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义德太子李仲润。
李忠润(682-701年10月9日),原名李(避武则天讳,改名李忠润),李治、武则天之孙,长子,魏皇后。
姚凯二年(682年)正月,李仲润在东宫出生。永春元年(682),立为帝孙。黑圣元年(684),唐中宗失势,李忠润被废为庶人。圣历元年(698),复立唐中宗为皇太子,立李忠润为绍王。大足元年(701年),李仲润与妹妹永泰郡主李显惠、王延吉,私下商议精于政治的、兄弟之事,19岁被武则天赐死。唐中宗复辟后,神龙元年(705年)谥号“懿德太子”。神龙二年(706年),他的灵柩从洛阳移至甘陵安葬。是陵墓”很特别。
次子:王翘李忠福
李仲甫(九月十日,680-710),唐代宗室官员,李长子,生母不详。当初封他为唐昌郡王,后来封他为平恩郡王,封他为谯王。他作为一个国家的儿子提供酒和左骑正式仆人。神龙元年(705年),李仲甫被魏如昀陷害,被贬为周浦刺史,不久出任周俊刺史。景隆三年(709),唐中宗大赦天下,除李仲甫不准回京外,所有流亡者都得释放。于是李忠福在桌子上做了声明,但未能上报。
景云元年(710),死,文王李重茂继位。魏太后是皇太后,派军队到防备李忠福。同年6月20日,太平公主和临淄王李隆基发动兵变,魏如昀及其党羽被杀,李旦为唐睿宗继位。唐睿宗继位后,李仲甫被任命为冀州刺史。李仲甫、张、、等人对的继位不满。8月15日,他们在东都洛阳发动叛乱,攻击左右阵营。由于皇军的拼死抵抗,李忠福陷入绝境,逃离城市躲进山谷。东都留守,派兵搜索。李忠福31岁时投河自杀。李忠福死后,被分尸示众三天,然后以三公礼仪下葬。
第三子:李忠军,结城太子。
李忠军(?——707年8月7日),陇西滴道(今甘肃临洮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中宗的第三子李习安。
初与帝孙,授宜兴郡王。唐中宗复辟后,封他为魏王,在白洛州当了牧羊人。神龙二年(706),加冕为皇太子。因为她不是魏皇后的亲生孩子,她非常嫉妒魏如昀,又受到安乐公主的迫害,地位受到威胁。
神龙三年(707年),李多佐、李承匡、杜谷一等人联合朝廷将领发动兵变,杀死吴三思及其子梁王,后又企图杀害魏如昀母女,被玄武门挡住去路。政变失败后,他逃到钟南山,被他的手下杀害。唐睿宗回国后,追封栾城太子,葬于定陵。
第四个儿子:商汤·迪李重茂
唐朝年轻的皇帝李重茂(695-714),出生在陇西的季承(今甘肃秦安县)。唐朝皇帝,唐中宗的第四个儿子李习安。
圣历三年(700年),册封北海郡王。龙年,封他为文王。景隆四年(710),他登基为帝,他的第一个母亲,魏,被命名为。临淄王的堂兄发动政变,在杀了魏之后,让位于安国王李旦,恢复了文王的地位。景云二年(711),改称襄王。
开元二年(714),他出任周放刺史,死于二十岁。谥号为烈士,葬于武功县西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