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意义上的低级格式化是硬盘在出厂前进行的,也就是说硬盘厂商来完成低级格式化,可以用来检测硬盘的坏道等问题。平时所能进行格式化低级格式化与厂商的是有区别的。现在能做的低格,效果是将数据彻底清除,让数据无法恢复。可以使用第三方的分区软件来实现。
低级格式化就是将磁盘内容重新清空,恢复出厂时的状态,划分出的柱面和磁道,再将磁道划分为若干个扇区,每个扇区又划分出标识部分ID、间隔区GAP和数据区DATA等。那么低级格式化有什么作用呢? 1、 对于硬盘上出现逻辑坏道或者软性物理坏道,逻辑坏道在低格时自动被修复,软性物理坏道被屏蔽,即实现隐藏。低格硬盘能把原来硬盘内所有分区都删除,但坏道却依然存在,屏蔽只是将坏道隐藏起来,不让用户在存储数据时使用这些坏道,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用户数据的可靠性,但坏道却会随着硬盘分区、格式化次数的增长而扩散蔓延。因此不推荐用户对硬盘进行低级格式化,如果硬盘在保修期内最好去保修或者找经销商换一块,这可以说是最佳解决方案,也是最彻底的解决方案了。如果硬盘过了保修期不让换,那可以试试对硬盘进行低级格式化,以防止将数据存储到坏道导致数据损失。 2、 当大量的病毒侵入到计算机硬盘的某一扇区时,一般的格式化是很难格掉的。这种现象主要体是计算机不能进入到正常的工作界面,不论你怎样用系统盘格式化和装机,等系统装完后仍然不能正常工作。有的病毒文件系统,采用了前后缀加密的编码方法。一般的格式化是很难割除掉病毒的,也就是说,病毒文件前后缀编码加密后,可阻止对此所占用的磁盘扇区进行一般格式化。对于这一点来说,普通的计算机用户是不清楚的,总以为是计算机出了毛病,不知病毒侵入到计算机的什么存储区域。 3、 如果计算机发现了上述问题,只能对硬盘进行低级格式化。所谓的计算机低级格式化就是对硬盘扇区进行磁记录轨迹(磁道)的高强度磁化,消除存储在磁盘扇区内的病毒文件。等低级格式化后,再进行常规的格式化分区并装入软件操作系统,计算机方可恢复正常工作。硬盘的低级格式化,一般采用的是系统装机盘dos命令中的lformat低格指令,也称计算机dos系统格式化。以下介绍一种最流行的计算机病毒杀除方法,基本上能够清除计算机的全部病毒,也是计算机处于在安全模式状态下进行的杀毒方式。当计算机在安全模式状态下工作时,计算机的病毒文件一般呈现为非运行状态。因为计算机的病毒文件在运行复制状态下时是很难将其彻底清除掉的,所以杀除顽固性计算机病毒,必须使病毒处于在非工作状态时才能用杀毒软件进行除杀。在计算机开机启动时,敲击键盘上方的f8键,使计算机进入到运行选项步骤,用上下键选择安全模式运行然后敲击回车键,计算机系统自动进入到安全模式工作方式。此时,可利用已经下载好了的杀病毒软件进行杀毒,杀毒完毕后计算机自动重启并恢复到正常的状态模式下工作。用杀毒软件对计算机进行病毒的清理。如果计算机的顽固性病毒经过上述方法还是清除不掉的话,那就只有对硬盘进行低级格式化了。 以上就是对于低级格式化有什么作用的相关内容。
一般是在硬盘出现物理坏道的时候会用低级格式化来尝试修复坏道或隔离坏道,以始老化损坏的硬盘重新上岗,还有就是硬盘分区表呗病毒严重入侵破坏的时候 硬盘在出厂时,已经做过低级格式化了,所以一般我们只需要做硬盘分区和高级格式化。一般来说,硬盘不可以随便做低级格式化,因为低级格式化会彻底删除硬盘中的数据,对硬盘的损害也很大,会缩短硬盘的使用寿命。一块硬盘做十几次低级格式化,硬盘就会坏掉。当硬盘的坏道太多或因其他原因,访问硬盘时经常出错时,就要对硬盘做低级格式化。普通的格式化硬盘是不会影响硬盘寿命的。格式化分为高级格式化和低级格式化。高级格式化仅仅是清除硬盘上的数据,生成引导信息,初始化FAT表,标注逻辑坏道等。而低级格式化是将硬盘划分出柱面和磁道,再将磁道划分为若干个扇区,每个扇区又划分出标识部分ID、间隔区、GAP和数据区DATA等。低级格式化是高级格式化之前的一件工作,每块硬盘在出厂前都进行了低级格式化。低级格式化是一种损耗性操作,对硬盘寿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而我们平时所用的Windows下的格式化(包括在DOS下面使用的格式化)其实是高级格式化。
低级格式化就是将空白的磁盘划分出柱面和磁道,再将磁道划分为若干个扇区,每个扇区又划分出标识部分 ID、间隔区 GAP 和数据区 DATA等。如果硬盘过了保修期不让换,也可以试试低格硬盘,以防止将数据存储到坏道导致数据损失。除了这些,低级格式化还有什么作用呢?
