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内容详情
爱国者导弹造价(精导武器对作战的影响及分类)

爱国者导弹造价(精导武器对作战的影响及分类)

所属分类:知识

发布时间:2025-11-11 15:59:45

更新日期:2025-11-11 15:59:45

标签:

官方网址:

SEO查询: 爱站网 站长网 5118

进入网站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3)不存在。
网站及网址申请收录 本站只收录合法内容
内容介绍

本文目录

精导武器对作战的影响及分类

  (一)定义  精确制导武器是指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  (二)分类  精确制导武器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1、导弹  (1)按作战任务分:战略导弹、战术导弹。  (2)按射程分:近程导弹、中程导弹、远程导弹、洲际导弹。  (3)按弹道特性分:弹道导弹、飞航式导弹。  (4)按发射点和目标位置分:  通常发射点和目标的位置有四种:地面、空中、舰艇(水面)、潜艇(水下)。因此,导弹又可分为地对地、地对空、岸对舰、空对地、空对空、空对舰导弹等。  2、精确制导弹药:可分为末制导弹药和末敏弹药。  末制导弹药通常分为制导炸弹、制导炮弹、制导鱼雷三种。  末敏弹药主要包括制导地雷等。  (三)特点  精确制导武器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五点:  1、高精度。精确制导武器的直接命中概率是普通弹命中概率的几十至上百倍。“战斧”巡航导弹,射程为2500公里,但精度可达30米;激光制导炸弹和制导炮弹的理论命中误差仅为1米。比如轰炸目标:  二战时期,B-17轰炸机投弹误差是1000米左右;  越南战争中,F-105D投弹误差为100米左右;  而海湾战争中:F-117投掷激光制导炸弹误差仅为1~2米。  2、高效能。精确制导武器的价格交换比可以达到1比几十到几百,甚至更大。比如:  1枚“陶-2”型反坦克导弹的造价虽然达1万美元,但用它击毁1辆M-1型坦克的造价却为244万美元,其价格交换比达到了1比244。  在马岛海战中:阿根廷用一枚价格20万美元的“飞鱼”导弹击沉造价为两亿美元的“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价格交换比达到1比1千;英国的一枚“虎鱼”鱼雷(价值90万美元)击沉阿根廷“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价值8500万美元),价格交换比也为1比95。  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飞机发射71枚“麻雀”空空导弹击落伊拉克固定翼飞机24架,价格交换比为1比29;用22枚“响尾蛇”空空导弹击落伊拉克9架固定翼飞机,价格交换比为1:94。  3、高技术其关键技术是微电子技术和光电技术。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制导系统可以小型化,在炮弹的弹头上也能装自寻的系统;而计算机微型化,给在60年代基本上快被淘汰的巡航导弹带来新的活力,使其精度可达30米。同时探测技术和高速信号处理技术也为制导精度和抗电子干扰提供了条件。  4、射程远可以把普通武器与精确制导武器的射程进行一下比较:  普通的地面压制火炮:大中口径火炮射程一般为20~30公里,最远在40公里左右;而地地导弹的射程近的为几百公里,远的可达上万公里。比如苏制SS-18导弹,射程为12000公里。  普通的防空武器,——高炮的有效射高通常为几千米至1万米左右;而“爱国者”、S-300等防空导弹,最大高度可达2万4千米和2万7千米。  在二战时,飞机进行空战,主要是使用航炮,它的有效射程仅为几百米至几千米。而现代战争中,飞机进行空战主要使用的武器是空空导弹,它的射程可以达到几公里、几十公里甚至一、二百公里。  再比如用于打坦克的直瞄火炮:它的有效射程一般是2~3公里;而反坦克导弹最大射程可达10公里左右。  5、威力大  比如一枚战术常规导弹,如果携带的是1吨重的战斗装药,则相当于18门火炮齐射10发的威力;  而一个千吨级的小型核弹威力相当于10个炮兵团540门火炮1次齐射10发。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其中投在广岛的那一颗为2万吨级,造成了广岛市建筑毁坏60%,人员死亡超过了15万人。  而现在的原子弹当量可以达到百万吨级、千万吨级。比如SS-18,弹头当量2500万吨,相当投在广岛的原子弹当量的1000多倍,其破坏威力可想而知。  二、制导方式  (一)自主制导  自主制导就是指导弹的控制完全自主,在飞行中不依赖于目标和制导站,由导弹的制导装置按预定过程控制其飞行轨迹,保证导弹命中目标。属于自主式制导的有惯性制导、方案制导、地形匹配制导和星光制导等等。  比如惯性制导系统:它的惯性测量装置是由陀螺仪和加速度计所组成的,惯性制导系统就是利用惯性测量装置测量导弹运动的加速度,通过解算装置,计算出导弹的运动加速度及运动速度,经过与原设定的参数进行比较,形成制导指令,由执行机构控制导弹飞向目标。  自主制导的特点是:  把飞行方案,也就是飞行程序储存于弹上,不与目标和制导站发生联系。因此隐蔽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射程远。但是它的缺点是:发射后无法改变弹道,而且制导精度随飞行时间(或距离)的增加而降低。  (二)寻的制导  寻的制导就是依靠弹上设备,接受目标辐射或反射的能量(红外辐射、光辐射、无线电波、声波等),确定目标位置和运动特性,自动控制导弹飞向目标。通常按有无照射目标的能源,可分为主动寻的、半主动寻的、被动寻的三种:  主动寻的——导弹上的能源照射目标,接收机根据回波信号,完成对目标的捕捉、跟踪和攻击。  半主动寻的—能量照射来自指令站,导弹接收回波信号,自动跟踪并攻击目标。  被动寻的——就是导弹依靠感受目标的能量(比如飞机发动机的热辐射),自动跟踪并攻击目标。  寻的制导的最大特点是:  精度非常高。但是它的作用距离较近,识别敌我能力差。  (三)遥控制导  遥控制导是以设在地面、水面或飞机上的指令站,来测定目标和导弹的相对位置,并向导弹发出制导指令进行的制导。  比如目视瞄准、手控有线指令制导:在导弹发射后,通过瞄准镜跟踪目标和导弹,测量它们的运动参量,并形成制导指令,通过操纵控制盒,把制导指令通过导线传送到弹上,弹上接收设备以收到的制导指令为依据,在弹上经过信号变换和功率放大等环节处理后,操纵执行机构改变导弹的飞行弹道,使其飞向目标。  遥控制导的特点是:  导弹受控于指令站,因此弹道可以随目标的运动而改变,适合攻击运动目标。但是这种制导方式比较容易受干扰,且有线制导受导线长度和强度的限制,作用距离近。  (四)复合制导  采用两种以上制导方式的制导。它可以综合利用几种制导方式的优点,弥补弱点,提高命中精度。比如:  美“斯拉姆”远程空地导弹:  惯性制导+红外成像自动寻的末制导  法“飞鱼”反舰导弹:  惯性制导+主动雷达寻的末制导  俄SA-12(斗士)地空导弹:  无线电指令遥控制导+主动雷达寻的末制导  美“先进巡航导弹”:  惯性导航+地形匹配+主动寻的末制导  复合制导可以综合利用几种制导方式的优点,但是它的缺点是:系统复杂,体积大,设备比较昂贵。  三、精确制导武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世纪50年代以后,精确制导武器发展十分迅速。从总体上讲,精确制导武器多数已发展到第三代,个别品种已发展到第四代。  1、巡航导弹,又称飞航式导弹。  世界上第一枚巡航导弹是纳粹德国在二战中研制成功的V-1型导弹。二战后,美、苏、英、瑞士等国,在50年代相继研制成功第一代巡航导弹,如“天星狮”、“沙道克”等;70年代诞生了以“战斧”巡航导弹为代表的第二代巡航导弹。目前世界上先进的战略巡航导弹有:美AGM-86B、“先进巡航导弹”、俄AS-15等。  1991年的海湾战争,就是以1枚“战斧”巡航导弹击中伊拉克的通信指挥大楼而拉开战幕的。海湾战争,也是美第一次使用“战斧”巡航导弹,共发射288枚,第一天就发射100多枚,其中,首次突击使用了52枚,命中率高达98%,初次显示了远程精确制导武器的威力。  95年9月10日,为打击波黑塞族机场,美国海军夜间从“诺曼底”号巡洋舰上发射13枚“战斧”布罗克III型巡航导弹,也全部命中了目标。  2、防空导弹,包括地空和舰空导弹。最早研制的也是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研制的“龙胆草”、“莱因女儿”等,但未投入实战。现在有14个国家研制了100多种防空导弹,迄今已发展到第4代。防空导弹按射高可以分为4种,较先进的分别为:  高 空:美“爱国者”、俄S-300等  中 空:美“霍克”、俄SA-6、法SA-90等  中低空:美“小槲树”、“复仇者”、俄SA-13、英“长剑”、 “星条”、法德“罗兰”等  便 携:美“红眼睛”、“毒刺”、俄SA-7、SA-18、英“吹管”、“标枪”、法“西北风”、《瑞典的“RBS-70”等  舰空导弹:美“宙斯盾”、“标准”,英“海标枪”、“海狼”,法“海响尾蛇”等。  