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微商亮肌面膜代理品牌,存在什么样的创业机会?
一个典型的小镇青年,年龄通常在25到35岁,生活在相对富裕的三线城市,随着高铁线路开通,距离大都市可能只有两三个小时车程。接受过大学以上的教育,在父母的安排下在老家有一份得体的工作,无心在一线城市打拼,但生活质量很高。老家相对便宜的房价使得小镇青年们没有住房贷款的沉重压力,开着10万左右的轿车,与一线城市的朋友相比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淘宝、微博、朋友圈成为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周边朋友、同学出国比例越来越高,海淘、出境游也成为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剂。
1.1 为什么小镇青年的比例越来越高?
从人口的角度看,三线城市总人口增长明显比一、二线城市迅猛,近十年内达到翻倍,三线城市的人口数是一线城市的6倍左右。从人口基数上来说,未来消费升级的重心消费群体,必然在人口规模更大的三、四线城市。
从年龄分布来看,中国大陆25-34岁主力消费人群占据总人口比例高达32.1%,超过世界和亚太地区平均水平。25-44岁年龄段是主力消费人群,以80、90后年轻人为主导的消费人群结构已经形成。新的人口结构所受教育背景和成长经历背景不一样,形成了与以往大不相同的消费行为习惯。
作为一线城市的上海常住人口在2015年首次出现了负增长,人口回流的现象已经出现。从通勤的角度看,2015年上海市公共汽电车客运量26.65亿人次,同比下降-1.7%;2015年居民用水量19.64亿立方米,同比下降-0.1%。
1.2 小镇青年的消费习惯有什么不同?
中国长期以来的独生子女政策带来了新一代青年思维的不同,与上一代人牺牲自身资源和需求去满足下一代不同,新一代青年更加关心自身消费需求的实现。
从消费信心指数看,90后年龄群体的消费信心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作为富有个性的消费群体,90后群体购物的态度更加开放,喜欢尝鲜,有着更强烈的消费意愿。
分城市来看,三四线城市消费意愿在16年底呈现增长趋势,甚至已经追平、超过了二线城市的消费意愿水平。传统的三、四线城镇青年受到示范效应带动,显示出了比以往更强的消费意愿水平。
更高的教育背景带来了不同的消费观念,80后、90后消费者接受教育程度明显高于父辈,具备海外留学经历的群体数量也在快速增长。大学以上学历人口占比剧增,主要得益于新增适龄年轻群体接受更高教育的人口比例迅速上升。
我国留学及回国人数逐年递增,近十年来留学回国人数CAGR达到28.5%。从1978年到2015年,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404.21万人,其中221.86万人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79.87%。
而年轻群体具有更加标签化的消费特征,通常体现在手机、服装品牌、餐饮消费场所等生活的多个方面。
2、小镇青年消费升级的背后动力2.1 三四线城市购买力正在快速上升
购买力是决定耐用消费品最直接的因素。从宏观层面看,从80年代开始到2008为近30年期间,全国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自2008年开始,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开始出现下滑趋势,三四线与一二线的收入差距在缩小。
从农村居民绝对可支配收入水平来看,2000年后开始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一方面,人口红利末期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带动了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另一方面,国家政策对于农村经济的扶持也在增加。
根据麦肯锡的数据预测,未来十年,中国城市家庭消费中产阶级及以上占比将大幅度提升,预计2022年达到81%,成为中国消费升级的最主要贡献。其中,三四线城市的中产阶级将成为未来占比增长最快的群体。