低级格式化的作用:
1、逻辑坏道:
总的来说,坏道可以分为物理坏道和逻辑坏道。其中逻辑坏道相对比较容易解决,它指硬盘在写入时受到意外干扰,造成有 ECC 错误。从过程上讲,它是指硬盘在写入数据的时候,会用 ECC 的逻辑重新组合数据,一般操作系统要写入 512 个字节,但实际上硬盘会多写几十个字节,而且所有的这些字节都要用 ECC 进行校验编码,如果原始字节算出的ECC 校正码和读出字节算出的 ECC 不同,这样就会产生 ECC 错误,这就是所谓的逻辑坏道产生原因。
2、物理坏道:
至于物理坏道,它对硬盘的损坏更具致命性,它也有软性和硬性物理坏道的区别,磁盘表面物理损坏就是硬性的,这是无法修复的。而由于外界影响而造成数据的写入错误时,系统也会认为是物理坏道,而这种物理坏道是可以使用一些硬盘工具(例如硬盘厂商提供的检测修复软件)来修复,此外,对于微小的硬盘表面损伤,一些硬盘工具(例如西部数据的 Data Lifeguard Tools)就可以重新定向到一个好的保留扇区来修正错误。对于这些坏道类型,硬性的物理坏道肯定是无法修复的,它是对硬盘表面的一种最直接的损坏,所以即使再低格或者使用硬盘工具也无法修复(除非是非常微小的损坏,部分工具可以将这部份坏道保留不用以此达到解决目的)。
3、低格的作用:
对于硬盘上出现逻辑坏道或者软性物理坏道,用户可以试试使用低级格式化来达到屏蔽坏道的作用,但这里需要指出,屏蔽坏道并不等于消除坏道了,低格硬盘能把原来硬盘内所有分区都删除,但坏道却隐藏起来,不让用户在存储数据时使用这些坏道,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用户数据的可靠性,但坏道却会随着硬盘分区、格式化次数的增长而扩散蔓延。
所以笔者并不推荐用户对硬盘进行低格,如果硬盘在保修期内最好去保修或者找经销商换一块,这可以说是最佳解决方案,也是最彻底的解决方案了。如果硬盘过了保修期不让换,那可以试试低格硬盘,以防止将数据存储到坏道导致数据损失。
补充:硬盘常见故障:
一、系统不认硬盘
二、硬盘无法读写或不能辨认
三、系统无法启动 。
系统无法启动基于以下四种原因:
1. 主引导程序损坏
2. 分区表损坏
3. 分区有效位错误
4. DOS引导文件损坏
正确使用方法:
一、保持电脑工作环境清洁
二、养成正确关机的习惯
三、正确移动硬盘,注意防震
开机时硬盘无法自举,系统不认硬盘
相关阅读:固态硬盘保养技巧
一、不要使用碎片整理
碎片整理是对付机械硬盘变慢的一个好方法,但对于固态硬盘来说这完全就是一种“折磨”。
消费级固态硬盘的擦写次数是有限制,碎片整理会大大减少固态硬盘的使用寿命。其实,固态硬盘的垃圾回收机制就已经是一种很好的“磁盘整理”,再多的整理完全没必要。Windows的“磁盘整理”功能是机械硬盘时代的产物,并不适用于SSD。
除此之外,使用固态硬盘最好禁用win7的预读(Superfetch)和快速搜索(Windows Search)功能。这两个功能的实用意义不大,而禁用可以降低硬盘读写频率。
二、小分区 少分区
还是由于固态硬盘的“垃圾回收机制”。在固态硬盘上彻底删除文件,是将无效数据所在的整个区域摧毁,过程是这样的:先把区域内有效数据集中起来,转移到空闲的位置,然后把“问题区域”整个清除。
这一机制意味着,分区时不要把SSD的容量都分满。例如一块128G的固态硬盘,厂商一般会标称120G,预留了一部分空间。但如果在分区的时候只分100G,留出更多空间,固态硬盘的性能表现会更好。这些保留空间会被自动用于固态硬盘内部的优化操作,如磨损平衡、垃圾回收和坏块映射。这种做法被称之为“小分区”。
