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款重机枪是加特林转管式机枪,这种机枪火力强劲,杀伤密集,但是它需要手摇发射,而且重量比较大,要用车辆才能拖动它。机动性不好。在当时没有大规模使用。 第一款自动机枪是马克沁机枪,这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自动武器。它发射速度快,精度高,火力相当猛,在一战时德军使用马克沁机枪给英军带来相当大的伤亡,在二战中,马克沁机枪使用也很广泛!
不是。加特林是一款重机枪名称,由美国人理查乔登加特林在1860年设计而成的,是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第一支实用化的机枪。50年代以后加特林原理首先被美国经重新改良后应用在枪械及小口径航炮和防空炮上,使用该机枪,射速普遍可以达到每分钟每管1000发以上,在19世纪末期,它成为了欧洲各国控制并扩张殖民地的重要武器。
加特林重机枪是一把手动型多管机关枪,是第一支实用化的机枪。加特林重机枪最引以为傲的特点则是有6根枪管构成的超强火力,以其超高速的的发射速度,可装载子弹的数量高达150发之多!常常用于美国大规模实战的中,可见其威力之强大!并且此枪的并非徒有虚名,还曾经过改装之后达到每分钟1200发!如此惊人的速度,如此令人闻风丧胆的破坏力!无不显示出该枪的威力之强大!
此机枪的特点是由多根枪管圆形排列,依靠射手转动一个手柄,使枪管连续转动,完成连续不断的射击。加特林重机枪又名米尼岗m134式7.62mm机枪。因为其62mm机枪射速高,火力猛,结构复杂,外能源驱动,从而得名。
加特林机枪是由美国人理查·乔登·加特林(Richard Jordan Gatling,一译格林,故此枪也被译作格林机枪或译盖特机枪/机炮) 在1860年代设计的手动型多管机关枪,是第一支实用化的机枪。 1861年夏天,加特林开始设计构思转管机枪,当年年底就完成了机枪模型,并于次年进行了验证。1862年11月月4日,加特林获得转管机枪的专利,除包括1862年加特林机枪模型的技术说明外,匹包括了两点转管机枪所共有的设计特点声明:一个提供锁膛的内有击针的圆柱旋转体,与枪管一起旋转;每根枪管都有独立的击针。这使得以后所有与加特林机枪相似的设计都不能再获得专利。 1862型加特林转管机枪有两种不同结构。第一种使用的是独立的钢制弹膛(弹膛与枪管分离),它的尾部封闭并装有撞击火帽。射手通过摇动曲柄带动沿圆周均匀排列的枪管旋转,装满弹药的弹膛从供弹料斗中进入到每根枪管后面的闭锁槽中。当枪管转到某个特定位置时,击针将弹药击发。而枪管转动到另一位置时,射击后的弹膛退出机枪。弹膛可以重复使用,枪管旋转一周可完成6发弹药的装填、击发和退弹,每分钟达到了200发的射速,但是存在火药燃气泄露等缺点。为解决这一难题,加特林使用了当时开发的独立金属弹壳弹药。这种弹药结构被后来所有机枪的设计者沿用。 另一种结构使用的是0.58英寸口径的铜质弹壳边缘发火式弹药。在克服如何使独立的弹膛与枪膛同轴这一难题上,加特林使用了锥形枪膛,枪管后部直径更大,使得弹丸进入枪管更加容易。但在解决装填问题的同时,产生了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由于枪膛直径过大,弹头在飞行过程中翻滚。于是加特林将独立的弹膛与枪管合二为一,开发了性能有显著改善的1865年模型,这个模型成为后来转管武器的蓝本。 由于种种原因,加特林转管机枪在美国内战期间并没有得到有效应用,但他还是把全部精力用于转管机枪的研制和改进工作中。1562型、1565型、1893型等十几个型号的转管机枪先后问世,口径有0.30英寸、0.45英寸、0.58 英寸、1英寸、13毫米等,管数有6管、10管等,供弹具有料斗、弹夹、弹匣、弹鼓及弹带等。即使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后期的转管武器在技术上也已相当完善了。 19世纪末期,它是欧洲各国控制并扩张殖民地的重要武器;经过改进后的加特林机枪射速最高曾达到每分钟1200发,这在1882年是个惊人的数字。但它也存在一个问题:它的最大弱点是射手在战场上由于激动和杀红了眼而不能控制自己,会发疯似得把手柄转动的越来越快,造成机枪卡壳或爆膛。 加特林转管机枪从诞生之日起,工作原理就决定了其具有能连发射击,火力猛等优点,但也存在重量大、机动性差等缺点。正如许多其它发明一样,在军用领域,加特林转管机枪是“早产儿”——军事思想还没有为其诞生做好准备。 1862年并不存在对转管机枪的战术需求,因为当时军队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将一挺机枪作为大炮使用,转管机枪不能给人以深刻印象。而将机枪用在步兵进攻中作为近距离支援武器的思想,直到 1898 年才由美国陆军进行了论证。 