1959年10月7日,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用苏制SA-2导弹击落了国民党的美制RB-57D高空侦察机,成为世界上第一次使用防空导弹击落飞机的实例。  1960年5月1日,苏联防空部队使用SA-2导弹击落一架从巴基斯坦起飞,飞越苏联上空进行侦察的美军U-2高空侦察机。  在阿富汗战争后期,阿富汗使用美制“毒刺”防空导弹,击落苏联飞机近300架  第四次中东战争阿拉伯使用苏制SA-6导弹击落了以色列飞机47架;而以色列发射22枚美制“霍克”地空导弹竟打掉阿拉伯25架飞机,可以说是创下了一个奇迹。  海湾战争中美国“爱国者”导弹多次成功拦截伊拉克“飞毛腿”导弹。(“爱国者”导弹是如何拦截“飞毛腿”的呢?当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发射升空90~120秒以后,美国布署在太空的预警卫星就可以测出其发射点的位置、射向和落点的范围,并向空中的雷达预警飞机发出警告,由雷达预警飞机将情报传送给地面的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在接到雷达预警飞机的情报后迅速向“爱国者”导弹系统下达指令,在“飞毛腿”导弹飞至距落点约90秒的位置时,“爱国者”导弹系统的雷达开始搜索、跟踪目标,当发现目标后“爱国者”导弹发射升空,“爱国者”导弹初段采用的是自主式制导进入一定高度,这样可以快速反应,争取时间,中段则采用遥控式制导接近目标,而末段采用寻的制导捕捉、跟踪、攻击目标,将“飞毛腿”导弹击毁在空中。)  3、反坦克导弹被称为坦克的“克星”。法国55年研制成功SS-10,成为第一个装备反坦克导弹的国家。迄今反坦克导弹已发展到第三代,共有30多个型号,总数量突破200万枚大关。目前性能较好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成为许多国家主要的反坦克武器。如《美“龙式”、“陶式”,法SS-12,俄AT-4、AT-5,德法共同研制的“米兰”、“霍特”、“小羚羊”,日“超马特”、瑞典“比尔”(RBS-56)、“卡尔库斯塔夫”等。  第三代“打出去不用管”的反坦克导弹现在正在发展,它可以对付90年代的多种装甲目标。如美“海尔法”、法“阿拉克”、俄AT-6(螺旋)、AT-7(混血儿或萨克斯管)、“短号”,法德英“崔格特”等。美、瑞士共同研制的“阿达茨”既可对付低空飞机,又可打坦克。  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损失坦克800辆,有80%是被反坦克导弹击毁的。其中,190装甲旅的120辆M-60坦克,全部被埃军的反坦克导弹击毁。最后的85辆在与反坦克导弹的对阵中仅仅3分钟就全部化为焦铁。  在海湾战争100小时的地面战斗中,多国部队使用反坦克导弹共击毁伊军前线部署的4000辆坦克中的3000辆、2870辆装甲车中的1900辆和3110门火炮中的2100门。其中美军一个“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营的36架直升机曾一举击毁伊拉克共和国卫队一个坦克纵队的84辆坦克和装甲车辆、4个防空系统、8门火炮和38辆轮式车辆。  4、空空导弹被誉为现代空战的“杀手锏”,迄今世界各国已研制成60种左右,已经发展到第4代。空空导弹在发展过程中命中概率提高较快,50年代仅为10%,60年代为30%,70年代达到50%,80年代提高到88%,到了90年代已经达到了95%。  空空导弹分为拦射导弹和格斗导弹:  拦射导弹是指射程在20公里以上的:它又可以分为远程拦射和中程拦射。远程拦射导弹,射程在100公里以上:比如美国的“不死鸟”(AIM-54C)空空导弹,射程可以达到150公里,俄AA-9(毒辣or阿摩斯);中程拦射导弹的射程为20~100公里:比如美国的“麻雀”,俄AA-7(尖顶)、AA-10(时髦 )、AA-12,英“空中闪光”,AIM-120先进中距空空导弹(阿姆拉姆)。  格斗导弹是指射程在20公里以内的:比如美国“响尾蛇”的12种型号,英德AIM-132先进近距空空导弹(阿斯拉姆),俄AA-8(蚜虫),AA-11(击箭手),法“玛特拉”(R.530),以色列“怪蛇”(声称是世界上第一种“瞄准即可击中”空空导弹)。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空军使用空空导弹击落叙利亚等国飞机220架,占击落总数的60%,命中率为50%。  在82年的黎巴嫩空战中,叙利亚两天损失战斗机81架,其中94%是被以色列空军使用空空导弹击落的,而以色列的飞机则无一损伤。  在海湾战争,多国部队使用空空导弹,击落伊拉克固定翼飞机35架、直升机4架,占击落伊飞机总数41架的95%。  5、反舰导弹,迄今已研制50余种,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装备。  反舰导弹最主要有舰舰导弹和空舰导弹(另外还有少量的岸舰和潜舰导弹)。舰舰导弹:最早是苏联在50年代针对西方国家海上优势研制的SS-N-1型。空舰导弹,最早是德国在43年7月就研制成功的HS-293A-1空舰导弹。67年10月21日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埃及用“蚊子”级导弹艇发射苏制“冥河”式第一代反舰导弹,一举击沉了以色列“艾拉特”号驱逐舰,创下小艇击沉大舰的范例,也引起西方国家的警觉,促使其加快研制步伐。先后研制出的有:法国“飞鱼”、美国的“鱼叉(捕鲸叉)”,以色列的“迦伯列”等。80年代各国又发展第二代舰舰导弹,如法国和德国共同研制的“安斯”、美国的“先进反舰导弹”、英国的“海鹰”、意大利的“奥托马特”、俄AS-17近程超音速空舰导弹等。  73年10月进行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双方损失的59艘军舰,全部是被导弹击沉的。  在马岛海战中,阿根廷发射法制“飞鱼”导弹,击沉了英国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大西洋运送者”号运输船、击伤了“考文垂(一说:“格拉摩根”)号驱逐舰。  6、反辐射导弹,又称反雷达导弹。迄今已发展到第三代。  世界上第一种反辐射导弹是美国研制的“百舌鸟”空地导弹,它在越战中有突出的战绩。68年美国又研制成功了“标准”第二代反辐射导弹,70年代中后期反辐射导弹发展到第三代:如美国的“哈姆”、“默虹”、俄罗斯的AS-12、英国的“阿拉姆”、法国的“阿玛特”等。  海湾战争中,机载的“哈姆”和“阿拉姆”反辐射导弹,充当了空袭的先锋,为摧毁伊军预警雷达和火控雷达发挥了十分突出的作用。  7、空地导弹。空地导弹分为战略和战术两类,共90余种,现已发展到第三代。  美“斯拉姆”远程空地导弹、“小牛(幼畜)”空地导弹、AGM-130防区外空地导弹、俄AS-13(kh-59M)中程空地导弹、以“突眼1”中程防区外对陆攻击导弹。  海湾战争中,美国两架飞机从“肯尼迪”号航母上起飞,奉命去轰炸伊拉克一座水电站。A-6E攻击机飞到距目标100公里处,发射了一枚“斯拉姆”导弹,这枚导弹由A-7E控制,命中水电站的保护外层,炸开了一个直径近10米的洞;2分钟后,A-6E又发射第二枚导弹,这枚导弹竟然从第一枚导弹炸开的洞中飞进去,彻底摧毁了水电站的内部设施,令人叫绝。  8、制导炸弹,又被誉为“灵巧炸弹”  世界上最早的制导炸弹是德国30年代末40年代初研制成功的HS-293,二战中取得一定战绩。60年代相继出现了电视、红外、雷达波束制导的炸弹。1965年美国研制成功“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并于67年用于越南战场,首次使用就取得了惊人的战果:美国为了轰炸河内附近的一座清化大桥,曾出动600多架次飞机,投下数千吨普通炸弹,损失飞机18架,仍未能将桥炸毁;改用刚刚研制成功的“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后,仅出动了12架次飞机,而且无一损伤,就炸毁了该桥。据统计美国在越战中共投下制导炸弹约2万5千颗,摧毁坚固目标1800个。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共投下制导炸弹10300枚,命中概率高达90%。至今,制导炸弹已发展到第三代。  9、制导炮弹。制导炮弹是利用自身制导装置,发射后能在弹道末段实施控制、引导的炮弹。主要对付坦克、装甲车辆、舰艇等目标。制导炮弹主要有三种类型:  激光制导炮弹,如美国“铜班蛇”制导炮弹。  毫米波制导炮弹,如法国研制的“灰背隼”81迫击炮弹;美“萨达姆”系统。  红外制导炮弹,如瑞典的“斯特勒克斯”制导炮弹。  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趋势:  1、向“智能化”发展,提高命中精度  2、向“远程化”发展,增大武器射程  3、向“隐型化”发展,提高突防能力  4、向“模块化”发展,提高通用性能  四、精确制导武器对作战的影响  (一)提高了作战效能  (二)使作战样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三)成为改变军事力量对比的杠杆