“少分区”则是另外一种概念,关系到“4k对齐”对固态硬盘的影响。一方面主流SSD容量都不是很大,分区越多意味着浪费的空间越多,另一方面分区太多容易导致分区错位,在分区边界的磁盘区域性能可能受到影响。最简单地保持“4k对齐”的方法就是用Win7自带的分区工具进行分区,这样能保证分出来的区域都是4K对齐的。
三、保留足够剩余空间
固态硬盘存储越多性能越慢。而如果某个分区长期处于使用量超过90%的状态,固态硬盘崩溃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所以及时清理无用的文件,设置合适的虚拟内存大小,将电影音乐等大文件存放到机械硬盘非常重要,必须让固态硬盘分区保留足够的剩余空间。
四、及时刷新固件
“固件”好比主板上的BIOS,控制固态硬盘一切内部操作,不仅直接影响固态硬盘的性能、稳定性,也会影响到寿命。优秀的固件包含先进的算法能减少固态硬盘不必要的写入,从而减少闪存芯片的磨损,维持性能的同时也延长了固态硬盘的寿命。因此及时更新官方发布的最新固件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能提升性能和稳定性,还可以修复之前出现的bug。
五、学会使用恢复指令
固态硬盘的Trim重置指令可以把性能完全恢复到出厂状态。但不建议过多使用,因为对固态硬盘来说,每做一次Trim重置就相当于完成了一次完整的擦写操作,对磁盘寿命会有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数据信息的存储需求也在不断提升,现在多家存储厂商推出了自己的便携式固态硬盘,更有支持Type-C接口的移动固态硬盘和支持指纹识别的固态硬盘推出。
给磁盘划分磁道和扇区,为用户保存文件到被格式化的磁盘中,在磁盘上建立文件系统,将磁盘中原有的所有数据删除,将磁盘中己损坏的扇区标记成坏块。
格式化就是为磁盘做初始化的工作,以便我们能够按部就班地往磁盘上记录资料。好比我们有一所大房子要用来存放书籍,不会搬来书往屋里地上一扔了事,而是要先在里面支起书架,标上类别,把书分门别类地放好。
扩展资料
格式化动作可分为高级格式化和低级格式化两种。软盘只有低级格式化(虽然看上去是高级格式化);而硬盘不仅有高级格式化,还有低级格式化的动作。低级格式化都是针对硬件的磁道为单位来工作,这个格式化动作是在硬盘分区和高级格式化之前做的,通常一般的使用者并不会去做这个动作。
若未特别指明,则一般格式化的动作所指的都是高级格式化。在MS-DOS操作系统当中,我们可以使用FORMAT指令来格式化硬盘与软盘。
可以清空你的磁盘空间! x0dx0a如果有病毒也可以一起清除! x0dx0a不过经常对硬盘或者分区格式化会影响硬盘的寿命! 答案补充 简单的说,格式化就是把一张空白的盘划分成一个个小的区域,并编号,供计算机储存,读取数据。没有这个工作的话,计算机就不知道在哪写,从哪读。 x0dx0a硬盘必须先经过分区才能使用,磁盘经过分区之后,下一个步骤就是要对硬盘进行格式化(FORMAT)的工作,硬盘都必须格式化才能使用。 x0dx0a格式化是在磁盘中建立磁道和扇区,磁道和扇区建立好之后,电脑才可以使用磁盘来储存数据。 x0dx0a在Windows和DOS操作系统下,都有格式化Format的程序,不过,一旦进行格式化硬盘的工作,硬盘中的数据可是会全部不见喔!所以进行这个动作前,先确定磁盘中的数据是否还有需要,如果是的话先另行备份吧。 答案补充 高级格式化就是清除硬盘上的数据、生成引导区信息、初始化FAT表、标注逻辑坏道等。 x0dx0ax0dx0a低级格式化就是将空白的磁盘划分出柱面和磁道,再将磁道划分为若干个扇区,每个扇区又划分出标识部分ID、间隔区GAP和数据区DATA等。可见,低级格式化是高级格式化之前的一件工作,它只能够在DOS环境来完成。而且低级格式化只能针对一块硬盘而不能支持单独的某一个分区。每块硬盘在出厂时,已由硬盘生产商进行低级格式化,因此通常使用者无需再进行低级格式化操作。
