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网上和外国人聊天时,交换话语是一个非常高频的场景。但是你确定你能听懂他们的打字吗?
我们先来看一组两个外国人的打字聊天:
我是m8。ltns。Hru?
哦,我很好。我mu 2。
我妹妹还好。她在d82天。
乙:集成电路。那是gr8。天快亮了。天黑了,我们该走了。我希望我会cu l8r。也许明天?
答:好的!手。卡尔。
你崩溃了吗?这是什么鬼东西?(后面会给出答案。)
首先,它们不是随机代码,而是一些网络聊天工具上流行的“密码”。这些数字和字母的组合真的很像密码。如果你理解了它们背后的规律,解读起来一点都不难,还可以这个和外国人聊天,确实会很有效率!
这个编码过程很简单,无非是以下规则:
1.依据发音简化
英语中有些单词的发音和一个字母的发音是一致的,所以会用这个字母直接代替那个单词,比如:
1)u =你
2)ur =你的
3)X = kiss(发音相似)
4)B = be
5)C =参见
2.常用短语的首字母缩写
即“缩写用于聊天中常见的搭配和组合的首字母”。
这条规则被广泛使用。比如“miss you”是聊天中经常键入的组合,所以首字母缩写为“mu”,其中“M”代表“miss”,“U”实际上使用了第一个规则,即“you”。
另一个例子是:
1)ASAP =尽快(尽快)
2)CUL = see you later(再见)
3)手=祝你愉快(祝你愉快!再见)
HRU =你好吗?(你好!)
5)LOL =笑出声来(哈哈…)
6)LTNS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
7)IC =我明白了(明白了)
8)RUOK =你还好吗?(你没事吧?)
WTF =什么他妈的(什么鬼东西)
10)BTW =顺便(顺便)
3.常用词的辅音缩写,或前缀截断。
对于一些需要反复打字的单词,为了节省时间,直接用一个前缀或者用里面的辅音来表示。
有的同学可能会问,前缀截取无可厚非,那为什么要用辅音缩写而不是元音缩写呢?其实答案很简单:英语中辅音多元音少,元音缩写根本分不清一个单词是什么。
比如“week”表示你还是可以用辅音“wk”来识别,但是用元音“ee”来表示。这是什么鬼??
另一波例子:
1)BRO =兄弟(截断前缀)
2)SIS =姐妹(截短的前缀)
3)GF =女朋友(辅音缩写)
4)PLS = please(辅音缩写)
5)BT = but(辅音缩写)
4.用阿拉伯数字代表单词
有些常用词发音像数字,所以为了提高效率,会用数字来表示这个词。
在英语中,用数字替换单词有三种常见的方法:
1)数字2的读音与二差不多,to和too。所以2指的是上面的一个词,在上下文中是可以识别的。
2)数字4的发音与四、for一致,所以可以替换。
3)数字8的发音类似于音标中的/ei/音,所以任何含有/ei/音的单词都可以插入8。
5.字母和数字的组合
这个规则比较灵活。任何包含/tu/ sound、/f:/sound和/ei/ sound的单词都可以插入数字:2、4和8,例如:
1)2day =今天(不是“两天”!)
明天=明天
3)B4 =之前
4)d8 =日期
5)f8 =命运
6)gr8 =太好了
7)l8r =后来
8)m8 = mate(兄弟,哥们,打招呼用)
很高兴见到你
10)talk2ul8 =未来再聊
6.并且通常用符号表示:&;
这个我就不多解释了。
现在,我们用这些定律来破译上面给出的对话:
我是m8。ltns。Hru?
解码:我想你,伙计。好久不见。你好吗?
L1:我非常想念你的哥哥。好久不见。你过得怎么样?
哦,我很好。我mu 2。
破译:哦,我很好。我也想你。
L1:哦,我很好。我也想你。
我妹妹还好。她在d82天。
解密:姐姐还行。她今天在约会。
L1:我妹妹很好。今天的日期?
乙:集成电路。那是gr8。天快亮了。天黑了,我们该走了。我希望我会cu l8r。也许明天?
解码:我明白了。太好了。天色渐晚。我们应该在天黑前离开。我希望未来能见到你。也许明天?
L1:嗯,我明白了。太棒了。天色已晚。我们应该在天黑前去那里。我希望未来能见到你。明天怎么样?
答:好的!手。卡尔。
破译:好!祝您愉快!回头见。
L1:好的!回头见!
你明白吗?为了巩固知识点,我们再做一个小测验:
请问:灰色泡泡里的文字是什么意思??
答案如下:
1)lol =笑出声来(意为“哈哈”)
2)wuz = what’s up(“你好”,打招呼的方式)
3)gr8 2 c u 2=见到你也很高兴(“我也很高兴见到你”)
4)OMG = Oh my God(“Oh,my God”的意思是突然出现让你惊喜的东西)
5)GTG = gotta go = gotta go(“不想说话,现在有事”,老是外接电话和线下说)
6)ttyl =稍后再聊(“稍后再聊”)
你认为这些规则会让你成为一个即时聊天者吗?但是,有一点我需要提醒:
这些缩写和数字很不正式。它们只适用于社交媒体,不应该在正式的书面文体中使用。
本文已获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来源: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侃英语”编辑:亚宁)
来源: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侃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