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爆发前的时间里,邓尼茨潜心研究一战经验,进一步从理论上完善了自己独创的“狼群战术”。二战伊始,邓尼茨便率领德国海军以“狼群战术”称霸大西洋,致使盟军商船遭受巨大损失,后勤补给线遭到严重破坏。邓尼茨也因为“狼群战术”的成功而成为希特勒最得力的干将之一。他的职务一路攀升,先后升为舰艇司令、海军司令,最后还被指定为元首的接班人。 然而,邓尼茨同样被眼前的胜利禁锢了头脑,醉心于自己的战术而忽视了再创新,导致德国海军的战术在多年的海战中如出一辙。而盟军则专门组织力量来研究对付“狼群战术”的有效战法,派出规模庞大的反潜飞机和潜艇,灵活采用 “狙击”、“围歼”、“诱杀”等手段来肢解“狼群”,尤其是运用最新型的雷达来搜索德国潜艇。而邓尼茨无视盟军侦察预警能力的提高,依然在大西洋上集结庞大的潜艇群,打算彻底切断盟军在大西洋上的运输线。尽管如此,但是到了3月末,一切都发生了改变。盟军达成决议,把从西经47°到不列颠群岛之间的北大西洋海域控制权全部交给英国,从3月30日开始,在大西洋中部海域的所有作战行动受英国的统一指挥。盟军不仅调派了几艘盼望已久的航空母舰和更多的远程作战飞机加强该海域的反潜力量,而且组建了强大的后援力量,及时提供有效的海上支援。 另外,盟军的密码专家破译了德军的密码,这使得盟军可以设计更加安全的航线。同时,通过监听德军潜艇的无线电通信,发现他们的士气非常低落——反攻的时机成熟了。更为有利的是,海面上的天气大为缓和,暴风雨少了很多,这使得驱逐舰利用雷达和DF侦查装置清扫海面更加高效。英国总指挥部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开辟了远离德军潜艇潜伏区域的安全航线,运送了大量物资。同时将反潜力量强大的船队作为诱饵派遣到U型潜艇的包围圈中——宰杀“狼群”的时刻终于到了。 英国的战术终于奏效,打破了“狼群”神话。在4月末,英国舰队保护一支有46条船组成的编号为ONS5的船队由东向西航行时遭遇了德国潜艇。4月28日,一艘德国潜艇发现了船队,但是立即就被前来增援的美国海军的一架卡特里娜轰炸机驱逐到了冰岛南部。舰队奋力抵抗U型潜艇攻击,它们亟须支援。在那时,情报不是很精确,所以制定航线时需要一定的猜测技巧。同时,德国海军的情报部门破译了盟军船队的通信密码,因此至少有40艘U型潜艇集结在ONS5船队的前方海域。从4月29日到5月1日,一直有盟军飞机断断续续从冰岛和纽芬兰起飞支援船队。纽芬兰的战机向最西边的德军潜艇发动了攻击,并击沉了一艘。英国皇家海军第2后援舰队的4艘驱逐舰也加入了5月2日和3日的战斗,一直到补给燃料时才离去。 尽管船队航线设计的比较成功,尽管远程战斗机飞行员在不利天气下作战相当英勇,但还是没能挡住U型潜艇在5月4日再次对ONS5船队发动攻击。由于护航舰数量少了许多,防御力量严重不足,导致6艘商船在晚上被击沉。到了5日,德国潜艇利用恶劣的天气作掩护又击沉了另外4艘,而盟军派出支援的战斗机却没有发现船队。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只剩下了7艘护航舰,船队已经不可避免的陷入了15艘德军潜艇的包围之中。 但是很幸运,在6日凌晨,这7艘战舰盼望到了英国皇家海军第1护航舰队及时增援。同时海上起了大雾,这对皇家海军驱逐舰上的10cm雷达来说,正是发挥作用的大好机会。当U型潜艇四下摸索而找不到目标时,护航战舰则一个一个搜寻德国潜艇并击沉他们。到了日出的时候,护航舰队一共击沉了5艘潜艇。另外有两艘潜艇在搜寻船队时相撞而沉没。经过一夜的混战,德军损失了7艘潜艇,邓尼兹不得不放弃进攻。 现在盟军完全放弃了躲避战略,整个5月份,盟军战舰一直在主动搜寻攻击德国潜艇,许多U型潜艇遭到“屠杀”。比斯开湾是U型潜艇转移时的必经之地,在这里,50架盟军空军战机对潜艇发动了猛烈攻击,取得了巨大胜利。仅5月份,盟军就击沉了41艘U型潜艇,同时只损失了7艘商船。5月24日,邓尼兹将军被迫承认了失败,召回了“狼群”。不管怀着何种目的,北大西洋战役已经结束了。1943年,商船损失直线下降,而新船建造迅速飙升,这一年新增船舶运量达到了1400万吨。 在1943年的整个夏天,U型潜艇试图继续在从加勒比海到北非的北大西洋南部海域发动攻势,并在燃油补给艇的支援下,扩大作战范围。但是德国潜艇使用的英格玛密码已被破解,它们的行踪完全暴露在盟军面前,完全成了美国海军由航空母舰组成的反潜舰队的猎物。9月份,德国海军在U型潜艇上安装了重型防空武器和新研制的声音制导鱼雷,准备再次发动大西洋攻势,但最终都失败了 到了1943年底,U型潜艇在大西洋上已经很难运用“狼群”战术了。它们只能独立作战,而且不能对外发送无线电信号以免暴露自己,这使它们成为了正真意义上的潜艇。虽然在二战末期的最后18个月中,德国潜艇一直在海上巡游,但它们再也不能对盟军构成威胁了。 邓尼茨赖以成名的“狼群”终于遭到毁灭性打击———他的王牌潜艇在一个月内被击沉30 多艘。“狼群战术”宣告失败。
