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女装货源供应商价钱低,新闻动不动一晚上赚上千几万的?
地摊经济适合创业,新闻里面一晚上赚几千上万是真的,但是是小概率事件。
一、地摊经济的优势:
1、低成本:不需要付昂贵的店面房租。进货量小,占用资金少,有50块钱,可以摆50能摆的商品销售;有5000块,可以摆5000能进的商品。
2、无执照:不需要去工商局办理营业执照,这样准入门槛就低到没有门槛。谁都可以摆地摊。
3、不固定:地点选择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及时调整。真正的船小好调头,灵活度非常大。哪里人流量大,就往哪里走。
4、高容错:传统的店铺销售,门槛不用说,一旦选择错误或者经营不善,将会付出惨痛代价。而地摊不同,容错率高,可以选择不同的行业商品,进行试探,最终可以选择到自己合适的商品。
5、锻炼人:摆地摊还是需要一定的脸皮的。应该说,销售行业,都需要豁出去脸皮。很多人创业,可能都不好意思大声吆喝,销售商品。默默的坐在店里,等着顾客上门。一天天过去,等来的不是顾客,而是房东的账单还有创业失败的噩耗。所以摆地摊,就算脸皮薄,损失也小,知道自己不是这块料,不干就是了,无非是几百几千块。如果想摆地摊,一天不好意思,第二天继续,只要下狠心,早晚能锻炼出来。
如果年轻人要选择创业,摆地摊真是最佳选择。
二、小概率事件可信不可行: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与其羡慕别人每天晚上几千上万收入,不如好好考虑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到问题所在。毕竟每天摆地摊的人,没有一千万,也有一百万,这种新闻,难道一天能展现出一两百万条吗?明显不是的!所以不要把小概率事情,当成自己创业必然的结果。这样你会死的很惨!与其这样,还不如去买彩票,至少概率还高一些!
万丈高楼平地起!所有创业,不可能你一上手,就月入十万,这只会出现在小说里面的情节。不要把自己当成主角,否则你会把你仅有的一点创业资金浪费在没有意义的试探上。可能你的创业,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三、摆地摊注意事项:
1、选择正确的品种:地摊货一般价格较低,各种人群都可以在地摊上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主要以衣服、鞋袜、女士用的小挂件、孩子玩的玩具、各种书籍、锅碗瓢盆、洗衣粉洗衣液、夏季驱蚊商品、小手工、手机贴膜、小吃等等,实在是太多了,你能想到的,都可以摆地摊,说不完。记着选择合适自己的。
2、选择供应商:品种确定了,需要找稳定的货源,不能今天这个好卖,再次进货,没有了,或者给你涨价。所以供应商的选择很重要。下单的时候,也不要压货太多,本来地摊就是小本经营,不要听那些供应商的,多少便宜多少怎么的。初期谨慎一些比较好。
3、选择合适的地方:摆地摊基本看天吃饭,什么叫看天吃饭,也就是地点一选,就看老天了。所以地点选择是除了选择商品外最重要的事情。
首先是摆摊地点的人流,概率事件,一条街每天过1个人,你最多能销售1单,一条街每天过1万人,这个不用多说了吧。
其次是此地消费能力,人越有闲钱越容易销售出去。
最后是同行多不多,一个地方,摆地摊的人多了,容易吸引人群聚集。如果只有你一个人在摆地摊,势单力薄,很难聚齐到人山人海的样子。
4、选择合适的销售技巧:好的商品,需要好的技巧。不能一味的低价销售。廉价代表着货不值钱,很难有太多的量让你产生养活自己的利润。注意观察各处地摊的定价,合理的才是合适的。销售的技巧很多,有放小喇叭的,有自己吆喝的,还有闷声发财的,最近还出现了一个人工智能地摊销售的,顾客向智能小度问价,摊主一言不发打游戏。看来人才还是挺多的。还有一个孟婆卖孟婆汤的,异装销售也是不错的点子。
最后说一句,地摊有千好万好,选择合适自己的才好!
