芯片,小米则集中在、电源管理芯片、无线充电、指纹识别等,oppo集中于指纹芯片、、头、驱动芯片,vivo则在感光芯片、头模组、通信技术、指纹芯片等领域多有布局。
从数量上看,华为、小米、oppo、vivo四家手机厂商在手机芯片相关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分别为3901件、701件、1604件、658件,其中 发明专利分别为1525件、301件、394件和122件。
自研芯片仍在投入期谈“替代”过早
每一代通信技术的更迭,都伴随着手机品牌的洗牌,同时,手机背后的芯片厂商也将重新划分。5G智能手机基带芯片承载着争夺新一代移动终端话语权的重任,但受制于技术与市场等多重因素,目前全球能够参与竞争的仅剩下高通、三星、华为、联发科以及展锐。
而在华为因为制造环节受限后,手机芯片的玩家可以说只剩下了四家。
虽然目前手机开始了手机自研芯片的尝试,但从芯片的类型看,在5G核心基带芯片上的研发,大量仍需要依靠高通以及联发科两家芯片设计企业。
究其原因,从成本角度来看,芯片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并且随着工艺技术不断演进,高级芯片手机研发费用指数级增加,如果没有大量用户摊薄费用,则芯片成本将直线上升。华为曾向媒体透露7纳米的麒麟980研发费用远超业界的预估5亿美元,展锐的一名则对记者表示,5GModem研发费用在上亿美元,光流片就特别费钱,还有团队的持续投入,累计参与项目的工程师有上千人。
而在高通美国的总部,门口位置就树立着一面专利墙。高通的一名曾对记者表示,在数字通信基础性研发上,高通的累计研发投入超过510亿美元,并且每年都坚持将财年收入的20%投入到研发中。
根据智慧芽全球专利数据库显示,高通及其关联公司在已公开的手机芯片相关领域的专利申请量为6257件,其中 发明专利2965件,占比约47%。而联发科及其关联公司截至最新已公开的芯片相关领域的专利申请量为1249件,其中 发明专利776件,占比约62%。
以芯片领域内的专利申请总量来看,高通的专利申请量远高于联发科和手机厂商,数量是华为的近2倍。此外, 发明专利在整体专利申请总量中的占比,高通与联发科均高于手机厂商,且联发科是唯一一家占比超过50%的企业。
“手机品牌投入芯片,并不是每个公司都可以从中受益,即便是三星,在基带技术上也无法对高通的依赖,并且自研芯片所要承受的成本压力非常大,如果搭载的产品销量无法达到预期,将会进而对迭代成本构成阻力。”一不愿意具名的芯片厂商负责人对记者说。
从技术角度来看,手机芯片中的基带芯片研发跟应用处理器(AP)不一样,它需要长期的积累。前紫光展锐通信团队负责人曾对记者表示,“5G芯片里面不只有5G,它还需要同时支持2G/3G/4G多种,没有2G到4G通信技术的积累不可能直接进行5G的研发。而每一个通信从零开始研发再到稳定至少需要5年。表面看G速率似乎很低,但实际上复杂程度并不低。而且光有技术还不行,还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去与全球的 络进行现场测试。”
同时,设计一款芯片,不谈标准,仅从算法到量产需要三年。要追赶高通,就要缩短迭代周期,因此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通力协作,仅以团队分工为例,就需要标准、算法基带芯片、射频芯片、物理层软件、协议栈软件、测试,细分到各个具体的领域。上述人士表示,团队经验都是磨出来的,不是说公司招揽一批技术专家就能搞定5G技术,还必须得有相关团队的经验积累,这个团队必须是已经磨合得非常默契。