沙特爱国者导弹多少钱

2015年美国五角大楼29日说,美国国务院已同意向沙特出售价值可达54亿美元的爱国者3单枚导弹价格300万美元

沙特皇家防空军PAC-2防空导弹单枚导弹价格200万美元

什么东西打火箭飞行兵快

【1】防空建筑对抗:在共和国之辉中,一共有两个阵营(盟军、苏联),一个新增国家“中国”(在苏联阵营国家古巴的基础上修改的,所以代替了古巴这个国家)。建造防御单位中的“爱国者飞弹”“防空炮”“火箭碉堡”(中国的爱国者飞弹,但能够对地攻击)。由于是固定防御建筑,所以只能建造在能够建造的范围之内,属于固定防空,威力较强,爱国者飞弹属于对点精确导弹攻击,AOE范围小,对单个单位伤害很高,基本两下一个飞行兵;防空炮属于范围AOE伤害,本身威力弱于爱国者飞弹,但是其溅射效果极好,是飞行兵海战术的克星,一般几座防空炮台就能对付几十个聚集成群的飞行兵,如果其阵型密集,几秒钟的时间就能彻底消灭之,或者重创(出现一群因溅射而残血的飞行兵)。“爱国者飞弹”“防空炮”的造价都是1000¥,“火箭碉堡”则是1200¥。【2】防空步兵对抗:在共和国之辉中,唯一能够防空的步兵单位,就是属于苏军阵营的“防空步兵”。其武器就是缩小版的“防空炮”。一群防空步兵在对付一群飞行兵强行入侵时的效果也十分明显,但是防空步兵本身血量很少,移动速度很慢,对于高机动性的飞行兵,如果敌人采取袭扰战术,打了就跑,不断移动,防空步兵则几乎不具有威胁。“防空步兵”造价为300¥,拥有复制中心后可以多复制一个,但其对地面单位威力很小,又因为其机动性不足的特点,故性价比较低。如果一定要找出其他步兵单位,那么火箭飞行兵本身就可以对抗。在战术的配合与数量的优势、等级的优势上,是可以战而胜之的。【3】防空车辆对抗:战车单位中“防空履带车”(500¥)“多功能步兵车”(600¥)是主要的防空单位。其移动速度都属于很快,而多功能步兵车的速度更是超越了飞行兵。两种单位也是战车版的“防空炮”“爱国者飞弹”。一般5辆左右,就可以对20+的飞行兵构成相当大的威胁,使之不可以正面对抗。采取走位微操,甚至可以追杀敌方飞行兵,由于飞行兵600¥一个,所以升级十分快,一般消灭6个左右就能升到3级,3级后生命、移动速度、主武器等都得到了很大的升级,变得更具有威胁。中国的多功能步兵车基本与盟军"多功能步兵车"相同。【4】防空舰艇对抗:“海蝎”(600¥,苏联舰艇版防空履带车,速度很快)、“神盾巡洋舰”(1200¥,盟军版爱国者飞弹,攻击速度极快,伤害极高,但本身移动速度慢,在无海军单位保护下容易被突袭部队针对)