复仇级战列舰是英国海军建造的一种战列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德两国海军围绕建造无畏舰展开海军军备竞赛。英国海军为回应德国建造巴伐利亚级战列舰,1913年预算批准建造复仇级战列舰(舰名首字母均为R,也称R级,实际建成5艘,两艘舰的建造计划被取消后,其预算被变更用于建造声望级战列巡洋舰。
复仇级战列舰同级舰5艘:复仇号、决心号、拉米利斯号、君权号、皇家橡树号。
复仇级是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的改进型,基本布局与武备与伊丽莎白女王级基本相同,舰体长度缩短,防护略有改进,采用单烟囱,这是外观上与伊丽莎白女王级最明显的区别。
出于对战时石油供应的担忧,动力系统在设计阶段放弃燃油型锅炉改回燃煤型锅炉,遭到1914年重新担任海务大臣的约翰·阿巴斯诺特·费舍尔强烈反对,虽然重新修改,但锅炉舱空间设计狭窄,主机功率下降,致使航速相对伊丽莎白女王级减低。复仇级战列舰整体性能不如伊丽莎白女王级。拉米利斯号在建造过程中舰体两舷首次安装了附加防鱼雷凸出隔舱。
复仇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相继服役,复仇号、皇家橡树号参加了日德兰海战。由于航速的限制以及经费的限制,复仇级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只进行了小规模的改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复仇级战列舰多用于执行辅助性任务。
1939年10月皇家橡树号在斯卡帕湾锚地被潜入的德国U47号潜艇击沉。1942年复仇级编入英国海军东方舰队抵御日本海军在印度洋的发动的攻势。拉米利斯号在马达加斯加岛遭日本微型潜艇攻击而搁浅,后被修复。
1944年由于战争局势缓和复仇级转为预备役。君权号1944年租借给苏联,1949年归还英国。战争结束后复仇级战列舰于1948年-1949年相继退役解体。
各舰概况
复仇号
开工日期:1913年12月22日,下水日期:1915年5月29日,完工日期:1916年3月。建造船厂:维克斯船厂。1918年11月5日与坎帕尼亚水上飞机母舰相撞。1944年退出现役,1948年9月出售解体。
决心号
开工日期:1913年12月29日,下水日期:1915年1月14日,完工日期:1916年12月。建造船厂:帕尔莫船厂。1944年退出现役,1948年5月出售解体。
拉米利斯号
开工日期:1913年11月12日,下水日期:1916年9月12日,完工日期:1917年9月,建造船厂:彼得莫·坎贝尔·莱德船厂。1944年退出现役,1948年3月20日出售解体。
君权号
开工日期:1914年1月15日,下水日期:1915年4月29日,完工日期:1916年5月。建造船厂:朴次茅斯船厂。1944年退出现役,1944年5月30日租借给苏联海军,改名“阿尔汗格尔斯克”号,1949年2月9日归还英国。1949年4月5日出售解体。
皇家橡树号
开工日期:1914年1月15日,下水日期:1914年11月17日,完工日期:1916年5月。建造船厂:达文波特船厂。1939年10月14日在斯卡帕湾锚地被德国潜艇U47号发射的3枚鱼雷击沉,833人阵亡。
性能数据
正常排水量:28150吨,满载排水量:31500吨(改装後满载排水量:33500吨);尺寸:长190.3米,宽27米(改装後31.2米),吃水9.2米。
动力:18台锅炉,4台蒸气轮机,主机功率40000马力,航速:21.5节;续航力:7500海里/12.5节,2400海里/21节。
