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眉有两个好处。
一个是美。
第二是方便。
不用每天早上在喧嚣中挤出时间画画,也不用担心什么时候补色,也不怕游泳淋雨后可能会露出真面目。
半永久纹眉越来越流行,很多纹眉师的生意都很火爆!只是,纹眉有什么风险?是你做的吗?
第一个风险项目
纹眉是侵犯性的。
纹眉的英文直译是“微刃纹眉”,是一种美容装饰。现在,它也有了一堆艺名,比如“半永久化妆”、“眉饰”、“绣眉”。
无论多么艺术化,纹眉的道理只有一个,那就是一种通过刺穿皮肤,然后保持眉形,穿透皮肤的方法。
注意这两个字:穿刺。
我们来看看纹眉工具。主要有两种:针和刀片。其中针有排针、圆针等不同的设计。该刀片不同于传统刀片,其尖端由一排极细的针组成,针的设计规格多种多样。
操作时,先将针尖或刀片浸入染料中得到一点染料,然后沿着画出的眉形反复刺入皮肤,让色素沉积在皮肤中。
所以,纹眉本身就是一种轻微创伤性的皮肤着色。这些染料附着在皮肤上后,色素分子会分解成直径小于1微米的小颗粒,迅速被胶原蛋白包围,无法被细胞吞噬,形成稳定的色块。由于表皮薄而半透明,色素通过表皮呈现颜色,从而达到遮眉、扬长避短、美容的作用。
侵入式操作,实际上是破坏了皮肤屏障,必然会有一定概率的皮肤问题,另外还有一些潜在的其他风险。因为纹眉会刺破皮肤,需要对局部皮肤进行麻醉,所以严格来说,这是一个小型的医美手术。
第二风险项目
皮肤问题
感染
之前纹眉用的工具都是消毒后反复使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现在大部分纹眉工具都是要求使用一次就丢弃,而且要保证“一人一针,一人一色素”。但是,仍然有一些员工缺乏安全意识。纹身前,操作部位没有清洗消毒,或者消毒不彻底。甚至为了节约成本,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最终导致求美者“很受伤”,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出现红肿、疼痛、水泡等症状。
敏感的
有的人会对染料、麻药或其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出现瘙痒、红肿、皮疹、蜕皮等症状。如果是染料过敏,通常和个人体质有关,不一定是染料的质量。纹身染料作为一种特殊用途的化妆品,含有一些重金属杂质。在优质颜料中,重金属和微生物的含量都控制得很好,但“三无”根本不能保证质量。
异物肉芽肿
有时候纹身师的操作没有失误,也没有外部感染,但是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就是拒绝接受这些外来的色素块,而派出免疫细胞去清除。而文眉的色素块大于免疫细胞,干而不死,不愿退,所以被包裹起来形成肉芽肿。在皮肤表面,只是一个或多个皮内肿块,有些几年后可以自己慢慢消退,有些只能切除。
第三风险项目
洗眉不像洗手。
你一定对开头提到的半永久纹身很熟悉,这是指纹身的颜色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淡,喜欢的话可以补色。如果不喜欢,可以随时洗掉,重新纹身。
纹眉真的可以洗掉复原吗?
之前的纹眉颜料多为蓝色和黑色,所以一般都是永久性的皮肤着色。但是随着纹身产品和技术的提高,纹身的深度逐渐变浅,纹身眉毛确实可以洗掉。
洗眉就是在眉毛上涂抹腐蚀性的药水,或者用激光去除真皮上方的皮下色素。一般文身上的颜色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全部或部分去除。但是洗眉的过程并不是洗手洗衣服那么简单,也有风险。
★腐蚀性药液涂抹不当,容易灼伤皮肤,破坏眉毛和毛囊,形成疤痕。这种方法当前用的比较少。
★传统红外激光洗眉是一种精细、微创的清洁方式。缺点是会破皮出血,恢复期长,可能会留下疤痕。
★皮秒洗眉是一种特殊的激光,因为光速比普通激光快,与人接触的时间更短,所以对皮肤的伤害更小,但颜色太深可能洗不掉,有脱毛结疤的可能。
★颜色丰富、纹身较深的眉毛需要反复清洗,容易造成局部疤痕和肉芽组织增生。这种人也可以采取切眉,直接把不好的眉毛去掉,有提眼皮的效果。但切除后可能会造成眉毛的脱落和局部疤痕增生。术后需要再次纹眉,掩盖疤痕。
第四个风险项目
补色,风险循环…
随着时间的推移,纹身眉毛的褪色似乎不可避免。分析一下,纹眉掉色有几个原因:
一个
纹眉后局部形成微型伤口,伤口会结痂。依据纹身师的操作深度、技巧和方法,伤害的大小也有所不同。有些求美者在结痂过程中喜欢用手抠掉结痂皮,导致色素随结痂皮一起脱落。
2
当前纹身深度比之前浅了很多,表皮的色素也会随着细胞的新陈代谢逐渐变浅脱落。
三
色素本身的分解代谢。如果纹眉恢复后出现一些色素流失、保色不均匀等现象,可以一个月左右补一次,让颜色更均匀。
但是,每一个补色都是另一个纹眉,上面说的风险都会重复!
纹眉确实能提高颜值,增强自信,提高生活质量。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在你决定纹眉之前,请先了解纹眉的所有风险项目,看看自己是否适合纹眉人群。
1.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2.有大面积外伤的病人。手术或受伤后,通常口服一定剂量的药物。如果这个时候纹眉,可能会有副作用。
3.凝血机制差的患者。虽然纹眉造成的小伤口不容易出血,但这种体质的人还是要小心,最好不要纹眉。
4.季节性疱疹患者,最好避免发病。
5.角质层非常薄的人更容易引起感染和炎症。
6.疤痕体质严重的人,可能达不到纹眉的效果,反而会留下疤痕。
作者|傅敏,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整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