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动物学讲了豹子和银背大猩猩的冲突记录。银背大猩猩虽然体型巨大,但对豹子的实际伤害有限。今天我们要讲的另一种灵长类动物——狒狒(该属共有5种),却常常能让豹子相形见绌,有时甚至会杀死豹子。几种狒狒体型较小,雌性平均10多斤,雄性20多斤。但是他们的群体规模很大,成员有几十人甚至200多人。再加上犬齿发达,攻击性强,对于它们的主要天敌豹子来说,真的是很难对付的猎物。
狒狒专家考利肖在1994年总结了11篇描述狒狒反击豹子的文章。在11次反击中,狒狒赶走了豹子4次,咬了豹子1次,最令人吃惊的是,咬死了豹子4次。下面简单说一下这些例子。
1.博物学家Marais(1939)对灵长类动物的研究描述了一只豹子悄悄接近一群狒狒的记录,但被两只雄性狒狒杀死。一只雄性狒狒在战斗中被杀。
2.特恩布尔-坎普(1967)记录了一只雄性狒狒赶走一只豹子。
3.Pienaar(1969)记录了豹子被很多雄性狒狒咬伤。“豹子夜里溜进来,出其不意地杀死了很多狒狒。偶尔,豹子在饥饿的驱使下,会在白天贸然袭击狒狒。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雄性狒狒会聚集在捕食者周围,而豹子经常会被这些愤怒的灵长类动物严重伤害或撕成碎片。”在那篇论文中,皮纳尔还指出,在克鲁格公园,豹子观察到的7465个猎物中,只有不到1%是狒狒。但豹的捕食占被捕食者杀死的狒狒总数的77%,可见豹是狒狒的头号天敌。
奥特曼& ampAltmann(1970)报道,一群狒狒攻击了一只豹子,豹子试图逃跑但仍被狒狒杀死。
5.Saayman(1971)的《狒狒对掠食者的反应》记载了狒狒杀死豹子。
6.Schalle(1972)记录了三只雄性狒狒赶走了豹子。
7.Nagel(1973)在他的研究中提到了豹子和狒狒之间唯一的冲突。当时是早上7点,纳格尔在狒狒休息的地方附近听到了狒狒的尖叫声和雄狒狒的战斗声。当他循着声音来到事发地时,并没有看到狒狒,只看到一只豹子静静地蹲在密林旁,然后豹子就离开了。第二天早上,他发现这群狒狒中有两只成年母狒狒只用三条腿走路。显然,他们伤了一条腿。由于信息有限,他无法判断豹子的攻击是否成功。也许豹子什么也没得到,也许它成功杀死了一只狒狒宝宝。
8.Busse(1980)报道,一只未成年的豹子被半群狒狒追了200米,骚扰了20分钟。
9.柯林斯(1984年)发表的研究报告称,狒狒追逐了豹子两次,很多个体,包括一些未成年和一只怀孕的雌性狒狒,都参与了驱赶,但只有成年和亚成年雄性狒狒近距离面对豹子。
10.Goodal(1986)记录了几起雄性狒狒杀死豹子的案例。
11、斯金纳& amp史密瑟斯(1990)记录了狒狒骚扰豹子。
考利肖的总结记录显示,狒狒对豹子的反击相当有效。他们经常能赶走豹子,甚至几次杀死它们。同时他们自己的伤亡也不大,除了第一个例子中损失了一个反击者。
其他专家对狒狒反击豹子的案例也做过类似的实地考察,考察过程中仍有一些惊心动魄的经历。让我们来看看发生了什么。灵长类专家切尼等人在博茨瓦纳对狒狒进行了长达10年(1992-2002年)的研究,期间共记录了7起确认或疑似豹子捕食狒狒的案例,这些案例大多发生在夜晚、黄昏或黎明,总之充分发挥了大型猫科动物的夜视优势。
只有一个证实的例子发生在中午,一只雄性狒狒远离自己的群体,当它接近另一群狒狒时,一只豹子伏击并杀死了它。豹子的下一步棋很有意思。它并不急于把猎物吃掉。相反,它将狒狒藏在树上,并立即逃离该地区。当狒狒离开后,豹子回到猎物身边。黎明时分的两次捕食也是如此。在被狒狒赶走之前,豹子赶紧把猎物藏起来,等狒狒离开后再回去吃东西。很多时候,狒狒会赶走白天遇到的豹子。至少有12次,狒狒最终迫使豹子进入灌木丛或洞穴,在那里它们包围并骚扰或攻击后者。有一次,一只绝望的母豹不得不在一个树洞里勇敢地战斗,因为里面有两只幼崽。
正如考利肖所描述的,狒狒攻击豹子的主要战斗者是成年雄性,但切尼观察到了一些不同的情况。这里的成年雌狒狒、亚成年雄狒狒和幼年狒狒可能和成年雄狒狒一样参与了豹子的入侵。另外,有些人比其他人攻击更积极。比如一只成年母狒狒,在群落中地位低下,经常会带领战斗围攻豹子。她在一次战斗中被豹子袭击,受了重伤。最后在20岁的时候,她死在了豹子的嘴里。两名成年男性和两名成年女性的大腿和小腿严重受伤,看起来像是被豹子抓伤的。