武备:8门双联装275毫米/42倍口径主炮;14门150毫米/45倍口径副炮;2门76毫米炮;水下533毫米鱼雷发射管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加装40毫米和20毫米高射炮。
装甲:侧舷装甲带325毫米;主甲板75~25毫米;炮塔325毫米,(顶部)112.5毫米,炮座250毫米;司令塔275。舰员:940人。
U-47号潜艇隶属于德意志第三帝国潜艇第七潜艇部队,在二战中创造过辉煌战绩。U-47先后被赋予给好几个潜艇命名,最为著名的则是命名给一艘VIIB型潜艇的时期,现U-47多指由普里恩指挥的时期。
“U-47”号潜艇于1941年3月6日向潜艇司令部报告情况后,即准备攻击,但被英护航舰艇发现并遭到追击。随后,它失去了与护航运输队的接触。3月7日揭晓前,“U-47”号潜艇再次发现护航运输队,于是以全速接近,企图截击。7日14时左右,“U-47”攻击了已遭“U-99”号潜艇攻击并受伤的“捷列维金”号油船;18时,该油船沉没。7日夜,“U-47”号潜艇在进行攻击时,突然被担任护航的英国“狼”号驱逐舰发现,随后遭到一连串的深水炸弹攻击,并被击沉。于是,这艘当年曾单艇突破英国斯卡帕湾,并击沉“皇家橡树”号战列舰的“U-47”号潜艇便从大西洋上消失,而这位名噪一时的、曾被德国海军誉为3个“王牌艇长”之一的普里恩海军上尉也从此销声匿迹了。
海狼之首高特·普里恩,是德军最优秀的指挥官之一,战绩显赫,共击沉船只31艘共计193.808吨,击伤船只8艘共63.282吨。他长途奔袭英国著名的海军基地斯卡帕湾击沉英国战舰“皇家橡树号”的战斗经历成为二战史中最精彩的海战片段,他本人也成为世界最知名的一线海战指挥官。邱吉尔曾经记录这位舰艇指挥官的高超技艺。1941年2月20日,普里恩开始他和U47潜艇的第十次巡逻。关于U47潜艇的失踪的原因在海军历史学家中存在着分歧。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关于U47潜艇如何沉没的任何官方记录,所有的情形都是假设的,最有可能的是受到狼獾号驱逐舰和真理号驱逐舰攻击时,被狼獾号驱逐舰投放的深水炸弹击沉。但U47潜艇沉没的各种可能性都是存在的。包括被盟军的水雷炸沉,潜艇本身发生机械故障,被自已发射的鱼雷击中,或者被后来实施攻击的护卫舰山茶花号和杨梅号击沉。为了不影响士气,海军总司令部一直没有向公众公告普里恩阵亡的消息。直到5月23日丘吉尔在下院宣布此事后,德国才被迫承认此事。
U47—普里恩上尉 导演: Harald Reinl编剧: J·约阿希姆·巴什 / Udo Wolter主演: Dieter Eppler / Dieter Borsche / Joachim Fuchsberger类型: 剧情 / 传记 / 战争语言: 德语上映日期: 1958片长: 90分钟
对于胡德号的战沉,英国海军进行了大量细致的调查研究,因为胡德号是日德兰海战经验教训的直接产物,它的开工日期推迟3个月就是为了通过改进设计避免重蹈日德兰海战中英国三艘战列巡洋舰被瞬间击沉的厄运。胡德号的装甲厚度和覆盖范围大大增加,舰体结构得到加强,防火设施更加完善,加上设计独特而可靠的防鱼雷夹层,使其综合防护能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建造的主力舰中属于最佳之列。
在德国公海舰队覆灭、英国皇家海军再次独步天下的20世纪20年代,胡德号在世人眼中是大洋上舰身最长,排水量最大,火力最强,速度最快,防护最好的主力舰。
但就是这样一艘似乎是无可匹敌的战舰,在服役21年后的一场海战中竟然被老对手的一艘新锐战列舰瞬间击沉,而且覆灭之快,人员损失之惨重,与昔日日德兰海战中的先辈何其相似。胡德号的损失,尤其是失去它的过程,对皇家海军乃至整个英国都是一次巨大的震动。
这次震动是7个月前德国U47潜艇在斯卡帕基地击沉“皇家橡树”号和半年后“威尔士亲王”号与“反击”号被日机击沉都无法比拟的。英国人在事后也急于想弄清楚他们心中皇家海军不可战胜的偶像是如何在几分钟内毁灭的。
在严密的调查工作中,接受询问的目击者有近200人,有胡德号上仅有的3名幸存者,有沉没时与其并肩战斗的威尔士亲王号以及担任侦查任务的诺福克和萨福克号重巡洋舰上的英国官兵,甚至还有俾斯麦号上幸存下来的德国战俘。
但是由于胡德号是在一场令人窒息的快速接战中被击沉,沉没的速度快的令人难以置信,致使调查工作最终也未能就它被击沉的原因作出可信的结论。这也使得这艘和1418名官兵一起长眠在3000米海底的战舰至今仍吸引了众多学者和爱好者的目光,这也算是“胡德神话”的另一种延续吧。
