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一元代理加入,那些有1万粉丝的友友们?
我不知道1万粉丝收入怎么样,因为我目前粉丝只有4000多,一个月收入只有两三百块钱。
我是四年前注册的账号,一直没怎么玩过。直到去年12月底,才尝试着写了几个微头条。1月份正式开始写,每天发一到两个微头条,二月份开始试着写问答。
没有经验,也不懂写作技巧,更不会蹭热点,期间偶然出过几个爆款,大部分时间每天只有几分钱的收益。直到3月1号才攒够第一个100块。
提现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动力,三月份开始,我加大了输出量,每天微头条加问答,一共发四到五条,收益也慢慢有所提高。
我自己统计了一下,三月份收益有150块;四月份收益大概有140块;五月份也有140左右;六月份收益230块;七月份收益最高,达到了590块。这对我来说已经是天花板级的高度,可能以后都无法超越。
我的收益大部分来自问答,这是目前所有作品中展现量最高的一个,达到了542万,阅读量不太理想,只有37万,收益225.73元
这是目前所有作品中阅读量和收益最高的一个,虽然展现量只有391万,阅读量已经达到44万,目前收益是257.88元。
爆款不是每天都有,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作品只有几分几毛的收益,就像下面图片中这样。
其实,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收益多少跟粉丝数量没有太大关系,主要还是靠阅读量(播放量)。上面这两个问答可以看到,三四十万的阅读量,其中粉丝阅读只有200多个。
如果你的作品特别优秀,或者你本身有一定的影响力,有很多忠实粉丝,就是不管你发什么都会看的那种,才可以靠粉丝数量赚钱。
对我来说,在头条赚钱并不容易。因为我是一个全职宝妈,每天一个人带孩子做家务,生活圈子太小,所以没什么素材。
我学历不高,也没什么文采,写文章没人看,拍视频没素材,也不会蹭热点,怕一不小心踩雷,钱没挣到再来个违规扣分就得不偿失了。
而且也没有多余的精力,现在每天发四五个已经有些吃力。一般都是先写几个字放在草稿箱,然后在脑子里打好腹稿,趁孩子睡觉赶紧写。
像我这样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粉丝过万,估计至少还要一年时间。对于收益,我没有太高的追求,如果能保持一个月四五百,我就很开心了。
你看过最恶心人的广告是什么?
1,最山寨—李宁:一切皆有可能。(阿迪达斯:没有不可能)
2,最扯蛋—劲霸男装:入选巴黎卢浮宫的唯一男装。(卢浮宫从博物馆变成服装店了)
3,最难懂—红塔:山高人为峰。(山很高,山顶上有个人?)
4,最俗套—特步:非一般的感觉。5,最霸道—某不知名体育用品:如果你知道去哪儿,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6, 最凶狠—柒牌:男人就应该对自己狠一点。
7,最崇洋媚外—匹克:i can play.(啥意思?我可以打球?欺负我们看不懂英语是不?!)
8,最煽情—雕牌洗衣粉,一看就知道是我想要的。(孙俪阿姨境界真高。)
9,最欠揍—中国移动:我能。(我能随意加长你的通话时间,我能随意给你加套餐,我能随意设置消费陷阱,反正联通和电信不能干的事,我都能!)
10,最虚假—某牙科“专家”:小姐,你的牙齿有很多有害细菌。。。。。我给你做个扫描吧。(做扫描)托儿:真的很多耶!“专家”:所以你要用高露洁。。。。。( @#¥¥%%*! 跟虚假医疗广告简直一个样~!)
五千块钱能做些什么小生意?
你好: 我是做麻辣海鲜生意的,你可以研究一下,投入几千块钱(刚开始做还不用5000元)就可以做了,投入不多,努力做收入还是挺可观的。
你们喜欢微商吗?
答案是:喜欢
第一, 过去的微商可能水分特别高,各种现场“喜提”豪车,“眼睛不咋一下”买名牌包包等等!随着电商的发展,各大平台已经触及天花板,流量红利时期消失,像某宝,用户数量虽大,但都是一些非常有实力的商家收割了流量,中小买家平台几乎没有流量,订单少的可怜,店铺竞争力日益下降,很多中小卖家都是佛系卖家,有订单了找货源去发货,反之,没订单都懒得打开后台看看!等待结果只有默默的退出!随着今年社交电商的崛起,给了微商很大的机会,流量相对其他大平台要获取更简单一些,其主要依附于微信群或朋友圈,可能平时自己人脉广朋友圈好友多,会首先收割一部分订单,加之用心经营,耐心沟通,把握好产品质量,朋友介绍,会迅速发展自己的粉丝,打造私域流量,产品曝光率100%!
第二,费用,入驻门槛低,引流获客相对便宜,只要平时自己勤快,多加好友或拉朋友进群就可以,也可以让朋友帮自己发朋友圈,实现裂变效应!
第三,分销,因为微商入驻门槛和费用极少,人人都可以用一部手机秒开店,分销又能很好的实现一些兼职人群的无货源加盟!
怎么做直播?