精致制导武器是直接命中率超过多少的制导武器

  直接命中目标的概率可达到50%以上,对点目标的圆概率误差最小可在0.9米以内,对普通地域的圆概率误差最小可在1米以内。  精确制导武器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五点:  1、高精度。精确制导武器直接命中目标的概率可达到50%以上,对点目标的圆概率误差最小可在0.9米以内,对普通地域的圆概率误差最小可在1米以内。“战斧”巡航导弹,射程为2500公里,但精度可达30米;激光制导炸弹和制导炮弹的理论命中误差仅为1米。比如轰炸一个目标:二战时期,B-17轰炸机投弹误差是1000米左右;越南战争中,F-105D轰炸机投弹误差为100米左右;而海湾战争中:F-117投掷激光制导炸弹误差仅为1~2米。车臣战争中,精确制导炸弹的误差仅为1米左右,而导弹的精度则可以达到半米。据测算,如果武器的爆炸威力提高一倍,武器的杀伤力只提高40%,但如果命中精度提高一倍,武器的杀伤力就会提高400%。美国军事专家称,海湾战争期间要击中一个目标,需要考虑出动几架次飞机;将来要考虑的是出动一架次飞机要击中几个目标。  2、高效能(作战效能高)精确制导武器的技术复杂、单枚(发)成本较高,但它的作战效益更高。  英、阿马岛战争中,阿根廷空军使用一枚价格20万美元的“飞鱼”反舰导弹(也称小精灵)就击沉了英军造价为两亿美元的“谢菲尔德”号导弹驻逐舰,价格交换比达到1比1千;;英国的一枚“虎鱼”鱼雷(价值90万美元)击沉阿根廷“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价值8500万美元),价格交换比也为1比95。  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飞机发射71枚“麻雀”空空导弹,击落了伊拉克24架固定翼飞机,价格交换比为1比29;用22枚“响尾蛇”空空导弹击落伊拉克9架固定翼飞机,价格交换比为1:94。  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防空军使用—枚“萨姆”-3地空导弹,就击落了一架价值1亿多美元的F-117隐身战斗轰炸机。  美国和北约正在联合研制的“多管火箭发射系统”,两次齐射可发射12发火箭弹(每发火箭弹内装6枚毫米波末制导的子弹头)。按照设计要求,它完全可以摧毁一个坦克连的全部13辆坦克。其作战效能可与一枚战术核武器相比,但却没有核爆炸产生的核效应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精确制导武器的价格交换比可以达到1比几十到几百,甚至更大。比如:  1枚“陶-2”型反坦克导弹的造价虽然达1万美元,但用它击毁1辆M-1型坦克的造价却为244万美元,其价格交换比达到了1比244。  3、高技术。其关键技术是微电子技术和光电技术。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制导系统可以小型化,在炮弹的弹头上也能装自寻的系统;而计算机微型化,给在60年代基本上快被淘汰的巡航导弹带来新的活力,使其精度可达30米。同时探测技术和高速信号处理技术也为制导精度和抗电子干扰提供了条件。  4、射程远。可以把普通武器与精确制导武器的射程进行一下比较:  普通的地面压制火炮:大中诰痘鹋谏涑桃话阄?0~30公里,最远在40公里左右;而地对地导弹的射程近的为几百公里,远的可达上万公里。比如苏制SS-18导弹,射程为12000公里。  普通的防空武器——高炮的有效射高通常为几千米至1万米左右;而“爱国者”、S-300等防空导弹,最大高度可达2万4千米和2万7千米。  在二战时,飞机进行空战,主要是使用航炮,它的有效射程仅为几百米至几千米。而现代战争中,飞机进行空战主要使用的武器是空空导弹,它的射程可以达到几公里、几十公里甚至几百公里。  再比如用于打坦克的直瞄火炮:它的有效射程一般是2~3公里;而反坦克导弹最大射程可达10公里左右。  5、威力大  比如一枚战术常规导弹,如果携带的是1吨重的战斗装药,则相当于18门火炮齐射10发的威力;  而一个千吨级的小型核弹威力相当于10个炮兵团540门火炮1次齐射10发。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其中投在广岛的那一颗为2万吨级,造成了广岛市建筑毁坏60%,人员死亡超过了15万人。  而现在的原子弹当量可以达到百万吨级、千万吨级。比如SS-18,弹头当量2500万吨,相当投在广岛的原子弹当量的1000多倍,其破坏威力可想而知。  导弹分类:http://hi.baidu.com/103141559/blog/item/6707a918b1c3800734fa416f.html

为什么叫陶式导弹陶式反坦克导弹造价多少钱

中文名:陶式反坦克导弹英文名:TOW Anti-tank Missile (Tube-launched Optically-tracked Wire-guided Anti-tank Missile)光学跟踪、导线传输指令、筒式发射英文简称几万美元一发,发射装置另算

红警2多功能和爱国者哪个好

多功能好。可以边跑边打。还能搭载兵,工程师进去还可以维修其他车辆。爱国者只能做防御,还费电。防空多功能就能解决。

爱国者3型导弹和2型导弹有什么区别各有什么优缺点

原本PAC-2使用的MPQ-53相列雷达其搜索角度为90、追踪角度为120度,整体而言接战角度为90度,可同时导控9枚在空导弹拦截目标,但无法精确分辨弹头与诱标(台军现有PAC-2+之MPQ-52雷达经过QRP快速反应改良计划的性能提升,分辨能力较早期PAC-2为佳)。至于PAC-2使用的改良版MPQ-53相列雷达其接战角度增为120度,可同时导控18枚在空导弹,更可精确分辨弹头位置。  至于在导弹部分,爱国者PAC-2导弹拦截敌机的射程可达160公里,高度24公里;拦截导弹时射程则为30公里,高度15公里,瞬间转弯负荷达30G;其采用破片近炸方式来拦截敌方导弹,但无法保证能顺利击毁或引爆对方弹头;其每具发射架可装置4枚导弹,并可于10公里外遥控发射架发射导弹。在PAC-3导弹部分,此次军方并未公布其射程与射高,然据先前所搜集到的资料,PAC-3在拦截导弹时的射程约为50公里,高度25公里左右,至于其瞬间转弯负荷则可达50G;PAC-3采用直接撞击方式来拦截敌方导弹,可顺利引爆对方弹头,并避免导弹碎片或残余核生化战剂所造成的二度伤害;其每具发射架可装置16枚导弹,并可于30公里外遥控发射导弹。整体而言,爱国者PAC-2系统的防御面积为225平方公里,而爱国者PAC-3系统的防御面积则增为400平方公里。  根据美军在两次海湾战争中的实战验证,及2004年3月、9月试射,PAC-3导弹都能直接命中目标,命中率高达95%,已超过美国军方当初所要求之90%命中率。在部分测试中,爱国者PAC-3所拦截的靶弹,其弹头可与弹身分离,而终端弹道则以预设程式进行不规则运动,但PAC-3导弹仍顺利将其拦截下来,可见PAC--3导弹具有拦截如解放军M族等新一代战术弹道导弹的能力。  在造价部分,爱国者PAC--2GEM导弹每枚购价约台币3000多万元,但爱国者PAC--3导弹却高达l亿余元,其主要差距在于PAC--3采用接撞击方式来拦截敌方导弹,拦截难度高上许多,其所装设之高精密度寻的头等高科技配备造价高昂所致。