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胡德号的爆炸首先发生在舰艉紧邻102毫米(4英寸)副炮发射药舱的后机舱,爆炸产生的破片轻易的穿透了后机舱和副炮发射药舱之间单薄的装甲,而后者存放着18.5吨的102毫米炮弹发射药随之被引爆,随后爆炸的影响迅速波及紧邻该舱室的“X”、“Y”炮塔发射药舱,引爆了两个舱室内的381毫米主炮共94吨发射药,其结果显然是毁灭性的。
但是人们迄今也无法断定“俾斯麦”号上打来的这枚380毫米炮弹是从哪里击穿胡德号的装甲并引爆了重重装甲保护下的弹药库的。但就是这一枚致命的炮弹,轻而易举的葬送了皇家海军的骄傲与象征。也许真像已经随着“胡德”号沉入到永不见天日的深海中了。
事实上,在英国1918年以前建造的主力舰中,唯一一艘没有在防护方面得到重大改进的就是胡德号。对此皇家海军的很多军官都对开战后胡德号的生存能力表示了担忧。1941年4月,还在胡德号上坐镇指挥的惠特沃斯中将在谈到德国海军新服役的俾斯麦号战列舰时曾说:“如果与俾斯麦号相遇,我舰应以舰艏向敌,这样可以尽量减小受弹面积。”而他的继任者霍兰中将后来采用的战术与惠特沃斯不谋而合。
他期望在开展伊始就以高速直取敌舰,在近距离上转向并发挥全部主炮的威力,这样可以减小在远距离上遭受“俾斯麦”号380毫米炮弹垂直击中胡德号水平甲板的概率,在近距离上也可以指望胡德号相对厚实的侧舷装甲能抗住打击,而此时即使有炮弹击中水平装甲也会因角度太小而无法洞穿甲板。但霍兰中将的设想在他向敌人冲刺的终点被“俾斯麦”号的致命一击摧毁了。
另一点要指出的是,胡德号在沉没前,向俾斯麦号发射了5次前主炮齐射,共计发射了20枚381毫米炮弹,但是全部失的。而欧根亲王号的齐射和俾斯麦号的第五次齐射,击中并摧毁了胡德号。
俾斯麦号不仅击沉了胡德号,并且还重创了威尔士亲王号,但这仅仅消耗了俾斯麦号55发380毫米炮弹。这也足以说明德国舰炮和火控系统的效率了。
俾斯麦号在其最后的一战中,虽然很不走运,开战仅仅10分钟就被罗德尼号战列舰敲掉了“A”炮塔,但其精良的抗沉设计和防火结构使它在经受了719发406毫米和356毫米以及其他各种口径炮弹和至少7枚鱼雷的打击后仍然没有立即沉没。最终还是舰员打开了通海伐后两小时才沉入大海。
不论人们怎样为胡德号受到的那致命的一击开脱,它毕竟是和一个比自己年轻20岁的对手作战。时间已经使双方在战斗力和生存力上出现了无可挽回的差距。
当1941年5月21日皇家海军本土舰队司令托维上将命令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结伴作为先头部队截击俾斯麦号的时候,舰队司令部里的一位军官不仅感慨的发问:“那不是一位老太太和一个小男孩吗?”此话似乎注定了这场会战的结局。
许多人相信胡德号的沉没标志着战列巡洋舰这一舰种的最后的没落。不可否认,即使是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德、日海军所使用的所谓战列巡洋舰相比,胡德号也最完美的体现了战列巡洋舰的设计理念。
故可以恰如其分的称其为最后的战巡。它的航速超过30节,而火力则可以与任何一艘战列舰对抗,其装甲防护已经远远超过其他级别的战列巡洋舰而达到或接近了战列舰的标准,它在历次直行任务中都是作为绝对主力舰参战的。将胡德号的几个重要指标与英德几种主力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对比,它仍旧显出强者风范。
仅与它同时代的军舰相比,其火力和总体防护能力与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相当,但航速要高6节以上;其速度与声望级战列巡洋舰相当,但声望级只有6门381毫米主炮且防护性能只及胡德号的一半
。这说明胡德号已经达到了当时设计人员的愿望。人们只注意到它是被一艘强大的战列舰击沉的,因此将原因一味的归于它是一艘战列巡洋舰。其实随着飞机与潜艇的出现,巨舰大炮的没落已经不可避免。
胡德号生于日德兰未尽的硝烟中,陨殁于与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列舰的会战中,它和它的水兵一直都在期待着进行一场属于它自己时代的战斗。这场战斗无论来得早晚,无论结局如何,都是胡德号的光荣所在!