2.2 现象观察:三四线城市消费升级趋势明显
从微观层面来看,以汽车消费的变化为例,汽车绝对销量中三四线城市占比越来越高,以往被视作奢侈品的汽车已经在三四线城市快速普及。从统计数据上看,若将全国337个地级以上城市划分为5个等级,对应为四线城市,则2008年以来三四线城市的汽车销量增速明显高于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占比呈现逐渐上升趋势。未来随着用户消费力提升和终端渠道下沉,将成为主要的新车增量市场。
三四线城市的汽车消费中端市场成长最快。根据罗兰贝格的统计数据,价格区间在8万-18万的汽车消费在三级以下城市增长最为明显。
从二次购买的换车情况看,三线以下城市中更换为中端品牌的比例最高,其中低端品牌车主换车首选升级中端品牌。
三四线城市汽车消费潜在意愿远超一二线城市。从购买意愿的角度看,初步完成城镇化建设的三四线城市居民对私家车的需求也进入爆发期。庞大的城市基数和购车人群代表着未来三四线广阔的购车市场。根据汽车周刊2016年的统计报告,未来一年欲购车用户中三线以下城市占比达到77%,远超一二线城市。
2.3 消费升级的本质: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上移2.3.1 从基础型消费向更高阶层的消费转变
三四线城市消费者以往的可支配收入最终大多转变成了银行存款。购置房产、子女教育、养老准备、医疗花费等潜在需求的现实存在,中国人不敢花钱而大多选择了最为保险的银行存款方式。因此,中国的储蓄率相对于周边及欧美国家一直处于高位。
过去几年,随着家庭财富的累积,相对于上一代人家庭视角下的选择,90后更多站在自我视角下,储蓄率是下降的。从文化相对接近的整个东亚地区看,其消费习惯和本质都较为类似。由于三四线房地产消费水平与一二线城市存在巨大差异,在没有房贷压力情况下,实际可支配收入蕴含的能量更大。而目前实际情况下年轻群体面临的选择不外乎以下几种:
1)买不起房:退而求其次选择在其他消费需求上寻求补偿。
2)已经有房,不需要再买:对于更高层次需求的追求更为强烈。
3)存款买房,选择不消费或少消费:现实中这样的情况已越来越少出现,仅仅依靠压抑个人消费需求依然买不起房,而更多需要依靠家庭支持(即前文所说的牺牲上一代数十年的消费需求形成的强大购买力)。
参考日本的发展历史,在人口红利后期老龄化程度加深,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蓝领和白领收入区分程度不明显,大量人就业在服务业,国民收入实际差距在缩小。正如郭台铭所说:“中国大陆员工工资上涨是必然趋势,中产阶级将崛起。”
事实上,消费升级的本质意味着消费的种类从基础型消费向更高阶层的消费转变。在完成了生理性的需求之后,在购买力允许的情况下,人们的需求层级将会自发上移。
消费升级的重要体现之一在于消费者愿意为一些边际改善支付更高溢价。这些溢价具体地体现在满足高层次的需求:
1)炫耀性消费(名牌、奢侈品)
炫耀性消费可以通过远超物品使用价值的消费,向他人炫耀和展示自己的金钱财力和社会地位,以及这种地位所带来的荣耀、声望和名誉。以奢侈品行业为例,根据《中国奢侈品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消费者全球奢侈品消费达到1168亿美元,占全球奢侈品消费比例高达46%。在过去十年间,全球奢侈品新增消费需求中超过70%来自于中国消费者。
在过去消费升级过程中,尽管奢侈品在过去十年间销售很好,但本土厂商在该领域长期缺失,并未在消费升级的明显受益。中国的消费品公司仍然在品牌建设、渠道建设、产品规划等多个方面有巨大提高空间。
2)突出个性的差异化品牌(小众潮牌、亚文化周边)
差异化品牌通常具备额外的消费溢价,除了产品自身以外,更多被赋予了文化等附加价值。个性化产品的消费群体多为80后、90后等年轻人。以周边产品为例,其来源主要是年轻人追捧的美国、日本、韩国等文化潮流。周边产品围绕动漫、电影品牌或者卡通形象,通过其承载的个性化文化形成高附加值。
3)品牌的忠实粉丝寻求认同感
以苹果品牌为例,依靠多年来优秀的产品体验和设计,苹果积累形成了庞大的粉丝群体“果粉”。基于对产品和品牌的认同,忠实粉丝愿意付出更高的溢价购买产品。
4)边际改善的使用感受
