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宠物排梳微商加盟,为什么古人的名字有字?
姓、氏、名、字、号都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源远流长,经过历史的发展,又慢慢地有着变化。它是我们的民族文化特色,大的方面,承载着“礼”的思想,是礼仪之邦的一种映射,小的方面,承载着个人的愿景,是历史文化氛围的凝结。
姓、氏的来源。
姓的源头,与我们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在远古,图腾是一个部落的标志,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图腾崇拜,以此区别于其它部落。后来,随着文字的出现,图腾与文字一起使用,姓便应运而生。姓,最初代表着共同血缘、血统、血族的种族关系,简称为族号。
氏,它是姓的分支,是原来的部落分成了若干新部落之后,为表示区分,便为自己的子部落起一个新的共用代号,这个代号就是氏。在远古时代,氏往往用地名,像我们的蚕神嫘祖,史料记载她的母亲,以西陵氏来称呼。
这种以地名来称呼氏的传统,对后来我们中国人取名字文化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比如推行“戊戌变法”的康有为,因为他出生地是广东南海,所以人们也叫他为康南海。事实上,这种习惯,我们国家在解放初期还有,很多老人的名字,多是以某乡镇的名或者村名来称呼的,比如某陈姓女子从某村嫁到另一条村,另一条村的人就称这女子为陈××(村名)。
在春秋时代之前,古人的姓与氏是分开的,非常复杂。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姓与氏渐渐不分,到了汉代,才通通统一称为姓。
名、字、号的来源。
名,是我们每个人的代号,是每个人相互区别的符号。《说文解字》中,对名的解释是: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能相见,故以口自名。
在《周礼》中,有“婚生三月而加名”的文字叙述,意思是说孩子出生三个月之后,由父亲来为孩子取名。
字,在古代,是人到了二十岁时,进行加冠仪式之后才起的。《礼记·冠礼》中说: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字,其实它是对名的解释与补充,对名有阐明、表述的作用,所以它又叫“表字”。因此,名与字是相关联的。
比如蒋介石,他的名是中正,他的字是介石。介石是对中正的补充、表述。他的名字是起源于《易经·豫卦》爻辞:中正自守,其介如石。又曰:介于石,不终日。意思是做人堂堂正正,如磐石般坚定,便能吉祥如意。
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因此也叫“别号”,它主要有自号、赠号、谥号、绰号。在古代,号,有些是自己起,有些是别人起,它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人的地位、兴趣、思想等等。比如李白喜欢道学,便自号青莲居士。
而绰号,我们也常常戏谑地用在同伴身上,有“胖子”“猪头”“猴子”等等。当然,绰号起得既有气势又有个性的,当数《水浒传》的一百零八好汉了,豹子头林冲、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等等。
古人如何称呼对方的名与字?
在古代社会,大家特别注重礼仪,因此,在名与字的称呼上,非常的讲究。在人与人的交际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者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相互称字,或下对上,卑对尊的写信、呼唤时,可以称字。总的来说,就是“自称称名,称人称字”。比如,我们通常称蒋介石,是称他的字,显得更加尊重,反而台湾同胞在那边常称他的名,称为蒋中正,尊重程度不及大陆。
根据“自称称名,称人称字。”的原则,我们可以在古代的文章中发现,若内容涉及到自己名字的时候,一般是写名,而不是用字,以显得谦卑,而若是写别人时,则是用字,以表尊重。比如: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王勃《滕王阁序》
这里面,诗人王勃用自己的名勃,以表谦卑,而不是用自己的字子安。
再有: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李密《陈情表》。
同样的,李密用自己的名密,而不是用自己的字玄邃。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乎?赋》”——苏轼《赤壁赋》
这里面,苏轼写曹操,是用他的字孟德,以示尊重。
名与字的关联,及两者之间的趣事。
在古代,名和字不是同一回事,名是名,字是字,但两者之间有着很多的有趣的联系。
一、名与字意义相同。
比如:屈平,字原。广平曰原,意思相同。颜回,字子渊。渊,回水也,意思也是相同的。
二、名与字意义相关。
比如:赵云,字子龙。《周易》:云从龙,风从虎。关羽,字云长。羽与云长都与飞翔有关。
三、名与字意义相反。
比如:曾点,字皙。点为黑污,皙为白色。朱熹,字元晦。熹是天亮,元晦是黑夜。
总而言之,姓、氏、名、字、号是我们民族的特有文化,它承载着我们的民族习俗,多了解了解,能增加我们的学识。
那些凋零的皇族成员都是什么下场?