旅行社刚开业一个月就爆发疫情了?
旅行社刚开业一个月就爆发了疫情该怎么办?
朋友作为同行遇到了疫情这种事,谁也没有办法?
你要这么看好在你才开业一个月,那个时候算淡季。可能就是靠春节的团还算挣钱。好在你才开业一个月。就算赔钱也不多吧。能接受吧。就算安慰自己吧。我的好多朋友一个月都10几万的赔钱啊!
想想以前北京正好赶上非典的时候,旅游业也都停工了,熬过那一段以后,都挣着钱了!
目前没办法只能扛着,还有就是暂时看看能微商卖货等等,贴补一下。咬牙扛过去,就会看到春天。可能这个寒冬会异常的长而且寒冷。
想想我们国家也再为旅游业的恢复做了很多工作,连疫情严重的北京目前也开放了北京境内的团队组团游。
相信春天不远了,我得到的欧洲的出境游德国,意大利等国 公布的是最乐观的开放时间是2021年3月底,开放旅游!
不乐观的情况是要到2021年9月底.要等疫苗的上市。
看看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在做下一步的计划吧!
我建议既然旅行社刚开业不久,按照目前情况国内旅游全面开放团队游,机酒线路估计这个夏天或者乐观估计会更快。还是集中精力主做国内线路吧。
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万家旅行社倒闭关门了,从另一个方面看也是你扩大客源,扩大影响的机会啊!努力抓住吧!
建议你还是不要离开。咬牙坚持吧!
生活用品有哪些卖的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于生活用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并且越来越精致。
生活用品可以依据其使用的具体方式分为:
洗漱用品:牙刷、牙膏,洗发水等;
家居用品:台灯、收纳盒、卫生纸等;
炊事用品(厨卫用品):菜刀、餐具、盘子等;
装饰用品:公仔、书籍、相框等;
化妆用品:口红、粉底、发卡等;
床上用品:被套、枕套、床单等。
宠物用品:宠物粮食、宠物玩具、宠物零食等。
其他的也可以分根据家里的具体东西再细化分类。
在这里给你推荐几样我认为比较好销售的生活用品,仅供参考。
1、能够给家居生活节约空间的品类,比如拖把挂钩,茶几收纳盒,立体花架等这些性质的物品。
2、能够减轻劳动强度节约劳动时间的清洁类居家用品,比如强力去油喷剂,衣物除渍用品等。
3、宠物用品类,现在居家饲养宠物的越来越多,而且宠物品类多样化,开发一些宠物粮食,宠物玩具,宠物零食之类的产品,应该好卖。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欢迎批评指正。
现在开一家茶叶店怎么样?
说实话,现在做什么都比较难,这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人的思想变了,现在谁都想着赚快钱,还有多少人为了百年老年工匠精神的心态去开店?另一方面是,现在开店经营的成本太高了,经营成本高对大多数普通人做的行业都是致命的,我是感受颇深。
开茶叶店需要注意的主要也是两方面,一方面是进货渠道,一方面是销售渠道。现在是信息的海洋,各种各样的茶叶价格等级让人眼花缭乱,而且不同产地不同价格都有很大不同,这个最好是能够抽时间去各地的茶叶产地批发市场去充分了解,尤其是网上的信息是很误导的。销售渠道是需要有一部分稳定的客源,茶叶店不像其他商店那样靠人流量的,很多时候老客户回头客会占很大部分,这部分需要人缘社会关系来维持。
另外一个呢,不是专业的加盟品牌那些,可以兼营一些其他的烟酒棋牌土特产之类的,多种经营也能减少成本压力。
如果全国的个体户都发声呼吁关闭电商?
都2021年了,居然还有人认为电商抢了个体户的饭碗,再次证明了我国的素质教育之路依然任重道远啊。
当然,我之前也见过网上很多人在讨论,电商如何抢了实体店的饭碗,如何影响实体经济,其实他们跟题主一样,都犯了两个很常见的错误,一个是错误归因,一个是没有系统性思维。接下来我就从几个方面来阐述一下我的观点。
实体店死掉了么?