“做芯片代价太高,尤其做手机SoC有非常多的模块,除了射频、WiFi,还有拍照、、显示、指纹识别等多个功能模块,你怎么样把它打造成一个功耗低、成本有竞争力,然后又能跟业界去PK的产品,需要试错和不断迭代,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时间、金钱以及高端人才。”
从目前集成电路人才整体发展来看,高端人才的需求缺口依然巨大。
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等编制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2022 年-2022 年)》提到,按照当前产业发展态势及对应人均产业推算来看,到2022年前后全行业人才需求达到74.45万人左右,领军和高端人才尤为紧缺。
2022 年年底,学位会批准新增“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2022 年上半年,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深圳科技大学等高校相继成立集成电路学院,加大芯片人才培养力度。
“即使是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毕业的学生都会转金融或从事互联 。我觉得其实国内最近十几年,挣钱的机会太多了,做芯片很辛苦,但是来钱没那么容易。”国内一家芯片公司负责人曾对记者表示,做芯片等硬件太苦,收益不高,不少优秀学生毕业后选择去从事金融和互联 。
在业内看来,过去几年中国互联 的快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芯片等硬件行业有挤出效应,但随着中国在芯片设计、制造、封测等全流程上的重视程度增加,芯片行业将会在未来几年迎来历史性的机会。
以上就是与2022虎命太苦相关内容,是关于华为的分享。看完2022年是金虎命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米松果第一代的处理器已经曝光,就如热门回答里所说,性能呢不是很强悍,目前来说中低端的水平,GPU是maliT860mp4,性能还是不错的,只有做好了低端才能有实力尝试高端,有很多说这是小米的贴牌处理器,但是到底算不算贴牌吗?松果电子是联芯和小米的合资子公司,由小米控股,小米先后从英特尔和微软那里购买了1500项和300多项通讯之类的专利,松果呢肯定是在原来联芯的基础技术上再研发,小米从高通那挖来中国地区的总裁王翔,还有很多龙芯的技术人员,做出了更大的尝试,原来联芯都只是在做入门芯片,所以小米不是贴牌那么简单。松果电子成立两年,拿出这么好的一个成果,真的很值得大家支持
有部分人认为,小米是花一个亿把联芯的芯片,收购过来,更名为松果,但未经证实。其实不管从何种角度,小米能有自己的核心部件,又是往前进的方向迈开一大步;也是能够像华为大哥那样有自己的麒麟核心芯片,能够较大减少生产成本,凭借广大米粉的信任,而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这也是企业的永久发展之计。传言说小米要进军海外市场,类似于逗巴铁地(巴基斯坦)的国家,也已经有了巴米粉,不管何种情况,总之也是一件好事。总而言之:在我的眼中,中国的手机都是棒棒的!