防空导弹的导弹介绍

这是前卫系列研制中最新的型号,他和以前的型号最大的不同在于采用了红外成像导引头,比普通的点元红外探测器有更好的性能。由于普通的单元/多元红外探测器只能探测点状热信号,一般对喷气式飞机的尾气热辐射敏感,即使带冷却的红外单元/多元导引头也只能探测到后机身的蒙皮。号称全向攻击的单元红外探测器在探测迎头飞行目标时普遍存在30度左右的盲区,使导弹的迎面攻击距离大大低于导弹的实际飞行距离,使性能大打折扣。而红外成像导引头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他探测靠目标和背景的辐射率不同,而且制导信息源是图象,难以被干扰,而且具有更远的探测距离和真正的全向攻击能力。所以说,红外成像导引头将是未来红外制导导弹的发展趋势。此外,QW-4还采用了激光近炸+碰炸引信和电动舵。与无线电近炸和红外近炸引信相比,激光近炸引信的抗干扰能力更强,较好地解决了超低空飞行引信容易误启动的现象,和单纯采用碰炸引信的便携式防空导弹相比,近炸引信可以使导弹在目标旁边引爆,非常适合打击巡航导弹这类难以直接命中的小型目标。而电动舵的采用使导弹控制系统作动装置更为简单,而且具有更平滑的飞行曲线,有利于提高命中精度。导弹的作战距离是500~6000m,作战高度是4~4000m,其作战高度低界达到了4m,非常有利于攻击超低空飞行目标和掠海飞行的导弹和离地面2-3米悬停的直升机。2马赫的飞行速度也老型号有所提高,可以攻击更快的飞行目标和具有更大的作战空域。可以说QW-4的出现,使我们和西方先进国家的最新便携式防空导弹站在了同一水平。我们有理由相信QW-4将是未来便携式防空导弹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QW-3导弹是本届参展导弹中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型号。相比QW-4只是简单的宣传资料而言,QW-3展出的是实物,让人觉得更导弹接近完成阶段。从整体上看,QW-3和其他家族成员显得相比有点离经叛道。无论是制导方式和弹体结构都有很大的不同。隐约让人觉得有点眼熟,特别是用QW-3导弹组成的FLS-1近防系统让人立即想到了美德联合研制拉姆(RAM)导弹系统。制导系统从外形重量制导方式来看,QW-3已经脱离了便携式防空导弹的范畴,应该作为轻型防空导弹。首先,QW-3的制导方式非常有特色。他采用的是激光半主动制导。可以说不是红外弹的发射后不管方式了。笔者翻查资料发现,在世界上服役的地空导弹里,还没有采用激光半主动制导方式的,QW-3可以说是独此一家。那么,采用这种非发射后不管的方式有什么好处呢?好处是大大的,激光半主动制导方式具有红外制导方式所没有的高精度和抗干扰能力。从资料上的命中精度高达1m的数据就可以看出这种制导方式带来的巨大好处了。在激光制导方式里,半主动方式是最难的。而从导引头特写的照片看出QW-3是采用的是陀螺稳定式,这也是半主动激光方式里最难的一种,可以说QW-3采用的是难上加难的方式,因为他要求光学系统和探测系统都要由陀螺稳定,动态视场大、瞬时视场小,精度高、复杂,但好处是可以攻击高机动小目标。美国在“地狱火”(Hell-fire)和“幼畜”空对地导弹也是采用这种方式,我们能用在对空导弹上可以说在突破这项技术的同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QW-3的导引头跟踪速率是15゜/s。这个数字略低于其他类型的便携式导弹,这对攻击较高高度的高机动目标略为不利。但低空飞行的目标机动能力有限,这个缺点并不明显。由于激光半主动制导方式中导引头依靠的是目标反射的激光回波来跟踪的,所以不象普通的非成像红外制导方式只能探测高热尾流和后机身加热蒙皮的限制,具有真正的全向攻击能力,而不是红外弹的270゜的假全向。也不受红外曳光弹和电子干扰系统的干扰,只要武器的配套的光电/热成像跟踪系统能跟上目标,目标一但进入攻击范围就无法逃脱。QW-3可以和雷达系统分置或完全依赖红外热成像和光学跟踪系统,没有电磁辐射,有效避免了反辐射导弹的威胁。系统隐蔽性好,生存能力强。性能特点QW-3导弹弹长2100mm,弹重23kg,从外形上看QW-3是在便携式导弹上加了一段超口径的助推器,前段布局基本和QW-1类似,一对活动舵面装在弹体前部的舵机舱上,主弹体后部有一梯形折叠尾翼,翼面积比QW-1要大,构成“-X”的鸭式气动布局,助推段也有两对折叠尾翼。在发射装置中前弹体由适配器(弹托)和助推同口径放置。从展品对比上看,QW-3和QW-1的弹径是一样的。但经过这一翻改进后,QW-3可以说是鸟枪换炮了。除了前面所说的制导系统的进步外,新的助推发动机的采用大大提高了导弹的飞行性能,导弹最大飞行速度由QW-1的600m/s提高到750m/s,最大射程达到8000m,最小射程800m,射高从4m到5000m,从数据上看出,QW-3的的作战空域比便携式防空导弹大幅度提高,已经接近英国长剑和欧洲罗兰特的点防御导弹水平了,4米的低界,也让悬停的直升机无处可逃。而且重量更轻。系统更简单,而且因为采用激光半主动制导,制导设备和发射装置设置灵活,制导设备轻便,简单,而且只需要增加照射器就可以满足对付多目标的要求。可谓方便灵活,价格便宜。在便携式导弹里,最让人不放心的就是其战斗部了,由于体积重量的限制,一般的便携式导弹战斗部都不超过2公斤,在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实战中屡屡出现导弹命中目标而无法摧毁的战例,这点在QW-3上得到了改变,由于增加了助推器,战斗部就可以做得更大,从展品上就能看到QW-3的战斗部比旁边的QW-1长度大得多,据介绍,QW-3的战斗部重量是QW-1的数倍之多,而且改成了和拉姆(RAM)一样的连续杆式,威力大为提高,非常适合打击巡航导弹类的目标,引信起爆方式是激光近炸+碰炸,战斗部杀伤半径是3米,配合1米的制导精度,足以摧毁坚固的飞行目标,其单发杀伤率大于85%。QW-3在加装了大推力的助推器后,能在短时间内加速到最大飞行速度。从最小有效距离只有800米来看,助推段在800米内已经脱落,而且由于在助推赋予的速度下,主发动机可以采用推力略低,但工作时间更长的推进剂,以使导弹飞行速度维持一个高的平均值,尤其是在飞行的末段,导弹也有足够的动能对付机动目标,这点得到了厂家的证实,他们表示飞行速度曲线是非常平直的。 《命令与征服·将军》资料片《五星之光》中中国的防空导弹,对付美国的A-10“雷电”战斗机几乎秒杀,进行超视距攻击,导弹爆炸的火焰对地面部队形成附加伤害。俄制“S-300”防空导弹系列是目前俄军最先进的防空导弹系统之一;“S-300PMU1”由“S-300PMU”改进而成,具备了后者所没有的反战术弹道导弹能力。“S-300PMU1”采用新研制的导弹,增大了照射制导雷达的功率。它增大了射程和攻击快速目标的能力,使系统不仅能有效拦截空气动力目标,也能拦截战术弹道导弹。“S-300PMU1”可在40公里的距离上拦截战术弹道导弹。军事专家指出,“S-300PMU1”总体性能超过了美国的“爱国者”地空导弹系统。俄罗斯“S-300”系列防空导弹系统一直是国际防空武器市场上的畅销产品。据俄媒体报道,俄向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等国出口了“S-300”防空导弹系统。另外,科索沃战争结束后,甚至美国也从白俄罗斯购买了“S-300”防空导弹系统。长期以来,越南一直坚持“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几场高技术战争使越军认识到,必须加强导弹技术研究和提高导弹防御能力。越军方官员强调,“在国内技术仍不够成熟,周边国家导弹性能和种类‘突飞猛进’的情况下,越南必须通过借鉴和引进的方式解决当前的威胁。” 国产FN-6便携式防空导弹 FN-6导弹由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公司研制,射高15 - 3500米,射程500 - 5000米,可以迎头攻击飞行速度为360米/秒的目标,尾追攻击飞行速度为300米/秒的目标,单发杀伤概率为70%。导弹直径72毫米,长1.495米。导弹尾部有4片固定弹翼,前部有4片控制舵。引导头前方是金字塔形,有一个4单元红外探测器。战斗中的FN-6系统包括一个光学瞄准装置,安装在发射筒左侧,发射筒前部上方还安装有敌我识别器。电池和冷却器安装在发射筒前下方的握把上,系统全重16千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法西斯为了挽救战争败局,在1944年底就迫不及待地将研制成功不久的C-2防空导弹投入实战,并击落盟军多架轰炸机,首开防空导弹作战先河。到目前为止,防空导弹已经发展到第四代,不仅可以反飞机、反巡航导弹和反战术弹道导弹,而且还可以抵御反辐射导弹、空地导弹的攻击,成为防空武器系统中一种极为重要的作战武器,在国土、要地防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各种防空导弹当中,小巧轻便、机动灵活、反应迅捷的便携式防空导弹主要用于防御来自低空、超低空(特别是10~100米之间)的空中威胁。