南宋灭亡之后,和其他朝代不太一样。其他朝代灭亡之后,皇族多半会下场凄惨。但是南宋稍稍有些例外,因为南宋灭亡的时候,压根就没几个皇族了!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奇葩的现象,这事其实比较复杂。
话说当年北宋初期的时候,因为宋太祖赵匡胤去世比较早,而赵匡胤去世的时候,他的几个儿子,都比较年幼。所以,赵匡胤去世之后,北宋的皇位就传到了赵匡胤的弟弟,也就是赵光义手里。
后来,赵光义也没有按照约定,把皇位传给赵匡胤的子孙,反倒是传给了自己的儿子。所以,整个北宋期间,皇帝的宝座,都掌握在赵光义这一脉的手里。
照理来说,经过这件事之后,赵匡胤这一脉,应该就和皇位彻底绝缘了才对。但谁都没想到的是,后来到了北宋末年的时候,因为一场靖康之变,北宋的都城开封,忽然被金军攻破,直接被包了饺子。所以,靖康之变以后,赵光义这一脉的后裔,几乎全部被金军抓去了北方,做了俘虏。
唯一的例外,是一个叫赵构的皇子。后来,赵构逃往南方,在大臣们的推举之下,重新建立了政权,这就是历史上的南宋。不过,在战乱当中,赵构不幸受了伤,失去了生育能力。所以,到了晚年的时候,没有子嗣的赵构,只能选择从宗室当中,过继其他宗室子弟,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但这个时候,一个讽刺的现象出现了:因为赵光义这一脉的子孙,已经全部被抓去了北方。所以最后,赵构只能从赵匡胤一脉的子孙当中,选择了两个,做了自己的养子。于是,就这样,宋朝的皇位,奇迹般地回到了赵匡胤一脉子孙的手里。
不过,赵构一共收养了两个,一个叫赵昚,后来即位成了皇帝,这就是南宋的第二位皇帝宋孝宗。另一个叫赵璩的,虽然没当上皇帝,但后来也是一个很成功的王爷,而且最后得以善终。
如果严格意义上来说的话,其实只有这俩人的后代,才算是南宋的宗室成员。当然,除了这俩人的后代之外,赵匡胤的其他子孙后代,其实也可以算是宋朝的宗室。不过,为了方便区分,在这里我们还是将两者区分开,先说前者。
赵构的这两个养子当中,没当上皇帝的那个赵璩,子孙后代倒是比较多。不过到了南宋灭亡的时候,这一脉也成了皇室的远亲。而那个当上皇帝的宋孝宗,他的情况就不太乐观了。
宋孝宗有四个儿子,但是长子和次子,死得都比较早,而且后来还都绝后了。老四更惨,还未成年便早夭了。只有老三顺利活了下来,后来继承了皇位,这就是历史上的宋光宗。
然后,宋光宗有两个儿子。长子早夭,次子后来顺利即位,这就是历史上的宋宁宗。而这位宋宁宗,在历史上和大名鼎鼎的成吉思汗,是同一代人。
而在生育方面,宋宁宗的情况则更为离奇。宋宁宗一生有九个儿子,但结果无一例外,全部早夭!所以后来宋宁宗没办法,只能再次从宗室当中,挑选养子。但就算是他的养子,后来的经历也同样十分离奇。
首先是第一个养子赵询,当了好多年的太子,但是却死在了宋宁宗前面,而且本人还无后。赵询死后,宋宁宗被迫又收了第二个养子赵竑。结果不久之后,宋宁宗刚刚去世,当时的权臣史弥远,便直接废了这个赵竑,改为拥立另一位赵氏后人赵昀为皇帝。而这个赵昀,就是历史上的宋理宗。
宋理宗在位期间,蒙古帝国彻底崛起。在这期间,南宋与蒙古帝国联合,一起灭了金国。但这个选择,也让南宋政权进入了尾声。而宋理宗的一生,虽然有三个儿子,但是这三个儿子,无一例外,全部早夭。
所以最后,宋理宗只能从自己亲弟弟的膝下,再次过继一个孩子,继承自己的皇位,这就是历史上的宋度宗。而随着宋度宗登基,南宋的历史,也彻底进入了倒计时。