更为不幸的是,就在加特林和其他的天才发明家们不断解决技术难题,努力完善各自发明的同时,也不自觉地为自己的发明创造掘好了坟墓——为自动武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1884年开始,采用管退式、导气式、自由枪机式和半自由枪机式等自动原理的自动武器陆续被发明。同这些单管自动武器相比,加特林转管机枪的优势不复存在,缺点却更加明显。当1903年理查德•乔丹•加特林的漫长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多管手摇式转管机枪已基本消失。世界上大部分军队转而使用自动武器,如管退式马克沁机枪,导气式勃朗宁机枪和哈其开斯机枪。许多加特林机枪被当作废铜烂铁,彻底销毁,另一些则湮没在积满灰尘的仓库中,或被发掘利用在博物馆、私人收藏馆中进行展览。 网上总是流传着另一种被称为“加特林机枪”的六管机枪,实际上那是美军的m134速射机枪,和加特林机枪没有直接的联系。充其量也只能是一种拓展。
加特林机枪在今天只是一种机枪的构型,在当年是一种机枪品牌。由美国人理查德·乔登·加特林设计制造。大清同治年间引进了加特林机枪,当时称之为“十门连珠格林快炮”,李中堂是非常的喜欢,国内兵工厂几年就山寨成功。这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通过手动旋转的机枪。它的作用原理非常简单,就是通过手柄摇动来旋转枪管,并通过撞击底火轮番射出子弹。因为采用了多管结构,所以枪管不会迅速过热,在早期比较低端的金属冶炼工艺下,这是一种非常讨巧聪明的武器。话说加特林本人其实是个医生,估计是受够了前线送来的伤员,他决定发明一种“能有效减少伤亡”的武器。明白人都知道,他说的意思是敌人多流血,我军就能少动手术。据说加特林的原理是从农机上悟到的。马克沁机枪相比加特林机枪,拥有结构简单、重量轻、携行方便、可靠性高、持续性射击、射速翻倍的优势。几个牛高马大的士兵可以随意提着机枪零件满场的转移,帆布弹链也远比弹斗供弹高效安全,士兵们只需要压下扳机就可持续性的火力扫射,再也不会出现加特林那种人工旋转手柄的毛病。
加特林机枪是由美国人理查·乔登·加特林(Richard Jordan Gatling,一译格林,故此枪也被译作格林机枪或译盖特机枪/机炮) 在1860年代设计的手动型多管机关枪,是第一支实用化的机枪。制造商:美国 枪重:16kg 全长:800mm 弹匣容量:150/150 有效射程:1000m 射速:4000RPM 口径:7.62mm 大家都知道,加特林射速高,威力大,绝对是敌人的噩梦,可它需要2秒预热,和开火时极大的后座使人变成乌龟,让许多人认为这是一把垃圾枪,关键是你要掌握它的特性。 CF中加特林操作界面一.要记住这把枪不是M60,RPK,拿着它冲锋必死无疑。建议在团队,个人,幽灵中还是不要用为好,要么用副武器或刀冲,推荐与带瞄准镜的手枪或双手枪组合。 二.这枪的特性注定它是一把蹲点用枪,所以在爆破中,找个地方藏起来,有人认为这枪的预热决定了它连蹲点都不适合,其实只要在你蹲点的过程中不断的点击鼠标(注意要稍有停顿),你会发现它会一直处于预热状态,只要再稍按住鼠标,就马上能射出疯狂的弹幕。 三.而发挥它真正实力的则是在生化战中。在僵尸出现前的20来秒,首先要找到合适的射击位置,比如13号的直角墙,路灯,平台,采用第二点中的预热法,就算僵尸出现在你的身边,也能瞬间把它击退。其实,M134最恐怖的是它的单发子弹的准确性,再对付距离较远的僵尸时,MG3和M249的点射,单发都很容易打飞机,然而加特林的点射几乎是发发命中,不过由于加特林射速过快,对于那种愣头青式的打法还是少用为好(除非是僵尸被逼到墙角而你和僵尸处于近身),点射是比较难控制的,不过稍加练习即可。还有在打加特林点射的时候要注意准心的变化,最好是一发一点。掌握了这些,我用M134的战绩要比M82A1大多数要好,经常抢到人头哦。 CF中加特林操作界面M134子弹量:150(已填)/150总弹夹:300发(机枪弹夹)500发(生化弹夹)600发(挑战模式) 只要998就能体验虐待僵尸的至尊快感。
一、设计理念不一样:马克沁机枪1883年发明,采用枪管短后坐(19毫米)式自动方式,水冷枪管;加特林机枪在1860年设计而成,是一种手动型多管旋转机关枪。
二、功能优点不一样:马克沁机枪可以通过自身后坐力自主发射,枪管可更换,水冷强度大,持续射击能力强;加特林机枪射速极高,所有上弹、抽壳动作都是由外力驱动,因此即使有哑弹也可直接跳过,所以可靠性、射速、连续射击时间都极高。
三、功能缺点不一样:马克沁机枪体积笨重,机动能力不足,而对于飞机及舰艇而言,射速又显得不足,所以现在已经被各型通用机枪所淘汰;加特林机枪精度差,体积大,并且需要外来动力驱动。50年代以后加特林原理首先被美国经重新改良后应用在枪械及小口径航炮和防空炮上。
可以手持,不过这个重量非大力士才拿的动!如果拿的动就不用考虑后坐力了!因为枪身太重,减少很多后坐力,用弓步来维持射弹的精准度就行了!不过就是单人作战哪有时间换弹啊,加强枪管也不知道能承受连射多少发!要是炸膛那就危险了,关键电池够不够用,谁给你换!没电旋转不起来,也就打不了子弹了!
推发布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