在20世纪的历次局部战争中都能见到便携式防空导弹的身影,尤其是在对超低空点状目标的防御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低空、超低空空袭目标的克星。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几次典型局部战争中,便携式防空导弹均取得了良好战绩,进一步证明了它防御低空、超低空空袭目标的价值。随着便携式防空导弹技战术性能的进一步提高,有人预计在今后10年内对便携式防空导弹的需求将占整个防空导弹总需求量的65%。可见,便携式防空导弹将会成为国土、要地和野战防空不可或缺的主要兵器。美俄英法等国的便携式防空导弹便携式防空导弹已经走过了50多年的发展历程,如今已经发展了三代产品,正在向更先进、更智能化的第四代发展。截至20世纪90年代初,全世界共生产各型防空导弹约80多万枚,其中地空导弹71万多枚,舰空导弹8万枚,而在71万枚地空导弹中,便携式防空导弹为47万枚,占防空导弹总数的一半以上。美、俄、英、法等国是便携式防空导弹的主要生产国。如今美、俄、英、法等国家对便携式防空导弹极为重视,具有很强的研发能力,已经研制出很多成功产品,并有许多产品经过了战争的考验。美国是研制便携式防空导弹最早的国家之一,已经研制了第一代“红眼睛”(FIM-43)、第二代“尾刺”(FIM-92A)以及第三代“尾刺”-POST(FIM-92B)和“尾刺”-RMP(FIM-92C)便携式防空导弹。其中“红眼睛”导弹是世界上最早的便携式防空导弹之一,它采用了光学扫描和红外冷却自导引头。由于该导弹只能进行昼间尾追攻击,没有敌我识别器,抗电子干扰能力差,在1972年就已停产。1981年美国开始装备可全向攻击的第二代“尾刺”便携式防空导弹。它采用了高能动力装置和工作波长为4.1~4.4微米的高灵敏度红外导引头,增加了敌我识别器,增大了射程,提高了作战性能。该导弹在前苏联与阿富汗冲突期间首次用于实战并发挥了很大作用。阿方称,到1987年12月共发射了340枚“尾刺”导弹,击落前苏联269架直升机,有效地遏制了前苏联肆无忌惮的进攻。在1987年和1989年美国又分别研制了第三代“尾刺”-POST和“尾刺”-RMP便携式防空导弹,采用了两台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装置和微处理器控制的先进被动光学导引技术。其导引头采用环状扫描光学系统和红外/紫外双色探测器,运用了可编程控制微处理器,有效地提高了探测能力和抗红外干扰能力,单发命中率大于50%。前苏联(俄罗斯)已经研制了“箭”2/2M/3和“针”1/M/D/N/S等系列便携式防空导弹,其中“箭”2是前苏联陆军最早使用的便携式防空导弹。越战期间,北越陆军用苏制“箭”2M给对方以有力打击。越战之后,“箭”2系列导弹出口到世界各地,广泛应用于冲突地区,一直至今。“箭”2系列导弹是前苏联的第一代便携式防空导弹,采用机械扫描,昼间尾追攻击目标,战斗部威力小,抗干扰能力低,因此,前苏联又在1973年研制出了第二代“箭”3便携式防空导弹,其主要技术措施是:采用工作波长3.5~6微米的低温冷却红外导引头,提高了抗干扰能力,有尾追、迎击两种发射方式。在1990~1991年的萨尔瓦多内战期间,法拉本多·马蒂民族解放阵线的游击队仅用11枚“箭”3导弹就击落了萨尔瓦多空军的3架飞机。1981年,前苏联开始装备“针”1便携式防空导弹,由于采用了许多新技术,其性能比“箭”3有较大提高,但抗干扰能力没有实质性改善。在1983年前苏联研制出了“针”M第三代便携式防空导弹,其导引头采用了光学扫描+双波段导引方式,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并具备“发射后不管”能力。据称该导弹对战斗机的命中率高达24%~40%。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伊拉克拥有的苏制“箭”2M、“箭”3和“针”系列便携式防空导弹取得了很大成功。虽然多国部队为了防止伊拉克防空导弹的攻击,曾对其进行长时间的大规模轰炸,但是多国部队仍遭到了“箭”2M、“箭”3和“针”系列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攻击,在被击落的飞机和直升机中有一半以上是由“箭”2M、“箭”3和“针”系列便携式防空导弹所为。英国在1973年才研制出第一代“吹管”便携式防空导弹。该弹具有尾追、迎击两种攻击方式,装有敌我识别器,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可攻击地面、空中两类目标。1984~1988年,英国又连续推出第二代“标枪”、第三代“流星”和“耀星”便携式防空导弹,其中“标枪”便携式防空导弹采用了新型战斗部、两级远程大推力火箭发动机以及微电子信息处理技术,既可用于地面部队,又可用于海上防空,其单发命中率达70%。“流星”便携式防空导弹是在“标枪”导弹的基础上研制的,它采用激光代替无线电指令制导,可靠性高,维修简单,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较高的跟踪精度、制导精度,但由于激光传播衰减快,使得导弹的作用距离较近。“耀星”便携式防空导弹也是以“标枪”导弹为基础,对其战斗部、制导体制、发动机同时采用新技术研制而成,其战斗部安装有3个飞镖式动能子弹头,制导方式采用半主动无线电指令+激光波束复合制导,动力装置采用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导弹速度可达4马赫,大大提高了其作战性能和对高速目标的攻击能力,单发命中率可达96%。法国便携式防空导弹的研制虽然开始较晚,但起步水平较高。该国研制成功的“西北风”便携式防空导弹采用四元阵列被动红外寻的导引头,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能够锁定有红外屏蔽的直升机等空中目标,单发命中率可达90%。其重达3公斤的战斗部具有很大的威力,采用近炸和触发两种引信,并装有延时自毁装置,大大提高了作战性能。此外,瑞典和日本等国也具备研制便携式防空导弹的能力。瑞典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发展该类导弹,如今主要有RBS-70和RBS-90两种型号。RBS-70采用激光制导、前视红外和电视搜索跟踪目标,并配有专用雷达,战斗部重1.1公斤,杀伤半径达3~3.5米。它采用三通道稳定控制系统,自身隐蔽性能好,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具有车载、舰载等型号。RBS-90的射程、速度、作战高度比RBS-70都有提高,并且命中精度和威力更高。日本利用先进的红外成像技术,从1987年开始研制利用红外凝视成像制导的初步智能化的便携式防空导弹“凯科”(或称91式,日本陆军称其为Kin-SAM)便携式防空导弹,并率先研制成功,在1991年开始生产,1993年开始装备陆军,1994年开始装备海上和空中自卫队。“凯科”便携式防空导弹具有全向攻击能力、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较高的命中精度和通用性,目前有便携式和车载式等型号。 我国在1958年10月从前苏联引进“萨姆”2地空导弹后,开始组建地空导弹部队。年轻的地空导弹部队在1959年10月7日首次击落国民党军队的美制RB-75D高空侦察机,1962年9月9日首次击落美制U-2高空间谍飞机(到1967年共击落5架)。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我国地空导弹部队发展迅速,不仅多次取得辉煌战果,而且已经从仿制发展到自行设计,从改进第一代发展到研制第二代、第三代,从研制高空型号到研制中高空、中低空、低空和超低空等多种型号,从研制固定位置型号到研制车载机动以及单兵肩扛便携式等多种型号。我国在1975年初开始研制便携式单兵肩射超低空防空导弹系统,1985年4月定型,被命名为“红缨”5号。该弹采用红外制导方式,体积小、重量轻、设备精密。1979年1月,在“红缨”5号导弹研制基础上,又研制了性能更先进的“红缨”5号甲导弹。“红缨”5号甲的战斗部威力更大,提高了导引头对太阳和云层等复杂自然背景的抗干扰能力,增大了导引头探测器的探测距离等。该型号在1986年11月定型。继“红缨”5号系列便携式防空导弹后,我国又发展了性能更加先进的“前卫”1号便携式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其性能超过美国的“尾刺”导弹,可对各种低空、超低空飞机和武装直升机进行全向攻击,担负前方地域内的战斗分队对空掩护和装甲以及机械化部队的跟进掩护任务,还可装在车、艇或直升机上进行防空作战或空战,也可与小高炮组成弹炮合一的自动化防空系统。“前卫”1号导弹曾在1994年的英国范堡罗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上公开亮相,引起轰动。