宋度宗虽然不是南宋的最后一位皇帝,但后世普遍认为,南宋就是亡在了他的手里。因为这哥们当皇帝,实在是太不靠谱了。宋度宗登基之后,当时蒙古帝国这边,已经传位到了忽必烈手里。忽必烈掌权之初,一直忙着内部夺权,对于南方的南宋,也暂时停下了进攻的脚步。
如果宋度宗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此时派遣大军北上,趁乱进攻的话,说不定还能给南宋多争取一些时间。但宋度宗即位之后,却荒淫无度,把所有朝政大权,都交给了奸相贾似道。另外,宋度宗本人的智力,似乎也有很大的缺陷,根本无法处理朝政。就连批阅奏折的权力,都被他交给了自己的几个妃子。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蒙古帝国内乱,南宋能够苟延残喘几年。但等到蒙古帝国内斗结束以后,南宋的国祚,自然也就到头了。果不其然,几年之后,随着忽必烈坐稳了汗位,开始指挥大军南下。已经日暮西山的南宋政权,根本无力抵抗。
不过,就在蒙古帝国大军压境,即将灭掉南宋的时候,宋度宗忽然死了。因为宋度宗忽然去世,所以南宋亡国之君的名头,也就没有落到他的身上。
宋度宗一共有七个儿子,不过在这其中,前面四个全部早夭,只有后面三个活了下来。而宋度宗这三个儿子,后来全都做了皇帝,被后世称之为‘宋末三帝’。
宋度宗去世后,首先即位的,是嫡子赵?,后世史称宋恭帝。就在宋恭帝刚刚即位后不久,元朝大军便攻破了临安城。此后,宋恭帝被迫开城投降,而后被带去了元大都。再之后,宋恭帝先是被流放到元上都,生活了几年。成年之后又被忽必烈派去吐蕃,在吐蕃出家为僧。
不过,宋恭宗最后也没有得以善终。在吐蕃生活了几十年之后,到了元英宗时代,被元英宗给赐死了。
宋恭帝投降之后,南方残存的宋朝大臣,拥立宋度宗的庶长子赵昰为帝,史称宋端宗。宋端宗即位后,基本上就没消停过一天,一直被元军追着打。到了最后,南宋的地盘几乎被元军全部占领,而宋端宗也因为一场海上风暴,得了一场急病去世,最后被葬在了香港。
宋端宗去世的时候,南宋几乎已经什么都不剩了。接下来,残存的一些南宋大臣,拥立最后的赵氏子孙赵昺登基。但是赵昺刚刚即位,元军就包围了过来。在一场著名的崖山海战之后,南宋最后一位宰相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赵昺,跳海而死。而随着赵昺跳海,南宋也就算是彻底亡了。
从整个南宋的皇位传承当中,我们不难看出,南宋的几个皇帝,基本上生育力都不咋地。所以到了南宋末年的时候,几乎也就没剩下什么近支的宗室成员了。而那些远房的赵氏子孙,因为血缘关系实在是太远,所以元朝建立之后,元朝政府也没有太过为难他们。
而这部分赵氏子孙,则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积极参加抵抗,虽然最后抵抗失败,但是也打出了赵氏子孙的骨气。在作战过程中,一直随着南宋政权南迁,后来在广东地区扎下了根。今天的广东江门、台山等地区,有不少赵氏族人,便都是当年赵匡胤一脉的后裔。
而另外一类,则是没有积极抵抗,直接投降了元朝。这一类在元朝末年的时候,其实也不算少。毕竟大家和当时的南宋皇帝,基本上已经没什么血缘关系了。所以元朝打过来以后,这部分人很自然地就投降了。比如历史上著名的书画家赵孟頫,他就是赵匡胤的十一世孙。南宋灭亡之后,赵孟頫不但在元朝这边做了官,而且还深受几代元朝皇帝的重用。
总之,南宋灭亡的时候,近支皇族基本上压根就没几个。而远房的皇族,有一部分抵抗了,也有一部分没抵抗。但到了元朝统一天下之后,元朝政府也没对赵氏子孙赶尽杀绝,所以他们也就顺利活了下来。
有没有听说过哪些令人讨厌的恶邻居的故事?
