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为了方便自己的统治,先后扶植了伪满洲国政权、伪王蒙德政权、伪王政权等几个傀儡政权。按道理,这些傀儡政权都是日本扶持的傀儡政权。天下乌鸦一般黑,没有三六九之分。然而事与愿违,在日本扶植的几个傀儡政权中,伪满洲国政权和汪伪政权一直处于相互轻视的局面。然后,都是伪政权。为什么它们是互斥的?
一、伪满洲国认为自己根正苗红,属于正规的国家
首先说一下伪满洲国政权。1931年,日军逐渐占领中国东北。为了更好地管理东北,对付各种抵抗势力,日本支持已经退位20年的清朝皇帝宣彤溥仪就任伪满洲国统治者。后来成为伪满洲国皇帝,头衔“康德”。随着日军发动一系列军事行动,伪满洲国的版图逐渐扩大,最终确定版图包括整个东北、内蒙古东部和河北省北部。伪满洲国成立于1932年。由于其建立较早,世界上有24个国家承认了伪满洲国的地位,以顾及它们与日本的关系。所以伪满洲国一直认为自己属于正规国家。日本随后扶持伪满洲国蒙德等政权后,伪满洲国开始排斥和鄙视其他傀儡政权,认为其他政权属于不折不扣的傀儡政权,是有红根的国家,与其他政权不同。特别是汪伪政权建立后,汪伪政权成为伪满洲国主要鄙视的对象。
郑是沈阳人,但他在天津市公安局做督察。按照当时的划分,天津名义上隶属于汪伪政权。其实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天津、北平都属于伪华北委员会。从表面上看,这个委员会属于汪伪政权,但由于它成立的时间早于汪伪政权,汪伪政权根本无法管理这些省区。伪华北委员会其实属于国中之国的模式。郑的父亲去世后,郑作为他的儿子去参加了一个葬礼,葬礼安排好后,郑就不能回去了。因为准备回天津的时候,伪满洲国的警察说:“你是伪满洲国的,所以你要在伪满洲国工作,不准用楚料。”看伪满清警察的语气,充满了轻蔑和傲慢。在伪满洲国看来,日本和日本属于兄弟关系,其他傀儡政权都是日本人的“孝子重孙”。最后,郑费了很大的力气,到处打了关系,才从沈阳回到天津。由此,伪满洲国鄙视汪伪政权。伪满洲国看不起汪伪政权的同时,不知道汪伪政权也看不起伪满洲国。
二、汪伪政权鄙视伪满洲国,看不起这个手下败将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占领了东南大片地区。在这种背景下,原本属于高官之一的汪精卫投敌,犯了叛国罪。1940年,在日本高层的支持下,汪精卫在南京建立了傀儡政权,俗称汪伪政权。由于汪精卫的地位很高,汪伪政权认为他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在与满洲国官员打交道时,汪伪政权官员更是看不起这个败家子。汪精卫早年参加同盟会,积极从事反清活动,暗杀清朝贵族。早在清末,汪精卫就是一个反清义士。伪满洲国的皇帝是溥仪,20年前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汪伪政权认为“这是汪先生的败笔”但王伪政权的处境其实并不乐观,因为二战已经爆发,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不承认王伪政权。真正承认王伪政权的国家只有德、意、日三大轴心国和几个仆从国。
从表面上看,汪伪政权可以管理除满洲国以外的所有地区。但是这个样子太虚伪了,首先。华南、西南、西北等地的军民是合作抗战的,根本不承认王的傀儡政权。华北其实属于半独立模式,汪伪政权管不了。真正能被王伪政权管理的只有苏皖浙等东南地区,实际控制面积并不大。虽然有很多先天不足,但并不妨碍汪伪政权对伪满洲国的鄙夷。1943年,汪精卫赴日本出席“伪大东亚会议”。来源各傀儡政权的日本支持的政治家聚集在一起,包括伪满洲国总理张景惠。据说汪精卫为了打压伪满洲国,要求站在日本第一国东条英机旁边。陈凯歌导游拍摄的《霸王别姬》中有一个故事:一个青楼女子准备送儿子去戏班学戏剧,被戏班老板严词拒绝。母亲酸溜溜地说:“都是下等人,谁恨谁?”汪伪政权、伪满洲国政权、伪王蒙德政权、伪华北委员会等政权已经形成了非常完整的鄙视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