此后,我国又对“前卫”1号导弹进行了改进,研制了性能更为优良的“前卫”2号便携式防空导弹。该导弹是我国研制的第三代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其构造与俄制SA-16非常相似。“前卫”2号与“前卫”1号相比,其低空攻击涵盖面更大,有效射程更广,系统反应时间缩短了一半,导弹的导引系统性能更佳,抗干扰能力较强,具有全方位攻击低空目标和发射后不管能力。“前卫”2号的主要战术技术指标为:全系统质量18公斤,导弹质量11.32公斤,战斗部质量1.42公斤,有效射高10~3500米,有效射程0.5~6千米,导弹的准备时间小于5秒,最大飞行速度为600米/秒。该弹具有良好的通用性,除了可由单兵携带、发射外,还可配备在车辆和舰船上作为低空防空武器使用。该弹曾在1998年的法恩巴勒航展中首度公开展出,并已两次参加我国举办的珠海航展。 便携式防空导弹的主要优势为:1.造价低廉,易于大量装备现代战争从本质上讲拚的是敌对双方的国力。它归结为拼双方的经济实力,要最终取得战争胜利需要以较小的消耗换取敌人大的代价。一枚便携式防空导弹单价一般在1万美元左右,而武装直升机、固定翼攻击机、巡航导弹的单价一般在几百至几千万美元之间(如一架AH-64武装直升机超过2000多万美元,一枚“战斧”巡航导弹价格也超过100万美元),因此便携式防空导弹与各种武装直升机、固定翼攻击机、巡航导弹相比,其造价是非常低的,它非常适合经济实力不强的发展中国家大量装备。2.作战效费比高研究表明,便携式防空导弹在解决了近炸引信和指挥系统问题后,拦截一枚巡航导弹只需3~5枚便携式防空导弹,因此依托本土,利用大量装备造价低廉的便携式防空导弹,防御来自空中的威胁,其作战效费比是显而易见的。3.在对方强大的电子干扰下,可以保持正常战斗力无论是海湾战争,还是科索沃战争,都有一个共同定式,即在空中预警机的有力支援下,在进行轰炸前或伴随轰炸的同时,对敌方实施强大的电子干扰,并运用反辐射导弹对敌方的雷达、指挥所等核心目标进行打击,迫使对方的雷达无法工作或不敢开机,从而使需要雷达制导的地基和车载式中、大型防空导弹系统失效。而采用光学瞄准和红外制导的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在发现目标后,可以正常发射,并且目标很难进行有效的飞行规避或及时释放干扰,因此在敌人强大的电子干扰下可以正常工作,保持正常的战斗力。4.机动性、隐蔽性、易操作性和生存力强便携式防空导弹由单兵携带,可在任何复杂地形下发射,具有较好的机动性、隐蔽性和易操作性。在对付巡航导弹时可以不用隐蔽和伪装,敌人的侦察卫星难以发现;在对付飞机时只需隐藏在丛林、灌木、高杆作物或其他障碍物下就可正常发射而又很难被发现。因此便携式防空导弹具有其他防空武器无法相比的战场生存力。5.具有较大的作战威力现代便携式防空导弹战斗部直径大都在71毫米以上,装药多(如法制“西北风”弹头重达3公斤),威力大(比35毫米高炮弹威力大1倍以上)。如今便携式防空导弹可以攻击和毁伤任何现有作战飞机。虽然在现代战争中便携式防空导弹具有很多优势,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它存有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作战威力,影响了作战效果。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对巡航导弹命中率较低由于巡航导弹体积小、发动机噪声低、采用多种隐身措施,加之常常在夜间发动袭击,因此便携式防空导弹射手很难及时发现来袭的巡航导弹,大大降低了对其的拦截概率。如今性能优异的便携式防空导弹对巡航导弹的拦截防空导弹概率不超过10%,而一般便携式防空导弹对巡航导弹的命中率不足4%。 2.抗干扰能力较低这里的抗干扰能力较低是指便携式防空导弹发射后,一旦受到对方干扰,就会出现脱靶的现象。这与便携式防空导弹采用的制导方式有关。如早期的便携式防空导弹一般采用红外点源制导(或红外阵列成像制导)方式和线阵光机扫描方式等,其红外探测器数量多为单元,使其抗干扰能力较低。 1.提高便携式防空导弹的速度如今除英制“耀星”导弹外,其余便携式防空导弹速度均为2马赫左右,这就很难适应现代空袭兵器的高速度,并且难以对付现代空袭兵器为规避防空导弹打击常采用的高速机动战术,因此提高导弹速度是未来便携式防空导弹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有:(1)研制高能发动机及其装药,加大发动机的推力和总冲量;(2)采用双推力推进系统,使导弹可持续高速飞行。较大推力和总冲量的高能发动机以及采用双推力推进系统的发动机能够提供两阶段推力,而且重量轻,推力大,排烟红外辐射特征小,能满足提高射速的要求。如今英制“耀星”导弹速度已达到4马赫,还有几个国家正在改进或研制超高速导弹,将导弹助推系统由原来的一级改为两级,如北约国家正在联合研制的近程/超近程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预计2010后装备部队。   2.提高全向攻击能力,实现“发射后不管”早期的第一代便携式防空导弹攻击目标时只能采用尾追攻击方式,使攻击目标的灵活性和作战能力受到很大限制。随着制导技术的发展,第二、三代便携式防空导弹可以采用尾追、迎头攻击方式,甚至可从侧向攻击目标。如今便携式防空导弹制导系统正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使导弹系统能够自动对目标进行探测、识别、判定,并实防空导弹施主动攻击,实现“发射后不管”。  3.进一步改进导引系统,提高抗干扰能力早期的便携式防空导弹一般采用红外点源制导(少数为红外阵列成像制导),其探测器数量多为单元,采用线阵光机扫描方式,这就使其抗干扰能力较低。为了提高抗干扰能力,未来便携式防空导弹将采用焦平面阵成像红外导引头,它将使红外干扰失效,大大提高导弹的抗干扰能力。概括起来,便携式防空导弹制导系统将由红外点源制导(或红外阵列成像制导)、单元探测器、线阵光机扫描方式分别向红外成像凝视制导、多元探测器、凝视面阵电子扫描方式发展。如法制“西北风”导弹已经采用了四元导引头,美国正在研制的“尾刺”-RMP2采用了128×128单元的红外成像导引头。4.缩短反应时间,提高作战速度一般要确保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有足够的反应时间,需要在8~10公里以外探测到目标。由于便携式防空导弹的瞄准发射是射手通过光学瞄准具探测目标,其作用距离一般在3~4公里之内,因此如何缩短反应时间,提高作战速度是便携式防空导弹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为缩短反应时间,提高作战速度,扩大杀伤范围,如今已经采用和正在研究的几种主要措施包括:(1)将便携式防空导弹装备在一个简单的旋转式固定架上(特别是便携式防空导弹用于阵地防御,可对来袭空中目标迅速进行多枚导弹齐射(如“尾刺”、“针”、“耀星”、“西北风”、RBS-70导弹);(2)在便携式防空导弹上安装被动式射频传感器,以探测飞机雷达或无线电测高仪的辐射电波,为操作人员提供大致指令参数。该种方法对目标的识别能力优于以前的夜视仪,使便携式防空导弹可在夜间使用(如俄制“箭”2M已经采用了定向仪被动传感器);(3)将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并入前沿预警雷达所组成的防空网,与监视雷达和C3I系统相结合,提高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5.提高一弹多用能力防空导弹使研制的导弹多用途化历来是导弹研制者的追求目标之一,因为这对于减少研制费用、降低生产成本、简化后勤保障、便于平时装备和战时补给是非常重要的。如英制“吹管”导弹已经发展成多联装的潜空、舰空导弹,法制“西北风”导弹具有便携式、车载式、舰空式三型,实现了三军通用。同时随着电子装置小型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推进技术、控制技术、战斗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性能指标日趋接近低空近程防空导弹的水平,将低空近程防空导弹和便携式防空导弹合二为一成为可能。如北约8国正在联合研制的近程/超近程防空导弹系统将在2010年后取代“西北风”、“尾刺”、“耀星”、“长剑”、“罗兰特”和“响尾蛇。”等便携式和近程防空导弹系统抗干扰能力大大增强,导弹进一步小型化和自主作战,武器系统能对付多目标,逐步发展多武器的协调作战,为形成防空体系作战创造条件。 6.加强标准化为了加强战时的快速保障和减少平时的维护费用,需要加强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标准化工作,以便实现便携式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系列化、通用化和标准化。