在产品类似的情况下,消费升级体现在消费者愿意为细节的改善或差异支付更高的溢价。以戴森电吹风为例,其外观设计更佳,同时温度控制更为精确,风量更大更平稳,体验效果更好。但对比普通电吹风产品,消费者为边际改善的使用感受支付了数十倍的溢价。
2.3.2 社交化的消费形态放大了示范效应
新时代下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不再以地域去作为目标客户营销重点。以朋友圈广告为例,其理论上是基于大数据的营销,对于地域并没有特殊的选择性歧视。
1)资讯传输方式的变化带动更高品质消费资讯的传播
互联网、移动互联以及移动支付工具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消费者获取消费资讯以及消费方式。社交化的商业模式极大地弥补了三四线城市消费渠道匮乏的问题,微信、微博、QQ以及更多自媒体形态放大了消费的示范效应,朋友圈微商、微博营销等模式快速发展。
根据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布的《2016中国微商行业发展研究报告》,2016年微商行业总体规模将达到3607.3亿元,同比增长98.3%,延续快速扩张的趋势。
2)海淘、朋友代购等消费方式的兴起
80后、90后消费者接受教育程度明显高于父辈,具备海外留学经历的群体数量也在快速增长。大学以上学历人口占比剧增,主要得益于新增适龄年轻群体接受更高教育的人口比例迅速上升。越来越高的出国留学及海归比例形成了较大比例的人口基数,通过社交软件或者回国后的交际圈传播范围扩大了示范效应,带动消费向中高端升级。
3)渠道下沉带动小镇青年消费升级
从传统大卖场的情况看,近一两年来国美、苏宁等将门店从传统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下沉的动作一直在进行。截止2016年三季度末,国美电器旗下门店数达到1727家,覆盖城市达到428个完成了除西藏地区以外的内地所有省份覆盖,三四线城市(即国美二级市场门店)门店个数由283个上升到390个,渠道进一步下沉。2016年三季度末,苏宁门店数达到1501家,覆盖城市297个,2017年年苏宁计划再开1000家苏宁易购店,主要目标是三四线市场。
而家电品牌早已完成了在三四线城市下沉的动作。从2012年开始,小家电厂商积极布局三四线城市渠道建设(如生活体验馆等),弥补苏宁、国美等大卖场渠道无法覆盖的区域,在2015年逐渐进入收获期。
4)小镇青年对于消费升级的真正需求在变化
三四线消费口碑效应更明显。由于城市规模小,目标群体范围更为集中,因此产品的口碑效应也更为显著,对于品质和差异化的要求更高。传统以来三四线城市入驻的大品牌的专卖店以及大卖场相对于一二线城市仍有差距,资讯获取渠道相对于大城市较为狭窄,因此人们普遍习惯于朋友圈、社交圈内口口相传。
尽管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升级是大趋势,但高性价比产品仍有足够的生存空间。海淘等方式虽然是消费升级,但本质上还是满足了消费者能买到比进口商品便宜的心理。
在过去十年内消费升级受益的更多是国外的厂商和品牌,本土企业在中国消费升级的大潮中并未完全享受到红利。目前在不少家电品类上,可以观察到的市场格局是高端海外品牌和低端国内品牌占据主流位置,但中端市场仍属空白。
以剃须刀产品为例,目前国内的高端市场主要品牌包括飞利浦、松下、雷明登、博朗等,低端市场品牌包括奔腾、超人、科美等品牌,价格段在200元~400元的中端市场品牌较为匮乏。
从品牌数量的角度看,目前市场上销售较大的主流品牌主要集中在200元以下价格段和400元以上价格段,中端市场空白有待填补。
在大众消费领域,未来传统牙刷有望向电动牙刷的升级。对比普通牙刷20元左右的均价,电动牙刷整体价格在200到数千元不等,消费升级明显。根据尼尔森的数据统计,我国电动牙刷普及率仅5%,对比美国42%的普及率水平存在明显差距。根据Euromonitor的数据,2015年我国电动牙刷市场整体规模仅7亿元人民币,市场处于培育初期。
我们认为,随着消费升级在各领域不断深入、海外购物普及化等,未来的产品需求也会从奢侈品转移到日常消费品。消费者不再专注于高端奢侈品或大件商品,逐渐回归到需求更加实在的品类如牙刷、杯子、指甲钳等生活日用品。可以预见的是面膜、保温杯、尿布、驱蚊水、保健品等将成为新一代的“爆款”,限量、小众款甚至全球首发的新品也同样受到追捧。
你在长途汽车上有哪些难忘的经历值得分享?