提起讨厌的恶邻居,别的不说,我们家就遇到过恶邻居。
在八十年代,我们承包土地后,家家户户都种上小麦,油菜,希望有个好收程,粮满仓,喜洋洋。
在一九八五年的夏季,小麦长势喜人,油菜花香漂大地,人们都看到麦浪滚滚,丰收在望。
在那个时期,收割小麦没有收割机,全是人工收割,真是粒粒皆辛苦,汗水湿透衣。
那天早晨起床后,把镰刃磨了,试了试,磨好了。然后我和哥哥就去小麦地开始收割…。
那时侯收割的小麦第一,靠用架子车往碾麦场拉;第二,村里有买四轮拖拉机的,就给人家出钱,用车往回运。
谁知,把车开到地里,多半小麦被人偷走,真气死人了,汗流夹背地收割了,竟被狠心的贼偷了。原本能拉三车小麦,最后只拉了一车。
后来,有邻居说:“那天晚上有月亮,他们也往回用车拉小麦,开车路过看到有人在你们地往车上装小麦,我还以为你们顾用别人帮忙"。
我问:你看清楚是谁,邻居只说:“一贯道。”
这下我才琢磨到原来又是一惯偷道的王八蛋。
但毕竟我们没有证据,只是听居邻居提供的线索,但邻居又不作证,还恐怕惹了王八蛋,引火烧身。我们也只好内心知到是谁干的。也就再没追究…。
时间快如箭,从王八蛋偷小麦十年后,一九九六年七月因癌症也死去了。
你见过富二代女孩子可以有多低调?
我的高中同学也是我的同桌李菲,我们高中同窗快三年,居然没有发现她是个富二代。
我们当时上的高中,可谓是市里非常有名气的中学。我们在高一上半学期快期中的时候,一天早上,老师走进教室告诉我们,新来一位女同学,老师让她上讲台自我介绍一下。
只见她落落大方走上讲台,对着台下坐着的同学就是一个90度深鞠躬,这架势有点惊到我们了。
大家好,我叫李菲,来自东北黑龙江牡丹市。因为父亲工作调动来到这里,希望能和在座的各位同学相互学习,让我们成为好朋友。
字正腔圆的东北话,感觉就像新闻联播的播音员一样,气质不凡。亭亭玉立、大大的眼睛、秀气的鼻子、樱桃小嘴,尤其是那一头乌亮的秀发,有一种大家闺秀的魅力。身穿一件很普通的校服,
老师说欢迎新同学,李菲同学是在牡丹市中学年级1000多人,年级排名前五。你们以后要跟她多学习,然后老师安排她坐在我后排。我想这就是缘份吧。
近水楼台,有时下课不想出去走,就在座位上闲聊,慢慢地我们成了好朋友。平时学习上遇到困难,解题没有思路时,只要问她,都是非常耐心地给我讲。
在班级里每次考试,她用成绩证明自己是一个学霸,非常低调,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学得好就会洋洋得意。
那个时候学校还没有要求穿校服,但是我们也没有觉得她跟我们有什么不一样。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只是学习成绩胜我们一筹。
高中三年时光,我们从来没有觉得她的家庭是怎么样的,也从来不会打听。大家都是一心想学习好,考上自己想考的大学。
考前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根弦绷着,心里压力非常大。突然有一天晚上,我们都在上晚自习。我听到身后传来很粗的喘气声。
当我扭头的时候,看见李菲额头豆大的汗珠往书上滴,吓我一跳。
我急忙问:怎么了?