本文转自匡方公众号。直播一张图搞定,文章对每个细节做了深入解读,建议一字不漏读完,必有收获。
01
直播前
1.1 直播策划
1.1.1 直播主题设计:除日常开播,我们需要参与或自己策划各种“主题专场直播活动”。例如淘宝,经常官推直播活动:助农扶贫直播活动、517吃货节活动、圣诞节直播活动、招财猫双十一直播盛典等,此类平台主题活动直接报名参加即可。此外,商家可根据自身情况,围绕节日、上新、尾货等策划主题专场。
1.1.2 直播流量拆解:根据全年或主题专场业绩目标,拆解流量结构,例如下图:一场主题直播销售目标500万,按结合私域流量的转化率10%、客单价750元算,500万/750元/10%转化率=6.7万UV,盘点完所有流量后,我们发现只有2.75万UV,所以要从其它渠道补充UV,一旦目标清晰,推广也可有的放矢。
1.1.3 营销手段设计:做直播仅靠官方加推流量肯定不够,一般做法是导入老客户,用抽奖、秒杀、抢购等营销手段进行裂变,营销活动须在开播前策划好,下面是4种普遍直播间裂变方法以及拿起来就能用的「营销计划表」。(目前,比较高效的抽奖方式是“口令+手机尾号”)
①抽奖免单:用于刺激下单并提升连带率,买的多免单多。
②限时秒杀:刺激首次消费,也可带动直播间销售氛围。
③一元抢购:为了让新流量填写表单,方便后续推送直播提醒。
④超级大奖:开播前发到社交平台引流。
▽ 营销计划表
1.2 选品
1.2.1 确定月度直播排期:主要是为应对节日、活动等重大营销契机,提前做好直播计划,下面是我们在用的「直播排期表」。
1.2.2 选品与促销沟通:一般是商家的「直播策划组」找「店铺运营」「公司采购」开会,沟通本期直播的选品方向、销售重点、库存等,如需用到赠品,须提前采购。下面是我们的「选品列表」与「采购物料清单」。
1.2.3 最终价格确定:直播商品价格通常区别于正常售价,所以需要再三确认,同时直播产品结构也很重要,通常分为:引流、利润与品牌款3类,建议采用212原则,即:用低价产品引流、中价产品赚钱、品牌款做逼格留客。
1.3 直播脚本
1.3.1 直播SOP流程规划:直播脚本包含两份文件,一份是「直播SOP流程图」EXCEL,一份是「产品卖点/优惠措施/口播话术」PPT。「直播SOP流程图」即安排每个时间段直播的产品,避免直播铺排失衡,下面是我们在用的「直播SOP流程表」,供参考。
1.3.2 产品卖点/优惠措施/口播话术制定:光有SOP不够,商家要让主播清晰知晓:营销目标、重点销售的产品、必要的产品知识、促销利益点等信息,通常做成PPT,在直播过程中作为提醒之用。
1.4 直播预热推广
该环节主要针对有私域流量的商家,利用私信、朋友圈、视频号、企业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做主题专场预热,尤其适合微商品牌,举例如下。
1.5 直播间物料准备
①灯光:补光灯+面光灯(美颜灯);②电脑:推流、上下架产品;③手机支架:固定摄像头避免晃动;④设备充电:至少准备两个充电宝;⑤手机*2:直播拍摄/主播手机;⑥直播背景墙:KT板或幕布;⑦产品陈列:产品柜、衣架、座椅等;⑧直播道具准备:手持板或配件;⑨直播材料打印/提示语打印:时间提示板、人流提示板等;⑩A4白纸/POP笔:临时事件提示工具。
1.6 后台设置与彩排
直播商品的上架/定价/库存/促销活动设置:后台设置,开播前调试,确保客户能正常下单。
02
直播中
2.1 直播内容
由于类目不同,直播的具体内容也各不相同,没法一次说清,但是无论怎么变,内在销售逻辑是一样,具体点下面的文章。
2.2 直播后台推送
直播过程中,须安排人手,配合主播进行改价、发放优惠券、上下架商品等操作,下面是小程序直播后台,看一下。
2.3 直播PPT辅助
通常,在直播过程中会发生主播卡壳、忘词等事故,这时候前面准备好的「产品卖点/优惠措施/口播话术」PPT就派上了用场,用提词板或电脑播放辅助提示,如下图。
2.4 场控
2.4.1 场控3大职能:调动气氛、补充主播短板(例如主播不熟悉产品功效,场控可补充)、促进成交(当托儿你懂的)。
2.4.2 场控3大类别:
①运营小哥式场控:典型代表,李佳琦助理。运营人设更方便与主播打配合、互相砍价唱双簧,适用于销售经验丰富、演技精湛的主播。②老板娘式场控:相比小哥式场控,老板娘更有经营自主权,可现场临时改价、加大优惠力度、增加秒杀件数等,适用于大促活动直播。③专家式场控:主要用于补充主播的知识盲区,例如现场熟练讲解产品功效、原理、设计理念、制作工艺等,适用于新主播。
2.5 即时数据调控
根据“同时在线人数”对增减及时调整销售策略。
2.6 关闭直播&下架直播商品
直播结束,记得关闭直播、下架商品,尤其sku较多的鞋服类目,在直播回放视频中的订单很容易造成库存混乱。
03
直播后
3.1 奖品与免单发放
直播结束后,尽快导出奖品与免单发放明细,联系客户落实奖品发放。
3.2 二次沉淀推广
若流量覆盖微信生态,可将直播的业绩数据、精彩花絮等发到朋友圈、社群等进行二次宣传:
3.2.1 业绩海报可营造热卖氛围,引起羊群效应;
3.2.2 短视频素材则可提高事件真实性,为下次直播做铺垫……如图。
04
复盘
如果深耕直播,务必在每天下播后坚持复盘,不断优化直播内容,主要复盘数据包括:UV、PV是否达标、转化率是否达到预期、产品结构是否合理、主播话术是否熟练、促销策略是否成功、场控配合是否到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