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更美好的童年#
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在河里抓鱼和在山里抓蚱蜢是我最喜欢做的两件事。
我家乡山上的蚂蚱种类很多,颜色、大小、体型都不一样。其中有一种绿松石大蚱蜢,数量最多,弹跳能力强,会飞。他们看起来很凶,但他们不咬人。最致命的是它两条有力的后腿,有一排锯齿状的刺。如果你使劲推他们,你的皮肤肯定会破的。
不管是上山打猪草,还是帮我妈摘豆子,总之只要上山,就一定会遇到几只这个的大蚂蚱。我无疑是害怕它的,但我还是要抓住它!悄悄地走,趁它不注意,用脚轻轻踩它,然后把脚挪到一边露出它锯齿状的后腿,用手掰断,然后才敢完全松开脚,捡起来扔到篮子里。如果还怕它爬出来逃跑,还可以在它面前掰几条腿,这个它肯定逃不掉。
抓这只蚂蚱的目的只有一个——吃。那时候食物匮乏,尤其是肉,除了过年和八月十五不能吃,怎么能放过这草丛里的美味呢?蚱蜢在秋天最胖,母蚱蜢的肚子里装满了种子,是最好的进食场所。抓到一只蚱蜢后,轻轻捏一下它的肚子,就能知道里面有没有种子。有的肚子硬,有的肚子软,所以抓到的时候一般直接喂鸡。
蚂蚱的治疗一般都是奶奶来做。她用大拇指捏住被拉的尾巴,然后慢慢把它的头拉下来,这个蚂蚱肚子里的内脏就被拉出来一起扔了。包好的蚂蚱直接用火星扔到草灰里烧一会儿,变红了就可以吃了。蚂蚱多的话可以油煎,那时候绝对好吃。
抓蚂蚱绝不是小孩子的特权,大人们也为此感到高兴。有一次,几个叔叔帮我家收玉米,回来的时候居然带回了一百多只这个的蚂蚱,密密麻麻的爬满了双排车的车顶。这是他们自己吃的零食。
除了这种大蚂蚱,我们还经常抓到一种尖头蚂蚱,当地称之为熊钩。这种蚂蚱身材修长,腿细长,无伤大雅。我敢直接用手盖住它,然后抓住它,用手捏住它的后腿,这个它的身体就会上下移动,像簸箕一样。孩子嘴里会喊:“拿钩子,拿簸箕,你让开,我过去。”事实上,它不会真的妨碍我们。儿歌是奶奶教的,不合逻辑,但是熟悉到骨子里。
我们也抓了很多这种蚂蚱。我们在它很小的时候抓住它,用一根狗尾草把它串起来。有时候我们可以抓一大串带回家喂家里的鸡。蚱蜢在秋天长大,肚子里装满种子就可以用火吃了,味道非常好。
还有一只土蚱蜢,形状和第一只很像,头是方的,但是小很多。它每次抓到他都会从嘴里吐出红棕色的液体,非常恶心。我甚至不会看它一眼,除非我要把它拿去喂鸡。然而,就是在这个一只我认为很恶心的蚂蚱上,却发生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我在接下来的30年里依然记忆犹新。
那是我高中的时候。一次体育课上,我们女生在墙边的路边草地上乘凉。一个很漂亮的女同学在草丛里发现了一只这个的蚱蜢。她是城市居民,对蚱蜢很好奇,所以她抓蚱蜢来取乐。我到处开玩笑,问她敢不敢吃。她说:“我去吃饭,你给我买冰棍。”我知道她不敢,就爽快地答应了。谁知道这个女生毫不犹豫的把蚂蚱扔进了嘴里,怕我不信,居然伸出舌头给我看上面的蚂蚱,然后吞了下去!!!最后又开口让我检查。在场的同学都傻眼了!永远不要低估别人的勇气。这是我学到的。当然,我为此付出了冰棍的代价。
几十年过去了,可能是因为除草剂的使用,各种蝗虫都很少了,尤其是头大的,几乎没有了。有时候真的很怀念那个时候,那个味道,那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