李菲有气无力地说:胃疼,我看到她手用力按着胃部地方。
那个时候学校也没有校医,怎么办呢?也没有现在的交通、通讯发达,有手机或者电话可以通知家长来学校接学生。
情急之下,我说你家离这里远吗?我扶你回家,一不做二不休,我搀扶着她,因为背是背不动,她本身个头比我高一头。让男生背,好象我们那个年代,还是有点男女授受不清。
黑夜中,我搀扶着她。东倒西歪地走几分钟,我们就休息一会儿。看着她咬紧牙关,眉头紧锁,我一边安慰,一边问着她家的方向。
我们摇摇摆摆大约走了半个小时,终于到了她家门口。当时真的以为是走错了,这怎么可能是她家呢?
那个年代傻到我能知道洋气的名字:“小洋楼”。整个“小洋楼”灯火辉煌,她有气无力在门口铁栏的墙按了一下按钮。
李菲弱弱地说了一声:一会儿张姨就出来了。很晚了,你要不先回去吧。我妈现在可能还在加班。一个中年妇女快步跑出来,声音响亮悦耳地说:菲儿,今天怎么这么早就回来,王司机正准备开车去接你。
话音刚落,张姨就跑到了我们跟前。一个满头大汗,一个低头无力,李菲一只手还用力按着胃部,另一只手还搭在我肩上。
张姨嘴里还在关切地说:菲儿,这是怎么了?我马上叫张医生来家里给你看病?
然后转过身对我说:到家里喝口水再走吧?
我急忙推辞,太晚了,照顾李菲要紧。我先走了。
走在回学校的路上,我开始寻思李菲家到底有多富。我也百思不得其解,也从来没有听过李菲讲起过,好像我们就是学习还是学习。
这个谜底是在李菲来上学的一个周五下午。她知道我住校,周未一般都不回家,李菲告诉我说:她父母为了表达对我的感谢,让我今天晚上到她家吃饭,刚好她爸爸特意出差回来,赶回家一起吃饭。
李菲说:张姨今天特意做了山珍海味,还专门派王司机去很远的地方买的海鲜哟。
走出校门,黄菲故意拉着我往学校门口旁边比较偏的地方,老远看到了一辆车,刚好太阳落山的光照在车上,更显车子的奢华。
当时的我完全不知道这是什么豪华车。后来才知道是叫跑车的。当时的价位应该上百万,而对于那个年代的我们,那家是个万元户都觉得了不起。更别说一部车上百万,完全不可想象。
我有点胆怯地上了车,王司机看出我的窘态开玩笑地说:不要紧张。
我天天接送菲儿时,我才像老鼠见到猫,生怕同学到学校里去传菲儿是富二代。李菲的爸爸早有交代,让孩子低调。
我才知道原来李菲每天上学放学都是有专人接送。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李菲家,王司机车子到了花园门口,花色铁门就自动开了,王司机开到停车库停下来。
我才发现,妈呀!还有五辆豪车停在那里,只可惜当时的我,真的不知道是什么跑车。反正比较值钱就对了。
我随着李菲一路来到她家小洋楼,一路各种花草种植,太美了!光是小洋楼的外围花园应该差不多200多平,造型各异的草坪,漂亮的花台,陶醉于花的芬芳中。
原来这一栋小洋楼都是她家的,进门的客厅就有上百个平方米。装修全是欧式风格,客厅的吊灯,一看美观的造型就知道价格不菲。
我都有点不敢挪脚,整个客厅太富丽堂皇。感觉好像进了传说中的皇宫一样。
我的眼睛放大光芒,带着太多好奇,从来没有见过,有点像刘姥姥进大观园。光是地面一尘不染,我真的不知迈那只脚才合适。