虽然在观察期内狒狒多次围攻金钱豹,但研究人员并没有看到金钱豹被杀。切尼等人分析了原因,认为攻击过程中人类观察者的存在可能有利于豹子逃跑。为什么这么说?五次,绝望的豹子最终选择直奔观察者——狒狒包围圈的唯一突破口。在2000年9月的一场突围战中,豹子跑向一名助理研究员,将他扑倒在地,并开始撕咬。几秒钟之内,大约20只狒狒冲向豹子,将它赶走,观察者获救。几只母狒狒也参与了反击,包括一只带着婴儿的母狒狒。
除了对成年豹子进行反击,狒狒有时还会故意杀死幼豹,这可能是为了消除未来的潜在威胁。基夫纳和其他人在坦桑尼亚观察到了这个的事件。2011年10月18日,一只母豹和她的两只幼崽被大约30只狒狒包围。豹子退到一棵倒下的树下。母豹对着狒狒吼叫,试图保护自己的幼崽。几分钟后,一辆长途汽车司机开到了狒狒和豹子之间,试图赶走狒狒。很快,公园管理处的一辆车加入了驱赶狒狒的行列。
三个星期后,11月7日,他们又见到了三只豹子。当时,母豹和她的宝宝正在倒下的树下玩耍。不到一个小时,多达40只狒狒赶到现场,开始骚扰豹子。其中,三只成年雄性狒狒对豹子的攻击最为猛烈,豹子不得不退到树洞内,幼崽则躲在树洞深处。骚乱持续了一个小时,直到公园的车辆出现并赶走了狒狒。狒狒离开后,母豹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但旁边只剩下一只幼崽。虽然母豹积极四处寻找,但未能找到失踪的幼崽,因此有理由相信幼崽已被狒狒杀死。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几十只狒狒无疑是可怕的。如果你是豹子,最好在大部队集结之前,尽早逃离。如果不幸被包围,可能会有生命危险。然而,即使被庞大的军队包围,也不是绝对无法解决的问题。2006年10月的一个下午,博茨瓦纳的一只雌豹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机智地躲过30只狒狒的攻击。
这只母豹当时正在吃奶,身体瘦弱,急需猎物,于是饥饿驱使她将目光转向附近的一群狒狒。它成功追踪到了这群狒狒,并找到了合适的时机,成功杀死了队尾的一只小狒狒。几乎在一个镜头里,30只狒狒淹死了母豹,现场一片哭声。根本没有雌豹,因为它的底部被狒狒包围了。当教练走到拐角处时,一些狒狒后退了几步,这才看到受伤的豹子躺在地上。但是狒狒不会就这个放过它。在接下来的两个半小时里,狒狒们围着豹子,继续骚扰它。冲锋通常由一只大雄狮和几只小雄狮带领。
令人惊讶的是,虽然看起来还活着,但母豹坚持装死,一动不动。俗话说,豹子没有反应导致狒狒逐渐失去了最初的进攻势头,最后大部队撤退了,只剩下一只较大的雄性狒狒和一只较小的雌性狒狒处于较低的级别。虽然在车上的观察者看来,此时的豹子受了致命伤,但雄性狒狒在靠近它时依然小心翼翼,而雌性狒狒只是在安全距离外观看。雄性狒狒可能认为豹子快死了。当他靠近它并试图拨弄它时,豹子突然弹起并攻击狒狒,迫使两只狒狒逃离。
之后,母豹抱起小狒狒,若无其事地带着它离开了现场。在这起事件中,雌豹在光天化日之下袭击狒狒,被一大群狒狒围攻。它看似走投无路,但两个半小时的装死不回应,终于让大部分狒狒离开了。对方只有两只后,敌人实力大幅度提升,母豹不再装死,雷霆打走了两只狒狒,显示了其良好的智慧。
狒狒群体的数量、组织结构和高攻击性决定了当狒狒群体察觉到捕食者的存在时,它们的群体防御能力非常强,这也是豹子不愿意选择狒狒的重点原因。而群体反击能力的优势往往在白天就能充分发挥出来。一旦到了夜晚,豹子的夜视能力就会成为扭转战局的利器,所以豹子的成功捕食大多发生在黄昏、夜晚和黎明光线有限的时候。此时狒狒没有大型猫科动物的夜视能力,同时又处于休息和睡眠时间,警觉性会比白天下降。那么此时它们是如何应对来源豹子的潜在捕食风险的呢?
狒狒的策略是仔细选择晚上睡觉的地方。众所周知,狒狒主要利用陡峭的悬崖和高大的树木作为夜间睡觉的遮蔽物。在这两个地方,它们有更好的机动性,使得豹子很难伏击和捕捉狒狒。如果要在两者之间选择,狒狒更喜欢睡在悬崖上,因为和其他地方相比,豹子晚上很少来悬崖觅食。另外,狒狒通常会遵循一个规则,即一旦发现庇护所,群体成员尽量不要待在距离庇护所50米的地方,以减少远离核心区域的时间,降低被猎杀的风险。
阅读上图:从与豹子的对抗中看银背大猩猩的实力:攻击不够,但自保有余,被豹子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