回答,无论是系统中运行DOS命令/format,还是在磁盘管理,还是在PE系统中,或者是Windows系统内的DM,PM工具所进行的格式化都属于高级格式化,Windows7的高级格式化有别于XP和其他工具的格式化,Windows的高级格式严格遵循4K扇区。只有在纯DOS模式下的格式化并且需要选择低级格式化才算低级格式化,低级格式化对硬盘,尤其是有坏道的硬盘是有损害的,建议不要轻易做低级格式化。低级格式化就是将空白的磁盘划分出柱面和磁道,再将磁道划分为若干个扇区,每个扇区又划分出标识部分ID、间隔区GAP和数据区DATA等。低级格式化是物理级的格式化,主要是用于划分硬盘的磁柱面、建立扇区数和选择扇区间隔比。(会影响硬盘寿命)高级格式化就是清除硬盘上的数据、生成引导区信息、初始化FAT表、标注逻辑坏道等。高级格式化主要是对硬盘的各个分区进行磁道的格式化,在逻辑上划分磁道。简单地说,高级格式化就是和操作系统有关的格式化,低级格式化就是和操作系统无关的格式化。为何要采用高级格式化多年来,硬盘行业一直采用这种低级别的格式。然而,随着硬盘容量的不断增长,扇区大小日渐成为提高硬盘容量和纠错效率方面的限制性设计因素。例如,将以前的扇区大小和总容量的比率与最近硬盘的扇区大小和总容量的比率相对比就可以发现,扇区分辨率已变得非常低。扇区分辨率(扇区大小和总存储大小的百分比)已经非常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总容量度量的扇区分辨率管理小型离散数据时,分辨率越低越好。但是,现代计算系统中的常用应用管理的都是大型数据块,实际上远比传统512字节扇区大小要大得多。另外,随着区域密度的增加,小型512字节扇区在硬盘表面上占用的空间也将越来越小。从纠错和介质缺陷风险方面看,更小的空间也会引发问题。如图2所示,硬盘扇区中的数据占据的空间越小,错误纠正就会变得越困难,因为同样大小的介质缺陷对总体数据负载损害的百分比更高,因此需要更大的纠错强度。介质缺陷和区域密度512字节扇区一般可纠正高达50字节长度的缺陷。现在,硬盘开始通过先进的区域密度来提高错误纠正的上限。因此,为了改善错误纠正和实现格式化效率,迁移到较大扇区是硬盘行业内的基本要求。
高级格式化并没有真正从磁盘上删除数据,它只是给数据所在的磁盘扇区的开头部分写入了一种特殊的删除标记,告诉系统这里可以写入新的数据。只要在格式化后没有立刻用全新的数据覆盖整个硬盘,那么原来的数据还会好端端在那里,只需要一些特定的软件即可恢复原来的数据。低级格式化是磁盘为了达到随机存取的目的,需要在盘的磁道上规划出扇区,每个扇区以引导标记和扇区标记作为扇区的起始,然后才是扇区的内容,后面还有校验标记。低级格式化就是在磁道上标上这些标记而已。所以低级格式化的操作实际上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写过程,写的不是数据而是标记。低级格式化既不相当于对盘片的修整更不是盘片的再生。在软盘和硬盘使用前都有低级格式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需也仅需一次,硬盘的低级格式化是在工厂里完成的。具体怎么用你也应该清楚了吧??