爱国者导弹一枚值多少钱

根据以下的资料一枚“爱国者”防空导弹价格在110万元以上,在以后的将来导弹换代改进技术还有物价问题,加上价格因素和发射系统单枚的价格还是要提高的。而1993年9月订购3套“爱国者”系统和200枚“爱国者”PAC-2导弹已耗资5.65亿美元。花费如此高昂的代价,新系统的有效性依旧难以确定。单枚价格达到2825000美元.(包括发射系统)。“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1965年开始研制,1970年首次试射,1982年投入批量生产并开始装备美军,用以截击飞机和导弹。导弹弹体长5.31米,弹径410毫米,超过当年美国海军“密苏里”号战列舰主炮口径,弹重1吨,最大射程100千米,最大作战高度24千米,可截击80千米内的飞行目标。当目标飞行速度为4马赫时,单发命中率高达90%。系统抗干扰能力非常强。虽然至今为止依旧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防空导弹系统,但价格昂贵。台湾采购时,仅导弹的单价就高达110万美元。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因拦截“飞毛腿”导弹成功率较高引起了全世界对这种导弹的关注,同时也开创了导弹拦截弹道导弹的先河“爱国者”导弹在成功的同时也暴露了问题。由于“飞毛腿”导弹是整体再入,最后命中目标的不仅有战斗部,还有整个弹体,因此再入稠密大气层后的导弹体积很大。“爱国者”导弹主要针对拦截反射面积很大的飞机而设计,其遭遇段、近炸引信以及火控雷达的精度能够适应拦截“飞毛腿”导弹,其所能拦截导弹的最高速度为10马赫左右。在1991年的几次拦截中,高爆破片战斗部虽然成功地击毁了导弹弹体,却没有摧毁战斗部,造成被击中的导弹落地后,依旧发生了爆炸。台湾第一批引进的“爱国者”PAC-2型导弹就是采用高爆破片战斗部。解放军大量部署的东风11和东风15型短程弹道导弹与伊拉克老式的“飞毛腿”短程导弹有很大区别,发射进入大气层后,导弹的再入战斗部与弹体分离,再入舱体积远远小于整体再入导弹的体积。1991年美国声称有几枚没有拦截成功的导弹属于改进的“侯赛因”导弹,而这种导弹同样是在“飞毛腿”导弹基础上改进为战斗部与弹体分离,仅有战斗部再入大气层。对此,财大气粗的美军对策是采取多发导弹齐射进行拦截,以增加拦截成功率。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经常出现2至4枚“爱国者”同时发射升空的景象。而对于台湾来说,拦截一枚大陆射来的导弹,就要付出220至440万美金,而且还未必奏效,这个代价是非常难以承受的。很有可能“爱国者”导弹所要保卫的目标本身也未必值这么多钱。

推发布温馨提示:

"爱国者导弹造价(精导武器对作战的影响及分类)"浏览人数已经达到,如你需要查询该内容或者官方网站 的相关权重及百度收录信息,可以点击爱站网"爱站数据"站长之家网"Chinaz数据"进入;5118"进入查询更多!

以目前的网站数据参考,建议大家请以爱站数据为准,更多网站价值评估因素如:访问速度、搜索引擎收录以及百度收录索引量、用户体验等;当然要评估一个站的价值,最主要还是需要根据您自身的需求以及需要,一些确切的数据则需要找的站长进行洽谈提供,如该内容百度收录情况及官方网站的IP、PV、跳出率等!


互联网 tuifabu.com 文章内容百度收录查询
当你在网上看到爱国者导弹造价(精导武器对作战的影响及分类)标题时,推发布尽可能为你提供更多关于爱国者导弹造价(精导武器对作战的影响及分类)的内容及爱国者导弹造价(精导武器对作战的影响及分类)文章,你还可以在百度进行爱国者导弹造价(精导武器对作战的影响及分类)关键词搜索相关内容文章进行查询你想要的信息!

推发布免责声明:

你所看到的关于爱国者导弹造价(精导武器对作战的影响及分类)内容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及内容的一定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本站实际控制,在2025-11-11 15:59:45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