此时,张姨看到我进了客厅,也认出来了,非常热情的,急忙拿着拖鞋让我换,让我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李菲看出我的紧张,微笑地牵着我的手说:我带你去我的房间聊天,便带我从客厅走到电梯间。
妈呀!我在想这是在酒店还是自己家呢?怎么家里还要带电梯?乘坐电梯时,黄菲说一楼是张姨和司机住,二楼是她父母住,三楼是弟弟住,四楼才是她的闺房,因为上面有屋顶花园。她很喜欢。
我才缓过神来,我们农村住家都是平房,我和我姐都是上了初中以后,才有共同的一间房子,还是和姐姐挤一张小床。难道这城里住家都是一层楼才住一二个人,这也太奢华了吧。
来到李菲的闺房,太让我震惊了,整个房间设计的粉色系为主,床上顶部都是挂着圆形粉色帷幔,中间放着也是圆形的床,上面摆放着好大一个宠物狗,毛绒绒的好可爱。
让我大开眼界的是卫生间,干净都是基本要求,还有奢华浴缸都是闪闪发亮,整个让人感觉太豪华。
我心里顿时打起小算盘,这样一个卫生间的装修,可能都够我们平常百姓家买一套房子了吧!我默默地退出来。
张姨已经泡好玫瑰花茶,精美古董式的茶艺杯。我都不敢拿,生怕手滑打了。我们在屋顶花园中间修的欧式小亭子里,畅快淋漓地聊天聊地。
我很好奇,为什么叫张姨,李菲告诉原来就是保姆的意思。
李菲也才说起:爸爸在黑龙江牡丹市粮油产业中做的是龙头老大企业。在当地是很有名望的。我们爸爸为了粮油产业的更好发展,全家才搬到这里。
妈妈现在在一家五星酒店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平时经常加班,爸爸又要经常出差,所以,就有张姨来照顾我们生活,学习基本都是靠我们自觉。
吃饭的时候才算让我开了眼界。大圆桌,精美的餐具让我拿着都好有压力。菜品的摆盘堪称比酒店还要霸气。
李菲的爸爸和妈妈热情招呼我吃饭的同时,我真心觉得不太舒服,因为张姨都是站在我身旁,一会给我倒茶,一会给我剥虾,然后告诉我怎么吃螃蟹,热情周到,张姨自己还不能吃。
说实话那确实是我有生以来头次吃海鲜。这样的站立式服务总让我觉得有失礼数,心里感觉有点怪怪的,可能是我不懂富人的规矩。
非常感恩李菲的邀请,让我也能有幸感受一次富二代的日常生活。让我感叹的是如此有能力、有资源、事业有成的爸爸,加上会赚钱的妈妈,还有如此的低调李菲,更是一个学霸。
真正的有钱人已经把培养孩子的目标锁定为“培养优质的人”。后来,如她所愿考到一所名校,现在的生活也算顺风顺水。
旅游途中你结识过先为陌生人?
2017年1月,我和老同学二人跟团到柬埔寨游,在旅行途中,结识了4位陌生的团友,其中,有2位是年龄比我大的六十多岁的重庆主城的大姐,另2位是和我同龄的贵州遵义的女士。因为,她们都喜欢我给她们拍摄的旅游照片。
回到重庆后,因为有共同的旅行爱好,我介绍她们和我老婆认识。经过一二次国内旅行的相处,她们都成为我们旅游群里的成员了(我是我们由同学、同事组成的旅游群的群主)。
这几年,她们和我老婆一起去过西藏的拉萨、内蒙古的胡杨林。她们和我及旅游群友们一起去过青海、贵州、甘肃、四川的不少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