愿长眠于海底的1418名反法西斯英雄安眠。愿胡德号安眠。
U型潜艇的神话因为德语中潜艇一词以字母U开头,所以习惯上人们将纳粹潜艇称为U型艇。U47 潜艇艇长根舍·普林少校U-47号共进行了十次巡逻、共在海上航行238日。它共击沉了33艘商船(共164,953 吨)、令8艘受损。第一次巡逻 U-47在1938年12月17日(下水当天) 编往第七舰队。在1939年9月战争爆发前,它已被派出海、预备一旦战争爆发时,可以立即与敌方船只交火。它在1939年8月19日开始进行第一次巡逻(战争爆发前两星期)。巡逻期间, U-47 环航了英伦诸岛和进入比斯开湾. 它比斯开湾击沉了三艘商船(SS Bosnia 、 Rio Carlo 和 SS Gartavon)。第二次巡逻及击沉皇家橡树号 上图:U-47进入斯卡帕湾的路径 1939年10月8日, U-47开始第二次巡逻。在1939年10月14日(离港后6天), U-47成功渗入英国皇家海军在斯卡帕湾的基地。。 舰长Günther Prien随后被称为“斯卡帕湾之牛”(德语:Der Stier von Scapa Flow,英语:"The Bull of Scapa Flow"),一喷气的牛后来被画在U-47的控制塔上;这更成为整个第七舰队的标志’。两名船员和舰长获骑士鉄十字勋章,其余船员则获鉄十字勋章 。第三次巡逻 U-47的船员在柏林庆祝击沈皇家橡树号后,于1939年11月16日出海。。第四次巡逻 1940年3月11日, U-47 离开威廉港,开始第四次巡逻。在海上19天期间, U-47 在北海搜寻同盟国商船队。但它只成功在1940年3月25日向Britta 发射鱼雷。在击沉该船后, U-47 在3月29日返回威廉港。第五次巡逻 U-47在第五次巡逻并未击沉任何船只。它在1940年4月3日离开威廉港,再次开往北海。在巡逻期间,它并未击沉同盟国船只。在4月19日 U-47向英国海军战舰 HMS Warspite 发射鱼雷,但并未击中战舰。随后,该数艘英国海军驱逐舰向U-47发射深水炸弹,但U-47再次成功逃离。第六次巡逻 U-47的第六次巡逻较为成功。在1940年6月3日离开基尔港后, U-47 前往爱尔兰南岸。首只被击沉的是英国船Balmoralwood。在一个月内 , U-47击沉多七艘船( San Fernando 、 Cathrine 、 Lenda 、 Leticia 、 Empire Toucan 、Georgios Kyriakides 和 SS Arandora Star)。在海上航行34天后,U-47在7月6日返回基尔第七次巡逻 U-47的第七次巡逻在冰岛以南的北大西洋进行。在巡逻30天期间, U-47共击沉6艘船和令1艘受损。1940年9月2日, U-47取得在第七次巡逻的第一次胜利,令比利时客轮Ville de Mons 沉没。接着它在9月4日击沉了英国商船 Titan。9月7日,它击沉了三艘船,分别是 Gro、 José de Larrinaga和 Neptunian。9月9日, U-47 击沉希腊商船 Possidon,及在21日令英国商船Elmbank受损。在取得这些战果后,U-47 在9月25日进入法国洛里昂港(法国战役中,一个德国在法国北部取得的港口)。第九次巡逻 11月3日, U-47 开始第九次巡逻,在北大西洋搜寻同盟国商船队。在巡逻30天期间, U-47共击沉1艘船和令3艘受损。第九次巡逻期间,U-47 令Gonçalo Velho、 the Conch 和Dunsley受损;和击沉 Ville d´Arlon。U-47在12月6日最后一次进入法国洛里昂港。失踨 U-47 在1941年3月7日失踨,相信在西爱尔兰海堿被英国海军驱逐舰狼人号(英语:HMS Wolverine)击沉,在潜艇被狼人号和HMS Verity攻击时候被击沉。在U-47服役期间,它击沉了30艘商船、1艘战舰,和令8艘商船、1艘战舰受损。日期 1939年9月5日 SS Bosnia 英国 2,407 45°29′N 09°45′W / 45.483°N 9.75°W / 45.483; -9.75 (Bosnia (ship)) 1939年9月6日 SS Rio Claro 英国 4,086 46°30′N 12°00′W / 46.5°N 12°W / 46.5; -12 (Rio Claro (ship)) 1939年9月7日 SS Gartavon 英国 1,777 47°04′N 11°32′W / 47.067°N 11.533°W / 47.067; -11.533 (Gartavon (ship)) 1939年9月14日 皇家橡树号 英国 29,150 58°55′N 02°59′W / 58.917°N 2.983°W / 58.917; -2.983 (Royal Oak (ship)) 1939年12月5日 SS Novasota 英国 8,795 50°43′N 10°16′W / 50.717°N 10.267°W / 50.717; -10.267 (Novasota (ship)) 1939年12月6日 MV Britta 挪威 6,214 49°19′N 05°35′W / 49.317°N 5.583°W / 49.317; -5.583 (Britta (ship)) 1939年12月7日 MV Tajandoen 荷兰 8,159 49°09′N 04°51′W / 49.15°N 4.85°W / 49.15; -4.85 (Tajandoen (ship)) 1940年3月25日 SS Britta 丹麦 1,146 60°00′N 04°19′W / 60°N 4.317°W / 60; -4.317 (Britta (ship)) 1940年6月14日 SS Balmoralwood 英国 5,834 50°19′N 10°28′W / 50.317°N 10.467°W / 50.317; -10.467 (Balmoralwood (ship)) 1940年6月21日 SS San Fernando 英国 13,056 50°20′N 10°24′W / 50.333°N 10.4°W / 50.333; -10.4 (San Fernando (ship)) 1940年6月24日 SS Cathrine 巴拿马 1,885 50°08′N 14°00′W / 50.133°N 14°W / 50.133; -14 (Cathrine (ship)) 1940年6月27日 SS Lenda 挪威 4,005 50°12′N 13°18′W / 50.2°N 13.3°W / 50.2; -13.3 (Lenda (ship)) 1940年6月27日 SS Leticia 荷兰 2,580 50°11′N 13°15′W / 50.183°N 13.25°W / 50.183; -13.25 (Leticia (ship)) 1940年6月29日 SS Empire Toucan 英国 4,421 49°20′N 13°52′W / 49.333°N 13.867°W / 49.333; -13.867 (Empire Toucan (ship)) 1940年6月30日 SS Georgios Kyriakides 希腊 4,201 50°25′N 14°33′W / 50.417°N 14.55°W / 50.417; -14.55 (Georgios Kyriakides (ship)) 1940年7月2日 SS Arandora Star 英国 15,501 55°20′N 10°33′W / 55.333°N 10.55°W / 55.333; -10.55 (Arandora Star (ship)) 1940年9月2日 SS Ville de Mons 比利时 7,463 58°20′N 12°00′W / 58.333°N 12°W / 58.333; -12 (Ville de Mons (ship)) 1940年9月4日 SS Titan 英国 9,035 58°14′N 15°50′W / 58.233°N 15.833°W / 58.233; -15.833 (Titan (ship)) 1940年9月7日 SS Neptunian 英国 5,155 58°27′N 17°17′W / 58.45°N 17.283°W / 58.45; -17.283 (Neptunian (ship)) 1940年9月7日 SS José de Larrinaga 英国 5,303 58°30′N 16°10′W / 58.5°N 16.167°W / 58.5; -16.167 (José de Larrinaga (ship)) 1940年9月7日 SS Gro 挪威 4,211 58°30′N 16°10′W / 58.5°N 16.167°W / 58.5; -16.167 (Gro (ship)) 1940年9月9日 SS Possidon 希腊 3,840 56°43′N 09°16′W / 56.717°N 9.267°W / 56.717; -9.267 (Possidon (ship)) 1940年9月21日 SS Elmbank 英国 5,156 55°20′N 22°30′W / 55.333°N 22.5°W / 55.333; -22.5 (Elmbank (ship)) 1940年10月19日 SM Uganda 英国 4,966 56°35′N 17°15′W / 56.583°N 17.25°W / 56.583; -17.25 (Uganda (ship)) 1940年10月19日 MV Shirak 比利时 6,023 57°00′N 16°53′W / 57°N 16.883°W / 57; -16.883 (Shirak (ship))受损 1940年10月19日 SS Wandby 英国 4,947 56°45′N 17°07′W / 56.75°N 17.117°W / 56.75; -17.117 (Wandby (ship)) 1940年10月20日 SS La Estancia 英国 5,185 57°N 17°W / 57°N 17°W / 57; -17 (La Estancia (ship)) 1940年10月20日 SS Whitford Point 英国 5,026 56°38′N 16°00′W / 56.633°N 16°W / 56.633; -16 (Whitford Point (ship)) 1940年10月20日 MV Athelmonarch 英国 8,995 56°45′N 15°58′W / 56.75°N 15.967°W / 56.75; -15.967 (Athelmonarch (ship))受损 1940年11月8日 MV Gonçalo Velho 葡萄牙 8,995 52°30′N 17°30′W / 52.5°N 17.5°W / 52.5; -17.5 (Gonçalo Velho (ship))受损 1939年12月2日 SS Ville d’Arlon 比利时 7,555 55°00′N 18°30′W / 55°N 18.5°W / 55; -18.5 (Ville d’Arlon (ship)) 1939年12月2日 MV Conch 英国 8,376 55°40′N 19°00′W / 55.667°N 19°W / 55.667; -19 (Conch (ship))受损 1939年12月2日 MV Dunsley 英国 8,376 54°41′N 18°41′W / 54.683°N 18.683°W / 54.683; -18.683 (Dunsley (ship))受损 1939年2月6日 SS Kasongo 比利时 5,254 55°50′N 14°20′W / 55.833°N 14.333°W / 55.833; -14.333 (Kasongo (ship)) 1941年2月26日 MV Diala 英国 8,106 55°50′N 14°00′W / 55.833°N 14°W / 55.833; -14 (Diala (ship))受损 1941年2月26日 MV Rydboholm 瑞典 3,197 55°32′N 14°24′W / 55.533°N 14.4°W / 55.533; -14.4 (Rydboholm (ship)) 1941年2月26日 MV Borgland 挪威 3,636 55°45′N 14°29′W / 55.75°N 14.483°W / 55.75; -14.483 (Borgland (ship)) 1941年2月28日 SS Holmlea 英国 4,233 54°24′N 17°25′W / 54.4°N 17.417°W / 54.4; -17.417 (Holmlea (ship)) 1941年3月7日 MV Terje Viken 英国 20,638 60°00′N 12°50′W / 60°N 12.833°W / 60; -12.833 (Terje Viken (ship))受损
二战爆发初期,英国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行动计划,立刻对德国实行了海上封锁,对此德国恢复了“海盗战”,使用了U式潜艇。因此,1939年末开始的海上战争似乎是1914—1918年战争的继续。
1939年9月3日,海军上将邓尼茨的现代U式潜艇击沉了英国从利物浦开往纽约的“雅典娜”号客轮,船上载有1300名乘客,其中112人包括28名美国人被淹死——这是1914年德国击沉“卢西坦尼亚”号船悲剧的重演。9月17日,皇家海军“勇气”号航空母舰被击沉。10月14日,U47潜艇在传奇人物、海军上校普里恩的指挥下入侵英国斯卡帕湾海军基地,击沉“皇家橡树”号航空母舰。
德国在大西洋部署了100多艘U式潜艇,几个月内,便击沉123只船,总载重量相当于380万吨。在进攻中,U艇艇长们使用了所谓的“狼群”方案:如果一艘U式潜艇发现载有美国提供的物资、开往英国海岸的美国护卫舰后,便跟踪数日,同时传出消息,等待“狼群”的到来。当其他潜艇到来后,便发动进攻。这种进攻在夜间进行,潜水艇可以潜到水下以最快的速度最准确地发射鱼雷。这种攻击最成功的例子是1943年3月中旬,23只U式潜艇进攻了美国护卫舰“HX229”。但是,在战争开始几年后,由于雷达和深海探测器(回声测深器、声呐、水下测音器)的广泛使用,使同盟国能够将许多U式潜艇击沉。邓尼茨越来越感到数千水兵在海底窒息而死,他是负有责任的,于是1943年5月24日,他向元首请求暂停对大西洋护卫舰的进攻。他的另一个提议是派一艘潜艇驶到哈得逊河,将意大利第十反潜潜水快艇突击队运送到那里登陆,对纽约发动进攻,但这一计划根本没有实现。
这里可以提一下意大利在大西洋的潜水艇。这些潜水艇从意大利占领的波尔多附近的贝坦森驶出。“巴尔巴里格”、“卡佩利尼”和“马拉斯皮纳”号潜水艇在格罗西、托达欧和莱奥尼的指挥下,因抢救了那些被他们击沉的幸存者,而获得称赞。如果可以用“好”和“坏”来评价潜水艇,那么毫无疑问,贝坦森的意大利人应当属于“好”的一类。从1943年5月至1945年5月9日(德国投降日),德国仅在对英国和美国海岸的行动中便损失了151艘潜水艇。后来的总数十分巨大:战争结束时,德国共有630艘潜水艇被击沉,215艘失踪。在3.9万名潜水艇水兵中,只有6000人幸存下来。最后,三个轴心国共有1038艘潜水艇沉入海底,同盟国共有263艘。