我是山东淄博的周少,一个生活在农村的80后。在16-7岁的时候,跟着老爸去山东东营打工,那时候这样生活经历的8090后应该不少,当小工推砖推沙子累的够呛,那时候的父母美其名曰“体验生活”。
那时候的东营可以说是遍地是工地,整个东营市都在开发。不怕您笑话,那时候我真的没有去过远地方,就到过我们这县城,连市里都没去过。
老爸常说“工地上班很苦,饭菜不好,上班时间还长。每天都是看不到太阳就上班,伸手不见五指下班,工作达到13个小时以上!”那时候老爸说这些我还不信,没想到到了工地上以后才明白,这全是真的。作为首次体验这样生活的我,简直像到了地狱一般。
吃着工地上提供的饭菜,有点让我感受到了工地的艰苦,也明白了老爸为了让我感受,生活的美好来之不易。当然,我没有因为苦而放弃体验生活,而是在工地上干了有半个多月。
因为什么不干的呢?打混泥土太累,老爸怕累着我就让我回家了,和我们村的一个哥哥回来的。回家路上,老爸再三叮嘱我“回去车上一定要小心,不要睡觉。看到什么千万别说话,到车上听你这哥哥的就行!”
我虽然不理解老爸为什么说这些话,但是也是记在了心里。来到坐车的站点,我就和村里的这哥哥上了车。上车后,司机再次说出了老爸叮嘱我的话,而且加上了小心身边物品,千万保护好身上财物。
上车后,看到车里一共也就十几个人,我们就坐好了。大家都知道,那时候长途车都是拦车上车,并没有定点的位置停车上人。所以,在车行驶了十几里地后,路边上来了3个小伙子。
起初,我在车上困得迷迷瞪瞪,但是一声喇叭声给惊得精神了。也没有注意到这三个小伙,这时我身边的同村哥哥说“别睡了,小心点!”我不明白什么意思,但是很听话。
这时,我就看到这上车的三个小伙,其中一位手里拿着一件外衣,手在衣服的遮挡下,去拿前面在睡觉的一个妇女的包。这时,那两个和他一起的小伙站起来,站在这个妇女的身旁。另一个伸向了她口袋里面的手机,就这样这位妇女的东西全被这几位拿走了。
而且,这三个人没有再对其他人动手,车里有那么多看着他们偷,没有一个吱声的,都在那佯装睡觉。汽车行驶了不远,这三位就下车了。而且,路边停着一辆小面包,他们上了车就扬长而去了。
这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因为对于车上扒窃,我听说过,但是没见过。也在想,为什么没有人去制止他们,而且司机明知道他们是扒手,为什么还要让他们上车呢?
其实现在想想就明白了,那时候人们法律意识没有那么强。而且,听同村的哥哥说“他们是团伙性质的偷,都是本地人没人敢惹。曾经有过制止的人,都是被他们拉下车胖揍一顿仍在路边,所以坐着车的人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相信有这样经历的朋友不少吧,其实我毕业以后也曾碰到过一次。出去找工作的时候,在车上睡着了,衣服被割烂,钱包被偷。
相同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对于扒手真的是防不胜防。不过,随着现代科技的发达,客车上面很少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尤其是对于这方面法律的健全机制,也让很多人面临这种犯罪时,能够挺声而出来制止。人们的觉悟高了,不再像以前冷漠旁观、也不会纵容这种犯罪了。
不知道你在长途汽车上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呢?
有没有适合摆摊的小生意?
我在新疆库尔勒这边,卖的都是应季水果,快过年的时候大棚里的草莓就可以采摘了,卖草莓不用太大地方,拉个小拉车就行,我刚开始卖的时候拿了20盒,是一盒公斤的那种,1到2两个小时就卖完了,挣了两百多块钱,拿的时候25一盒卖55一盒,最后两和便宜卖,如果一个人要的话80两盒我也卖,然后再还有摊位费,不过也不是每天生意都这么好,要看销量怎么样,好的话明天就可以多拿点,草莓的季节过了杏子也该下来了,就卖杏子我们就叫单打一(就是只卖一种水果的意思)后面也是什么水果下来就卖什么水果,到了十月份左右就可以卖核桃和红枣,冬天就卖干果和瓜子,我公公是卖手工炒瓜子的,
有没有一些很实在的兼职?
空闲时间琢磨赚钱,没想到真被我赚到了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发问了,那我就大发慈悲的告诉你!为了防止世界被破坏,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贯彻爱与真实的邪恶,可爱又迷人的反派角色...... 啊,不好意思跑偏了,回来回来我做了几个自媒体账号,在今日头条发发视频,就从一天10几块,再到20几块,再到50几块,然后现在每个月过万不再是痴心妄想也不是梦想,是真正实实的银行卡入账啊。废话不多说,先呈上我的白纸黑字,啊不,收益截图。这个账号是8月中旬开始做的一个头条号,做到10月25号的时候,每天差不多已经稳定到五六百左右了接下来我就给大家分享操作的具体方法,只要你足够勤奋,看完这篇文章,并且按照我说的去操作,坚持下去,你也能获得不错的一个收入操作方法其实还挺简单的,就是我在看书的时候,把一些我觉得还不错的句子保存下来再搭配上风景视频再上传到自媒题平台上,只要有人看,就会有收益,一万的视频有效播放量呢,就能拿到30到100块,粉丝多的话,甚至更多(操作方法分享给你,建议点赞?关注?收藏慢慢看)去书店或者报刊找一些书本去看一看,然后呢,将你喜欢的一个段落用手机给他拍摄或者摘抄下来,然后提取里面的文本
一:下载软件
①:下载西瓜视频,注意不要下载成极速版,没有收益。②:申请账号③:实名认证,用自己的身份信息认证,也不用担心信息泄露,西瓜的注册信息只用于此软件。④:开通四个创作者权益,开通了才是创作者身份哦。
二、找素材
①尽量找时间久远的资源,这样能减少侵权的概率。②独家上映或正在上映的电影千万别碰,这是雷区。尽量不找刚上映没多久的影视片段使用,容易侵权。③影视中的精彩歌曲片段,尽量删除或静音,因为这些音乐也存在版权,总的来说没大问题。④单独的影视片段不要过长,否则容易侵权。⑤在西瓜视频里面的视频是可以剪的,没有版权问题的。
三、剪辑工具
新手推荐剪映,当然熟练了之后也可以用pr
四、剪辑素材
剪辑是为了视频内容有条理可以过审,这里以剪映APP为例:来上具体的操作方法:①提前准备好需要的素材,然后打开剪映直接导入你的素材就可以。②把视频的尺寸调成横屏16:9,头条号的话,是横屏视频才有收益的。这个操作在比例那里。③导入素材之后你就可以根据你自己的想法,切割删除调换位置。点剪辑那个地方就可以看到切割删除的键。④添加音频,可以选择自己录好的音频,也可以直接用剪映里面的音频,还有一些音效,都是可以自己看具体情况适当添加的。⑤然后就是变速,音量的调节。变速就是改变视频的速度,变快或者变慢。音量可以调节你自己加的音乐的音量,也可以调节视频原生的音量。⑥添加字幕,这个你可以自己打上你需要的字幕,也可以直接语音转文字。也可以视情况添加合适的贴纸。⑦滤镜、转场、特效、动画,这个也是是你的情况添加的。⑧调色就是下面这些功能,可以调节一下视频的参数,也是防止你的视频被平台判定违规的一种方式以上这八个步骤的话,是剪映的一些基本操作,基本就可以剪辑出一个没啥大错的视频,如果你想有一些比较炫酷的操作的话,也可以去网上找视频学习一下。
五、发布时间
具体操作都和大家讲了,剩下的就是实操剪辑! 看到这里的朋友们啊,你们现在呢缺的就是一个行动力了,真的只要你愿意去做,想去做,每个月挣到一点钱真的都不是问题。剪辑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入自己的想法。如果你现在还是几毛几分,不要着急,慢慢来,因为每一份收获都有一个努力的过程,坚持下去你也可以做到最后送大家一句话: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在十年之前,其次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