2月20日周一上午,@小米公司 官方微博发预热海报,宣布小米松果手机芯片发布会将于2月28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小米松果芯片是继华为海思麒麟芯片之后的又一国产手机厂商自研芯,也是小米破局供应链的重要一步。那么小米为何要自研手机芯片呢?小米自研手机芯片是想摆脱自家手机被称为“耍猴”亦或是“期货”的尴尬境况,每当小米发布旗舰手机,初期往往需要抢购,手机供不应求的境况自小米手机1代一直持续到今天,而导致小米手机初期供不应求的问题所在有很大一方面是跟芯片缺货有关。2016年1月15日,小米科技创始人兼CEO雷军在小米内部年会上表示,小米2016年要聚焦核心业务,组建特种部队,突破核心元器件的关键技术;夯实基础,着眼未来,并正式宣布成立小米探索实验室,此次小米松果手机芯片应该是小米探索实验室的最新成果。芯片的把控能力对手机市场节奏尤为重要纵观2016年的手机市场,可以发现销量大幅增长的手机厂商比如华为/OPPO/vivo等都有着良好的供应链把控能力,在新品上市之后就能大规模铺货,其中华为是凭借自家麒麟系列芯片摆脱了芯片供应周期问题,华为高端机型Mate系列以及P系列的发售都赶在其他厂商的旗舰机上市之前,例如华为今年的P10旗舰机也是如此,华为P10即将在MWC 2017发布,铺货预计会在3月份,而采用骁龙835的手机大规模出货要等到4、5月份,同样将在MWC上发布的还有LG G6,但为了市场节奏转而选择骁龙821而不是最新的骁龙835。华为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第三的手机厂商,跟其麒麟系列的支持有很大关系。手机芯片作为核心零配置之一,非常考验厂商对于供应链的把控能力。而OPPO/vivo的主力机型采用的是另外一种战略:这两家手机厂商的主力机型退而求其次采用联发科Helio P10、骁龙625等中端芯片,也避免了芯片的缺货问题,所以手机上市初期就能大规模供应市场。小米手机一直以来多采用高通芯片,小米手机1大获成功便有高通骁龙双核高主频芯片的功劳,此后小米旗舰机几乎都采用高通骁龙系列高端芯片,唯一的例外是小米手机3有英伟达Tegra版本,不过英伟达芯片还要额外配基带所以在集成度上远远不及高通。小米手机发布之后前一两个月之内很难买到,而等到能够大规模出货时友商的同等配置的竞品也发布了,因为对于高通来说,不会特别偏袒某个手机厂商,当然三星是例外,一方面是由于三星是出货量第一的手机厂商,另一方面这两年高通的骁龙800系列旗舰芯片就是三星半导体代工的,因此当高通旗舰芯片初始量产时多数都供应给了三星Galaxy S系列旗舰机。小米松果手机芯片是小米破局供应链的尝试小米自研松果手机芯片,从网上传出的跑分来看首款芯定位中低端,采用8核A53架构,Geekbench 4单核得分762,多核得分3399。性能大致跟高通骁龙625处于同一级别。之前有消息表示,小米5C拥有一块5.5英寸的1080P屏幕,标配松果处理器,3GB RAM+64GB ROM。此外网上还传小米还在同步开发高端型号的芯片,采用ARM A73+A53CPU架构,Mali G71GPU,整体参数强悍,但基带方面暂未知晓具体细节,但CDMA制式的基带对小米来说应该难度不小。自研手机芯片需要庞大的手机销量作支撑,根据半导体行业的规律,一款芯片出货量越大平摊到每个芯片的研发成本越低,单芯片成本也越低。以现在小米的体量来看已经能够撑得起自家芯片研发的量级;但在最尖端的旗舰手机芯片上,小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以通过参考华为海思麒麟的发展历程来看待小米松果芯片的发展,而相较华为海思来说,小米松果目前的一大短板莫过于手机基带。总的来说,小米松果自研的首款芯片是小米进入半导体行业的敲门砖,同时也是小米破局供应链的尝试,首款芯片虽然不是高端型号但依然代表小米进入了自研芯片这个圈子内,期待未来采用自主松果手机芯片的小米旗舰机上市。
小米重组手机芯片团队,“二次造芯”的小米能否再次“澎湃”?
