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苹果公司相信有不少朋友都是比较熟悉的,这是在全国范围之内都非常著名的一个科技公司,并且他们的产品也受到了不少朋友们的欢迎,不过由于这家公司发展的日益壮大的原因,所以也导致他们在全球很多范围之内需要来寻找自己的供应链厂商,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自身的产业不会受到影响,也正因如此,所以有很多的企业再加入到了苹果的供应链之后,获得了不错的发展。
在我国有很多的企业也是受到了苹果供应链的影响,再加入到了苹果的供应链之后,让这些企业的发展获得了非常迅速的成长,正因如此所以整体的状态也是比较不错的。不过在国产大厂之中,有一个工厂欧菲光却被确认提出了苹果的供应链,在这种情况之下,对于这一家企业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在加入到了苹果的供应链之后,为了能够让自己的业务获得更好的发展,甚至会特别注重一些产业链的建设,也会耗费巨资来打造一些产业链,不过在被踢出了苹果的供应链之后,也导致了他们的这些产业链和生产线没有了用武之地,这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冲击。
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不仅会导致企业自身的业绩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还会导致股价受到很大的波动,正因如此,所以这一家国产大厂出现了股价连续跌停,市值快速下降的情况,并且也出现了财务危机的情况,为了能够更好的来避免自己出现危险,所以他们也把自己耗费巨资打造的生产线转让给了其他的公司之中。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苹果公司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对于一些公司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也导致了有很多的公司面临着特别危险的情况,还有一个公司如果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单单是依靠某一家企业,也是不正常的情况。
短期看,苹果不可能完全脱离中国技术与供应链,长期看,难说。为何这么说?因为苹果的主力组装厂商富士康给出了最有说服力的答案。2019年,富士康新任董事长刘扬伟就透露过,富士康大约有75%的生产能力在中国大陆。刘扬伟说这话之前,富士康早已经进行了多年的全球布局,在中国、日本、东南亚、欧洲以及美洲等地,拥有上百家子公司和派驻机构,结果一顿操作猛如虎,仍然没有完成把大部分“鸡蛋”从中国大陆转移到全球的目标。
具体到苹果又是怎样的情况呢?2015年,苹果的供应商在中国的比例为44.9%,之后富士康脚不沾地地忙着海外建厂,到2019年,苹果在中国地供应商比例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2.7个百分点,达到47.6%。富士康之所以海外建厂进度缓慢,主要和东南亚国家、拉美国家的产业链配套跟不上有关,突出表现是印度,由于缺乏熟练工,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往往不达标,而且产业链发育不成熟,小米、富士康、OPPO和vivo在印度的工厂需要的部件和原材料,还需要从中国进口。而苹果公司的产品特点是价格高,牢牢占据高端市场,对劳动力成本上涨因素不敏感,相反由于一次性出货量大,对产业链完善有很高要求,所以在中国之外的国家和地区产业链发育成熟前,仍然离不开中国的供应链。
上图为苹果公司全球15大生产区域排名,中国大陆的配套厂商数量,在发展中国家里面是几十倍级别的领先,这种巨大的差距,想短时间(五六年)内扭转,根本不可能。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供应链发展到现在,如果从2004年算起,至少花了10年时间,如果从富士康落脚深圳算起,差不多30来年,所以东南亚地区和拉美地区,可以说自己的成本低,也可以说优惠政策大大的有,但时间花费却省不了。但长期看,我们难以高枕无忧,因为有两大不利因素。首先是,中国为苹果配套的厂商在价值链上的位置并不高。以iPhone7为例,拆解发现,中国厂商主要分布在组装制造、电池、电器元器件、机械件和包装盒内容(充电器、数据线、包装盒)等低附加值环节,在iPhone整个的成本(不包括人力、研发、营销等软性成本)中的价值占比为24.53%。换句话说,中国厂商端的饭碗属于低价值、容易被替代。
其次,在高房价的推动下,中国制造成本已经接近/略超美国水平。下图是2014年的全球主要国家的制造业成本指数图,美国的为100,中国的为96,相差4%,考虑到过去了6年,加之国内房地产在2016年前后涨价去库存,人力成本涨了不少,加上电力、天然气等能源价格高于美国,估计现在我国的制造成本已经接近甚至略超美国,把其它发展中国家远远甩在后面(具体见下图红线)。
技术含量偏低,制造成本上涨过快,如果这两大痛点问题不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厂商要么被成本更低的国家或地区的厂商替代(苹果在供应链上逐渐剔除我国厂商),要么去海外建厂,使得国内产业空心化,总之是决策层须重视的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核心技术都被美、日、韩三国垄断,其中iPhone 13的运存是由韩国海力士提供,内存则是由韩国三星、美国镁光、日本东芝这三家企业提供,而基带芯片则是由美国高通提供,屏幕由韩国三星提供,摄像头由日本索尼提供,唯独只有后盖、电池、天线等无关紧要的零部件产品由中国厂商提供。我国核心零部件的质量不是原因,主要是随着苹果供应链在慢慢迁出中国,怕被卡脖子,这也是中国不能交付苹果核心零部件的原因吧,而且欧菲光等三十多家中国供应商被剔除苹果供应链,好多供应链都是依靠苹果的,欧菲光被剔除后利润暴降90%,国产供应商应该扩大客户群,不能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样才能避免生气存亡的危机,大家觉得呢?如下是iphone13内部结构图
推发布温馨提示: