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跳出事情本身之外。
新闻报道切忌就事论事。
因为就事论事,大家看到的都是同样事实,写出的报道就像一个模子制出来的,大同小异,很难有新意。
苏轼有两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二、挖掘事情背后的原因。
有的事情从表面上观察,与别的事情并无两样,例如火灾事件,大都经过起火、报警、救火等过程,火灾报道一般也按此步骤来写。
受众接触这种报道多了之后,形成一种固有的认知模式,心理上自然缺乏新鲜感。
其实,火灾事件的经过虽然大体相同,但其引发原因却往往有所不同。
如果从火灾原因入手作调查研究,岂不是能写出新意来? 三、换个角度看问题。
人们观察事物时,受其生活经历的影响,往往有特定的思维角度,从而决定了他对事物所作的分析与看法。
记者在报道新闻事件时,往往因习惯而选取某一角度,并因此形成特定的报道方式。
这种报道方式反映了事情的基本性质,对受众认识事物是很有帮助的。
四、从事情变动中找新意。
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原理,事物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当其处于静止状态时,相对稳定,从外观上看不出来什么变化。
显然,对静止状态中的事物报道多了,受众似曾相识,读来自然缺乏新鲜滋味。
而当事物处在运动状态中时,它相对于以往情况已产生变化,此时去加以报道,受众就会有耳目一新之感。
五、使用全新的材料。
从立论的角度来说,新闻报道的事实是材料,记者通过新闻事实所表达的看法是观点。
如何写一篇新闻消息介绍如下:
写导语。导语是新闻报道里最重要的一部分,要以极简洁的文字写出新闻里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提纲挈领,牵引全文,吸引读者。
导语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
导语就相当于你读书时写在作文里的主题句。
通过导语让读者明白你的新闻报道的内容和重要性。
写出细节。下一步就是写新闻报道的主体,主体内容要详细,涵盖事件的人物、地点、时间和经过,让人明白这篇新闻为什么值得一写。
这些细节很重要,因为它们是文章的重中之重。
如果你写的是带有导向性的文章,应该在这里把观点写出来。
在主要事实后加入一些附加信息。在看完你的新闻报道后,有些读者可能意犹未尽。你可以加入一些相关内容,让读者有进一步的了解,比如联系方式,和主题有关的事实,涉及的人员以及引用被采访者的一些话。
这些附加信息有助于完成这篇新闻报道,并过渡到新的主题。
你可以列出人们的反对观点。
一篇好的新闻报道会列出提纲,会让读者在精神层面有所收获。
为了吸引读者,你要提供足够多的信息,这样读完你文章的每个人都能形成自己富有见地的观点,哪怕这个观点跟你的相反也没关系。
就算你的文章只是如实报道客观事实,读者也应该可以根据你提供的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
总结文章。如果读者能把你的文章看完,不妨给他们点甜头。比如,给文章中提到的某个难题提供解决办法。
文章最后要写上结语。通常结语可以是导语的重复,也可以是对文章主题的升华。
多读读别人写的新闻报道,或者看看新闻主播是怎样绘声绘色地报道完一篇新闻的,可以多多模仿他们。
新闻述评:身残志坚的感动。
今天我在《金陵晚报》上看到一则新闻:标题是《无掌男20载不屈于命练成内画大师》。内容是说内画大师杨国英3岁时左眼长瘤摘除了眼球,16岁,在爆竹厂打工挣学费时被炸伤了双手,截去了一双手掌。这个无掌少年并不向命运低头,凭着一双隐形的手,完成了许多连健全画师也难以完成的内画精品。
杨国英从小酷爱绘画,18岁听说张增奇两兄弟的鼻烟壶内画三五百元一个,为了谋生,决定登门学画。到了张家,杨国英见桌子上放着一件画好的鼻烟壶作品,便拿起来细细揣摩。玻璃材质的壶坯,壶口只有绿豆大小,壶内壁画着栩栩如生的山水作品。张增奇见他爱不释手,便答应教他基本功,并送了许多材料给他,杨国英如获至宝,抱着这些材料回到家里练习作画。
一开始,他的作画并不顺利,一次次受到打击。后来,他闭门苦练,终于在一年后画出了第一个作品,卖到了40元。后来,他刻苦钻研,画作逐渐凸显出灵性,终于跻身画坛,成为了中外闻名的内画大师。
这则新闻我看了以后,觉得无论遇到什么挫折也不能倒下,阳光总在风雨后,应该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像杨国英这样的残疾人,经过不懈的努力,也成了有名的内画大师,我们这些手脚健全的人为什么不能做到呢?我们应该好好学习,长大后回报祖国才对呀。
写作思路: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杂乱,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探索人生真谛,或谈论思想问题、治学精神,使读者受到启迪和教育。这样的文章有了哲理,给予读者的感受也就更加丰富了。
扩展资料:
新闻体裁
1、新闻报道,有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公报、调查报告、专访等;
2、新闻评论,有社论、述评、部文章、评论员文章、思想评论、理论文章等;
3、新闻副刊,有散文、杂文、小品、诗歌、小说、剧本、报告文学、回忆录、曲艺等。
分类
1、按事实发生状态分:突发性新闻、持续性新闻、周期性新闻;
2、按事实发生与报道的时间差距分: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
3、按新闻发生的地区与影响范围分:国际性新闻、国内性新闻、地方性新闻;
4、按新闻事实的材料组合分:典型新闻、综合新闻、系列新闻;
5、按传播渠道与信息载体分:文字新闻、图片新闻、电声新闻、音像新闻;
6、按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分: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法律新闻、军事新闻、科技新闻、文教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
适合四年级学生的最近新闻为地震新闻。
可以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同情心,首先是指对某事(如另一人的感情)的觉察与同情感,同时也指这种感情的表露。这是同情心的基本含义和初级层面,人人都应该具有不同程度的同情心。但同情心又是一种才能,往往指培养成能与他人感情起共鸣的一种才能,而这种感情不必一定是悲伤。这是同情心的引申含义和高级层面。
往往指培养成的能与他人感情起共鸣的一种才能,而这种感情不必一定是悲伤他所缺的不是同情心,而是使自己处于他人地位的那种能力,有同情心的孩子,会忧人之忧,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会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得到一个好的人缘。不仅是对人,对物也是一样,对小动物有同情心、对植物有同情心等等,都是孩子同情心的表现。
新闻的定义:
新闻报道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具体地讲,新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这种事实在时间上是新近发生的;在内容上是新鲜的;在价值上是大家关心和需要的;并且需要通过新闻工具和其它各种手段进行报道传播。其最大的特点是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目前,我国有5种基本的新闻报道形式,这就是:消息、通讯、评论、调查报告和新闻照片。
其中,消息是一切新闻报道形式的老祖宗,现代一切新闻报道形式都是由它衍化出来的。新闻的本源是讲究用事实说话,新闻是对客观事实进行报道和传播而形成的信息,反映在新闻信息中的内容必须对事实具有真实传达。
为了维护社会和谐与公平竞争,中央在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打击商业贿赂、维护市场竞争、破除垄断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部署。
新闻,也叫消息,是指通过报纸、电台、广播、电视台等媒体途径所传播信息的 一种称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就其广义而言,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互联网、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等,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以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让别人了解。
每则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写法上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评论等。新闻是包含海量资讯的新闻服务平台,真实反映每时每刻的重要事件。可以通过查看新闻事件、热点话题、人物动态、产品资讯等,快速了解它们的最新进展。世界上第一所新闻学院即是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的新闻学院,在这里产生了让美国称为隐形的第四界(即新闻。其他三界为分立的三权,司法、行政、立法)。
通过查询相关资料显示:你好,你想问最新消息昆明哪里封城吗?昆明王旗营蔬菜批发市场封了。根据昆明新闻最新消息报道昆明市王旗营蔬菜批发市场9月6日15时封闭管控,不进不出,6千人左右全部做核酸检测。具体消息可关注官方网站,获得第一手权威信息。
1、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如果一个新闻事件缺乏真实,他就违背了记者的职业道德,违背了新闻的准则。新闻上讲求事实在先新闻在后,而随着5G技术时代的来临,很多家媒体基本上可以做到实时的转播现场新闻,例如河南特大暴雨事件,某地日报的记者远程连线当地的居民,实施了远程直播新闻的画面。因此记者在做灾难新闻的采访工作时,一定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不能够无中生有。
2、不夹杂个人观点
无论是写新闻稿还是在做灾难报道的新闻采访工作记者,就应该像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只负责采访目前发生的一些紧急情况和事件,向公众传达最新要闻。例如东航坠机事件中的央视记者在现场采访中完全依照现场的安排进行采访,不夹杂个人观点。至于现场报道后的想法和感想,完全交给受众去揣摩和观测。
3、不用考虑传播效果
在平时的新闻报道中,记者要评估一个新闻事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能否带来良好的传播效果,而在灾难事件中的新闻报道,无论是哪一个细节,受众是否重视,记者都应该一五一十的向公众传播清楚,不用考虑传播效果,也不用考虑灾难新闻中的某一细节是否具有新闻价值。
4、充分采用人们拍的第1手新闻资料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人人都是传播者。特别是在灾难性的突发新闻报道中,专业的记者很难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因此大多数的第1手新闻资料是由当地的居民拍摄的。例如东航坠机的过程就是由当地居民的摄像头拍到的。因此在做好灾难新闻前的采访工作,应当向灾难新闻的目击者进行采访,准备好采访问题之后再进行灾难采访工作。
总体来说,灾难性的突发新闻报道更考验记者的采写编评,无论是新闻评论还是新闻消息,亦或是现场的新闻采访记者都应该保持中立,保持理性。
推发布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