很多人都担心,电商发展太快,会让实体店逐渐灭亡,未来没了实体店,大批实体店店主被电商挤压从而失去生活来源,电商之下,民不聊生,甚至我们连逛个街都没地方去。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应该限制电商行业的发展。
但是,事实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一家叫“X创优品”的便利店,他们主要经营一些日常用品,有点像前些年大街上经常能见到的10元店,只是他们更多是开在商场里面,有了统一的装修风格,产品上也会稍微讲究一些,看起来更高大上一些。他们自己描述的是:
为消费者提供涵盖生活家居、电子电器、纺织品、包袋配饰、美妆工具、玩具系列、彩妆、护肤洗护、休闲食品、香水香氛、文具礼品等11个品类,超过8000个核心SKU(存货单元)的美好生活用品。
是不是看起来毫不起眼,感觉跟我们老百姓家门口的超市也差不多,但是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经营状况如何,有没有被电商影响。
首先是门店数量:
2013年,名创优品开店27家;
2014年,新开店面数翻了超10倍至373家;
2015年,开店数成功破千至1075家;同时自2015年起名创优品开始开拓国际市场,目前已进驻包括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公司直接运营的门店有129家。
2020年,名创优品全球开店数量已超过4200家,其中中国市场开拓门店超过2500家,海外市场超1680家。并且其创始人叶国富在今年的一次访谈中更表示:名创优品将2020年全球新开600家门店的目标上调为1200家。
然后是客流量:
2019年,在中国市场,名创优品进店客流量超过4.16亿人次,进店购买率达30%以上;超过80%的进店消费者年龄在40岁以下,超过60%在30岁以下,是年轻人最爱逛的生活好物集合店之一。
最终,这家2013年成立的实体店公司,在2020年10月15日,正式在纽交所敲钟上市。
2013年,电子商务在中国已经遍地开花,淘宝双11当天销售额达到350.18亿,就在这个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时候,这家经营日用百货的实体店,依然可以成长为如今遍布全球7000家店的上市公司。做实体店的朋友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
接下来我们看第二个例子:
根据去年的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从2015年到2019年,中国的便利店门店数量从9.1万家上涨至13.2万家,最近几年的平均增长率超过10%。
从图中可以看到,石油系的易捷便利店门店数量达到27600,第二名的昆仑好客、第三名的美宜佳门店数量也有20000家,值得注意的是,天猫小店和苏宁小店分列第四第五,门店数量分别为5000家、3440家。
看完门店数量,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销售规模:
从图中可以看出,单店的日销售额从2015年的3556元,上涨至2019年的5297元。对了,这里我提醒一下大家,2015年是拼多多成立的年份。
接下来,重头戏来了。
报告中显示,夫妻店的平均毛利率为20%,而本土便利店品牌为25%,领先便利店的毛利率为35%。
所以,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心里都有点眉目了,真正对实体店冲击最大的是谁?是电商么?明明是各种新兴的实体门店品牌啊!
而且,这个现象在我看来,不就是常见的行业内新老交替的过程么?新玩家们通过优质、高效的生产力,取代了过去劣质、低效的生产力,就如同当年苹果一步一步取代了诺基亚一样。
为什么很多人认为自己被电商抢了饭碗?