在进行U式潜艇“海盗战”的同时,德国盟军在大西洋制造了另外一种“海盗”船。这些装满武器的船只伪装成无伤害的商船,悬挂着中立国的国旗,船员们穿着假军装欺骗敌方观察者。实际上,这些船只装满了大炮、水雷、鱼雷,甚至还有机动鱼雷藏在船舱中。例如“企鹅”号和“大西洋”号可以伪装成商船、客船或油轮。这些船共击沉50艘敌船。许多其他属于交战国的商船并不如此复杂,它们要冒着风险在交战海域航行。德国海军的另一个特点是“袖珍式战舰”,这些舰只速度快,极易操纵。其中最著名的是“德国”号和“格拉夫·施佩上将”号。施佩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雄。1918年12月8日,他乘船逃往马尔纳维斯,而没有向英国人投降。“格拉夫·施佩上将”号只有短暂的战斗生涯。1939年12月17日,该舰被英国舰队包围后,因没有弹药,舰长将舰遗弃在蒙得维的亚湾。“谢尔号”同幸存下来的“德国”号,现重新命名为“吕乘欧”号舰一同下海。也是在大西洋,巡洋舰“沙恩赫斯特”和“格奈瑟瑙”号(以击败拿破仑取得胜利的将军命名)在一系列海战中击沉22艘同盟国船只。也许最具有戏剧性、最引人注目的插曲是对“俾斯麦”号战列舰的追击。“俾斯麦”号在重型巡洋舰“奥伊根王子”号的护卫下,一直对大西洋构成威胁。“俾斯麦”号自1939年8月24日起投入使用,长813英尺,有104门炮、240名水手。包括16岁至19岁的实习生。这艘舰载有6架侦察机,每小时可航行29海里。惟一能与“俾斯麦”号较量的舰只是英国战船皇家海军“乔治国王五世”号。该船长744英尺,载74门大炮、4架飞机,最快时速为27海里。1941年5月8日,“俾斯麦”号在恩斯特·林德曼上校率领下,再次由巡洋舰“奥伊根王子”号和其他小船护卫,离开波兰格迪尼亚。这支舰队驶向大西洋。一支强大的英国舰队(皇家海军战舰“乔治国王五世”和“威尔士王子”号、航空母舰“胜利者”号,4艘巡洋舰,17只小船)离开斯卡帕湾,要追击并击沉“俾斯麦”号。双方首次于5月24日在格陵兰岛外相遇,结果英国一艘巡洋舰被击沉。“俾斯麦”号全速前进,企图甩掉追击,但“胜利”号上的鱼雷轰炸机一架接一架向它突击,不给它以喘息的机会。“俾斯麦”号严重受伤,速度减慢,很快,所有追击舰只蜂拥而上。1941年5月27日,在一片大海中,这艘著名的德国战舰沉入水中。
大西洋战结束时,共有1700艘船被击沉,包括各国商船和战舰。在地中海这个棋盘上,战争第一阶段主要由意大利与英国进行海战。德国对此不屑一顾,因为德国正在组织海狮行动。另一方面,意大利在地中海的海军首屈一指。意大利舰队在法西斯主义支持下不断壮大,有两个主要基地:在北部半岛的拉斯佩齐亚,在南部的塔兰托。英国在亚历山大(埃及)、直布罗陀和马耳他有海军基地。即使外行在观看地中海地图时也会发现,如果意大利要取胜,应首先根除位于地中海中部、距意大利海岸仅60英里的马耳他存在的隐患:因为它对意大利半岛是个永久性威胁。但无论如何,征服马耳他群岛在意大利作战计划中却没有经过同意——因为英国海军部已将马耳他建成装备齐全的堡垒,有雷达设施支持的对意大利发动空中进攻的中心,还有为在北非作战部队提供援救物资的仓库。意大利在北非的悲剧性命运很快便证明这一疏忽是错误的。
1940年7月9日,在卡拉布里亚海岸斯蒂洛角,两国舰队首次交锋,结果意大利失败:一艘巡洋舰和一只战船搁浅。但一次更糟糕的失败在等待着墨索里尼,11月11日,英国飞机从皇家海军“光辉”号航空母舰起飞,向停泊在塔兰托的6艘意大利战舰发动进攻,击沉“卡武尔”号,严重毁坏“利托里奥”和“杜伊利奥”战舰及两艘巡洋舰。11月27日,在特乌拉达角,意大利又一次遭到失败。最后,1941年3月27日,在马塔潘角海战中,英国皇家海军损失3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应当注意的是,由于缺少航空母舰、
雷达,尤其是缺少燃料,意大利海军舰队受到严重限制,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意大利没有向地中海英国海军基地发动大规模进攻,而只派出舰队保护那些为北非意大利——德国军队运送物资、不断遭到英国皇家海军攻击的商船。当然,意大利第十海军反潜潜水快艇突击队也给英国那些没有得到飞机保护的战船和巡洋舰以严重打击。战绩有:泰索·泰塞将军对瓦蒂塔(马耳他主要港口)的进攻,泰塞在进攻中死亡;路易吉·杜兰德·德·拉·佩尼将军对英国在埃及亚历山大海军基地的进攻,英国皇家海军战舰“英勇”号和“伊丽莎白王后”号被击沉;比里德利和弗拉奥将军分别对苏达和海法的进攻。由意大利王子朱尼奥·贝莱瑞奥·博尔杰塞指挥的“希里”号潜水艇一直在行动中,将陆战队运往攻击地,进攻后将他们接回,送到安全地带。战争结束后,伦敦海军博物馆专设了一个展厅展示第十舰队战绩。
当然还有最著名的太平洋战争。日本的山本五十六大将率领日本海军于1942年12月7日奇袭珍珠港,仓促应战的美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推发布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