2017年2月28日,对小米来说是个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小米推出了自己的首款芯片-澎湃s1。在发布会上雷军激动地说:做芯片真的很难!小米想要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就必须要掌握核心技术,而芯片是手机 科技 的制高点。
可能是雷军从格力的广告词中获得了什么启发,总之,小米的造芯计划从2017年正式启航。
时隔四年时间,我们也只看到小米澎湃s1这一款手机芯片产品。
为什么四年来小米芯片裹足不前?其实从2017年的发布会我们已经初见端倪。
第一个原因,是研发芯片太费钱
发布会现场雷军就坦言,预计造芯片所需要的投入是10亿美元,而且需要长达十年研发周期。
小米并不是一家很赚钱的企业,长期以来小米都依靠性价比来取得市场,小米手机的利润不超过5%,开个专卖店还需要其他产品来分摊成本。
早在2019年4月份,小米就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小米芯片部门被分拆成两部分,新公司南京大鱼 科技 将专注于LOT芯片与解决方案的研发,原有的小米松果继续研发手机芯片。
小米拆分芯片部门,就是为了将企业重心转向LOT领域,当时雷军还宣布,未来五年会在AI和LOT领域投资100亿。而在2019年,小米的总利润也有115亿,说白了,就是把钱都花在别的地方了,芯片的事情就往后拖一拖。
第二个原因,是小米内部对造芯计划的意见并不统一
雷军在发布会当场这样说“我心里稍微平静一点,因为我做好了干十年时间的准备,但我们大部分人心里都是七上八下的,不知道冲出去是死是活”。
在2020年2月份,小米副总裁卢伟冰曾用“自研猪肉”的段子来讽刺华为,足以见出卢伟冰对自研芯片的态度。
最后一个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澎湃s1芯片的市场表现并不好,搭载这款芯片的小米5C性能一般、卡顿严重、待机时间短而且还烫手。毕竟是第一次做芯片,华为当年的k3v1也不怎么样,但华为坚持过来了。
2021年6月,时隔四年之久,小米又要重新启航了。根据多家媒体消息,小米正在与相关ip供应商进行授权谈判,并开始招募团队,准备重新回到手机芯片赛道。
重回手机芯片赛道,小米的底气在哪里?其中小米手中的筹码并不多,2021年华为发展遇到阻力,小米趁机吃下了不少原本属于华为的市场份额。据财报显示,小米集团今年第一季度营收768.8亿元,同比增长54.7%。
同时,这几年国内的半导体发展受到重视,资金、人才大量涌入,还有龙芯、华为、紫光已经培养成熟的人才在市场流动,这是小米的天赐良机。
出色的财务数据,加上市场上出现的契机,小米决定要把握住这次机会。
雷军说,小米想要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就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可现在的小米有什么核心技术呢?
2020年小米总营收为2459亿元,其中销售和推广支出为104亿元,研发费用93亿元,小米用于研发的费用还没有打广告用的多。创建十一年来,小米的年研发投入从来没超过100亿。
对比华为你能明显地看出两家企业的差距,2020年华为总营收为8914亿元,研发支出1418亿元。也就是说,华为一年的研发费用是小米的15倍。现在你明白小米为什么没有核心技术了吗?
对小米来说,现在是一个危机四伏的时刻
尽管手机销量大增,但拿下的都是中低端市场,根本不挣钱。本该属于华为的高端市场,基本都被苹果拿走。
在手机领域,雷军心心念念要将小米推上高端,这几年小米手机的价格不断上涨,但始终无法取得用户认可。为什么华为可以,小米却做不到,说来说去,还是因为没有核心技术。小米手机上用的是高通芯片、三星的屏幕、索尼的镜头、谷歌的系统,利润几乎都被这些企业拿走了,而且还要看他们的脸色。
卢伟冰曾用“自研猪肉”讽刺华为手机,为什么大家愿意支持华为?自研芯片真的那么重要吗?你听过管仲买鹿的故事吗?有些选择或许不是最好的,但,是你一定要选的。
小米吸引用户的只有一个性价比,而在意性价比的用户对小米这个品牌,就没有那么高的忠诚度了。一旦有更高性价比的产品出现,他们会马上转身离开。问你一个问题,买高通芯片的小米,性价比能超过自研芯片的华为吗?
蓝绿大厂已经出手了,realme、iqoo两大性价比品牌用户数量不断上升,小米可以依靠一时的性价比拿下市场份额,但想要保住市场份额,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如果小米用的是自研手机芯片,走向高端、保住市场,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在智能家居领域,小米已经重金投入,布局多年,但直到现在为止也没有看到胜利的曙光。智能家居、物联网的基础在于通讯,而5G技术牢牢掌握在华为手里,如今华为又搞出一个鸿蒙物联网系统,小米更没有胜出的把握了。
小米的出路在哪里?
小米是一个借助电商,依靠产品性价比崛起的黑马,不到十年成为世界500强中的一员。小米要赶快积累起自己的核心技术,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品牌价值。在未来的 科技 赛道上,我们希望能够见到小米的身影,就像雷军说的那样,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
推发布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