可见,低级格式化是高级格式化之前的一件工作,它不仅能在DOS 环境来完成,也能在 xp 甚至vista 系统下完成。而且低级格式化只能针对一块硬盘而不能支持单独的某一个分区。每块硬盘在出厂时,已由硬盘生产商进行低级格式化,因此通常使用者无需再进行低级格式化操作。其实,我们对一张软盘进行的全面格式化就是一种低级格式化。低级格式化的作用:逻辑坏道总的来说,坏道可以分为物理坏道和逻辑坏道。其中逻辑坏道相对比较容易解决,它指硬盘在写入时受到意外干扰,造成有 ECC 错误。从过程上讲,它是指硬盘在写入数据的时候,会用 ECC 的逻辑重新组合数据,一般操作系统要写入 512 个字节,但实际上硬盘会多写几十个字节,而且所有的这些字节都要用 ECC 进行校验编码,如果原始字节算出的ECC 校正码和读出字节算出的 ECC 不同,这样就会产生 ECC 错误,这就是所谓的逻辑坏道产生原因。 物理坏道至于物理坏道,它对硬盘的损坏更具致命性,它也有软性和硬性物理坏道的区别,磁盘表面物理损坏就是硬性的,这是无法修复的。而由于外界影响而造成数据的写入错误时,系统也会认为是物理坏道,而这种物理坏道是可以使用一些硬盘工具(例如硬盘厂商提供的检测修复软件)来修复,此外,对于微小的硬盘表面损伤,一些硬盘工具(例如西部数据的 Data Lifeguard Tools)就可以重新定向到一个好的保留扇区来修正错误。对于这些坏道类型,硬性的物理坏道肯定是无法修复的,它是对硬盘表面的一种最直接的损坏,所以即使再低格或者使用硬盘工具也无法修复(除非是非常微小的损坏,部分工具可以将这部份坏道保留不用以此达到解决目的)。低格的作用对于硬盘上出现逻辑坏道或者软性物理坏道,用户可以试试使用低级格式化来达到屏蔽坏道的作用,但这里需要指出,屏蔽坏道并不等于消除坏道了,低格硬盘能把原来硬盘内所有分区都删除,但坏道却隐藏起来,不让用户在存储数据时使用这些坏道,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用户数据的可靠性,但坏道却会随着硬盘分区、格式化次数的增长而扩散蔓延。所以笔者并不推荐用户对硬盘进行低格,如果硬盘在保修期内最好去保修或者找经销商换一块,这可以说是最佳解决方案,也是最彻底的解决方案了。如果硬盘过了保修期不让换,那可以试试低格硬盘,以防止将数据存储到坏道导致数据损失。硬盘低级格式化的原理: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前的磁盘读取技术水平下,低级格式化是一种损耗性操作,其对硬盘寿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最近一两年出的硬盘进行低级格式化影响要小的多,因为他不是物理上的操作。因此,许多硬盘厂商均建议用户不到万不得已,不可“妄”使此招。当硬盘受到外部强磁体、强磁场的影响,或因长期使用,硬盘盘片上由低级格式化划分出来的扇区格式磁性记录部分丢失,从而出现大量“坏扇区”时,可以通过低级格式化来重新划分“扇区”。但是前提是硬盘的盘片没有受到物理性划伤。硬盘低级格式化的功用硬盘低格格式化是对硬盘最彻底的初始化方式,经过低格后的硬盘,原来保护的数据将全部丢失,所以一般来说低格硬盘是非常不可取的,只有非常必要的时候才能低格硬盘。而这个所谓的必要时候有两种,一是硬盘出厂前,硬盘厂会对硬盘进行一次低级格式化;另一个是当硬盘出现某种类型的坏道时,使用低级格式化能起到一定的缓解或者屏蔽作用。
硬盘格式化分低级格式化(低格)和高级格式化两种(高格),普遍说的格式化是高格。两个格式化的概念是:硬盘的低级格式化即硬盘的初始化,其主要目的是对一个新硬盘划分磁道和扇区,并在每个扇区的地址域上记录地址信息。初始化工作一般由硬盘生产厂家在硬盘出厂前完成,当硬盘受到破坏,或更改系统时,也需要进行硬盘的初始化。硬盘建立分区后,使用前必须对每一个分区进行高级格式化,格式化后的硬盘才能使用。高级格式化的主要作用有两点:一是装入操作系统,使硬盘兼有系统启动盘的作用;二是对指定的硬盘分区进行初始化,建立文件分配表以便系统按指定的格式存储文件。
推发布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