这个问题其实挺常见的,我身边也有不少做实体店的在吐槽电商,认为被电商抢了饭碗。网络上类似的声音也不少。
但是我认为,这是典型的错误归因。
通过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两个要点:
第一:做的好的实体店,依然可以在短短7年内从0发展到全球7000家门店。第二:新型优质的便利店,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开店数量,并且毛利率比传统夫妻店高15%。
所以,真正影响实体店的有两个原因,
内因是自己经营水平不好,导致门店没有竞争力。
外因是新兴实体店品牌用更高效的经营模式,更优质的产品,抢占了市场。
但是,绝大多数个体户老板,对这些数据,是感知不到的,他们每天典型的经营行为是早上起来了,优哉游哉地到门店打开门,坐在收银台,沏一壶茶,弄包瓜子,打开电脑中的视频网站,找个电视剧,一坐就是一天。一年坐下来,电视剧倒是看完了几十部,但是外面发生了什么,却完全看不到,只能在电脑、手机上看到各种电商平台铺天盖地广告。
长此以往,当然会觉得,都是这些电商把我的客户抢走了。其实,这只是因为躺着就能收钱的暴利的时代结束了,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上的信息差逐步减少,价格无限趋向于透明。人类历次变革归根结底都是效率的提升,而本轮变革则是信息效率的提升。
无知的人们想当然地将这归结为互联网的冲击,自顾自地跳着脚在网上大骂无良电商,却不愿动一分钟脑子想想如何改变。
殊不知,淘宝、京东、苏宁这些电商巨头,都在这几年大把大把的撒钱要开自己的“XX小店”,甚至互联网营销起家的小米手机,近些年都斥巨资在全国开设自己的“小米之家”。如果电商真的可以取代实体店,这些巨头们难道是在做慈善么?
新时代实体店的生存之道
一、小而美,强调峰、终体验
小而美,才适用于个体户们小本创业开店,首先店铺面积不大,不管是店铺租金还是装修投入上,都不需要太多钱。但是这种店的特色在于轻装修重装饰。
通过精美的细节设计来体现出一种小而美的精致感。给人印象深刻、赏心悦目的感觉,或者说产生“哇哦”效应。
而在产品和服务上面,要仔细思考和设计自己门店的峰、终体验,只有这样,才能让顾客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帮你口碑传播。
峰终定律是指如果在一段体验的高峰和结尾,体验是愉悦的,那么对整个体验的感受就是愉悦的。
典型的峰终体验的例子有星巴克,宜家,海底捞等。
星巴克的峰,是友善的店员和咖啡的味道,终是店员的注视和微笑。尽管整个服务过程中有排长队、价格贵、长时间等待制作、不易找到座位等很多差的体验,但是客户下次还会再去。
宜家的购物路线也是按照“峰终定律”设计。虽然它有一些不好的体验,比如“地形”复杂,哪怕只买一件家具也需要走完整个商场,比如店员很少,找不到帮助,比如要自己从货架上搬货物,要排长队结账等等等等。
但是它的峰终体验是好的,它的“峰”就是过程中的小惊喜,比如便宜又好用的挂钟,随时可以躺下休息的床和沙发,好看的羊毛毯以及著名的瑞典肉丸;它的“终”是什么呢?就是出口处 1 元钱的冰淇淋
如果没有出口处 1 元钱的冰淇淋,宜家的“终”体验可能会很差。所以,1 元钱的甜筒看似赔本,却为宜家带来了极佳的“终”体验,成为人们记住宜家的一个标记。当人们再回忆起宜家的购物之旅时,会觉得整体行程都非常棒。
海底捞从进店到用餐更是有非常多的峰值体验,比如为等待的顾客提供免费的美甲,擦鞋,护手,为了防止蒸汽模糊眼镜而赠送的眼镜布,拉面师傅惊人的表演,单人就餐时可爱的大型毛绒玩具。这些都是设计出来的峰值体验。
而在你用餐结束,准备离开的时候,他们会给你一个小袋子,里面有两三盒爆米花,还会有个小袋子装了口香糖,还会给你赠送一个下次来消费的菜品5折优惠。这就是海底捞的终值体验。
所以,只有用心设计我们门店的峰终体验,才能建立起口碑,拉得住回头客。虽然这对于很多个体户而言,有些难度,但是相信大家只要用心体验,用心设计,一定能找到自己的优势、特长,从而建立自己门店独特的风格与优势。在那些懒惰的人还在天天妄想通过歪门邪道来栽赃电商的时候,正是我们建立自己优势的最佳时间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